诸葛瞻离开之后,刘璿也正好从蓝田视察回来。
“哎,思远走的这么突然,都没有来得及送他。”,刘璿有些惋惜,然后又问向姜维:“大将军,孤巡视周边,已经大体安定了,只是这些年关中战乱频繁,人口也是损失严重,该当如何是好?”
姜维对这些事情,也早有准备:“殿下,这些事情,臣与思远当初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章程。”
刘璿来了兴趣:“哦?说来听听。”
姜维一边说着,一边踱步,神情专注:“其一,进一步吸引流民返乡。如今四方百姓流离失所,若能给予他们土地、赋税等方面的优厚条件,必定能吸引不少人回归故土,重拾农耕。比如,可规定返乡百姓三年内免交赋税,开垦荒地者,土地归其所有。”
刘璿轻轻点头,若有所思:“此计可行,百姓以土地为本,有了安稳的生活保障,自然愿意回来。只是,这开垦荒地所需的农具、种子等物资,又该如何解决?”
姜维微微一笑,接着道:“殿下考虑周全。这便是其二,官府应出面统筹调配物资。一方面,从国库中拨出专款购置农具、种子等,低价赊卖给百姓,待收成之后再行偿还;另一方面,鼓励本地大户富户出资出力,参与到这项事务中来,事后给予他们一定的嘉奖和荣誉,如此既能解决物资短缺问题,又能带动民间积极性。”
刘璿双目一亮,赞道:“大将军所言甚是。只是这人口增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期内还需应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知大将军可有良策?”
姜维神色沉稳,继续说道:“其三,之前的蜀工犁几经改良,配合水车、翻车等器械,已经可以大大提升耕地效率,弥补人力的不足。我们可派遣农官下乡,指导百姓使用这些新技术、新工具,同时开设专门的工坊,批量制造农具,确保供应。”
刘璿很满意又思考了一会儿:“不过,这些策略还需要细细打磨,比如刚刚赊贷的事情,要小心那些官吏,为了自己的政绩,强行进行摊派。”
“殿下所虑甚是。”,姜维点点头:“关中之地,毕竟还是当年高祖皇帝的龙兴之地,如今正式收复,想来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也会保佑后世子孙的。”
“哈哈,大将军不必如此。”,刘璿也是觉得有些好笑:“高祖皇帝素来性情洒脱,他老人家在天有灵,只怕也是会静观其变罢了,才会插手呢。”
“报!”,外面姜谅走了进来:“末将见过太子殿下!大将军。”
刘璿看着有些风风火火的姜谅:“姜校尉,出了什么事吗?看你似乎有些着急?”
姜谅点点头:“殿下,凉州来了信,张嶷老将军旧伤复发,已经病逝了,凉州长史皇甫隆回报,说羌胡人已经出现了异动,特地派人前来请太子殿下速速定夺!”
“什么?张老将军他……”,刘璿闻言立刻就有些伤感,一旁的姜维听了更是有些难以接受,想当初段谷之战,若不是张嶷拼了重伤,只怕当时几万汉军就要被堵死在段谷之中了。
姜谅犹豫了一下,又继续道:“还有……使者来的路上经过了雍县,夏侯老将军的状况也十分不好,只怕……”
刘璿情绪有些低沉:“派最好的医生赶紧去,另外……问一下老将军,还有什么未了结的心愿。”
“是……”,姜谅点点头,又继续道:“凉州那边形势有些动荡,皇甫长史请殿下早做决定。”
“嗯,你先下去吧。”
姜谅离开之后,刘璿继续道:“当年凉州羌胡占据西面四郡,如今,见到张老将军去世,我军主力都在东面,他们就起了心思,还真是野心不小。”
“殿下,凉州羌胡虽然反心初露,然则眼下没有确凿证据,要是贸然行动,将他们猝然逼反,未必是好事。”,姜维继续道,“以臣的意见,将马承和马桓父子调往凉州为刺史,暂时先稳定局面,这个时候与羌胡开战,一旦形成对峙,魏军再反攻,那就是两面夹击了。”
“也只能如此了。”,刘璿无奈点点头,他也很清楚,眼下的局面,凉州羌胡也是必须要进一步稳定住的。“当今的要务,还是要尽快安定关中流民,以及长安城重建的事情。”
“殿下,臣曾听李熹说过,十几年前,司马仲达迁徙冀州农夫五千人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青龙之年,又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国以充实焉。眼下,这些旧渠都还算完备,短期内稍作修缮即可继续使用。”
刘璿点点头:“那就好,这件事,大将军你亲自安排合适的人选,来做。有孤在此,你放手去做便是。张老将军病故,夏侯老将军也病危,这些事情还是尽快报给父皇知道为好。此外,给留守汉中的胡济将军去信,催办粮草调运。”
“是,殿下。”
姜维转身要走,突然又是想起了什么一样,回身道:“殿下,最近臣听闻幽州那边似乎有流言传过来。”
“是什么流言?”
姜维说道:“当年曹髦被杀,范阳卢家与司马家的关系立刻就冷淡了下来,似乎对司马家篡逆的举动十分不满,如今司马昭身死,魏国内部动荡起来,只怕是卢家也起了点心思。不过,这个消息眼下还没有得到证实,路途遥远,臣也不好确定真假。”
刘璿想了想:“这件事必须要探查清楚,若是假的,也就罢了,可若是真的,卢家未必不能拉拢一下,当年祖父可是卢公的弟子啊。”
姜维拱手道:“臣的意思也是如此,那臣就派出精干斥候,探查这个消息的真假。”
刘璿也是笑了笑:“其实若是假的也不要紧,就散播卢家有起事的消息,也能给洛阳那边添个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