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黄巢兵不血刃进占长安,诛尽大唐宗室,即位称帝,建国大齐。
与此同时,僖宗则在宦官田令孜的护卫下仓皇西逃。
黄巢登基后,指派将领朱温屯驻于东渭桥,以备唐军袭扰。
朱温,亦名朱全忠、朱晃,砀山人(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自幼父亲早亡,家贫无依,跟随母亲及两位兄长投靠萧县(安徽宿州萧县)刘崇。
乾符二年(875年),与二哥朱存共同加入义军,随黄巢转战南北。朱存战死,朱温累功官至领军大将军。
长安沦陷后,大唐河东军(驻地太原)在诸葛爽及代州刺史朱玫指挥下,驻扎于栎阳(古县名,位于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镇)。朱温遣使将其劝降,黄巢任命诸葛爽为河阳节度使(靠近山西,大体在河南三门峡,及焦作市孟州、济源一带)。诸葛爽率军赴任,赶跑了大唐所立节度使罗元杲。
黄巢起兵以来长期游动作战,虽然攻城掠地无数,却一直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反而在由他造成的废墟上,培养了众多独立或半独立的割据势力。
此时摆在他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有两项:一是向西追击僖宗;二是逐一消灭割据势力,彻底统一全国。
而要西进,凤翔是必经之路!
凤翔节度使郑畋原为大唐宰相,到凤翔当节度使纯因受到朝中小人排挤。他是个典型的传统文臣,重品行、有操守、精韬略、敢担当。
得知长安沦陷、僖宗西逃,他在第一时间召集所属将佐商议阻敌之策。
将佐们纷纷劝他,皇帝都跑了,不如先观望形势,待各地勤王大军到了再说。
郑畋却说:“你们这是在劝我给乱贼当臣子吗!”悲痛之下竟昏厥在地,被井壁划伤了脸,一天都说不出话。
黄巢的使者携敕书来到凤翔,监军宦官彭敬柔率领将佐肃立迎接宣示效忠大齐,并代郑畋在敕书上签了字。
仪式搞完,彭敬柔宴请黄巢使者。音乐响起,席上将佐纷纷流泪不止。使者诧异询问,幕僚孙储搪塞说:“他们是因郑公中风,无法前来而悲伤。”
郑畋在病榻上得知了此事,欣慰地对身旁亲信说:“我早知人心还没完全背弃大唐,贼寇授首之日不远了!”
于是刺破手指写了封表态的血书,让人送交僖宗。众人被他的家国情怀所感,歃血立约,发誓共击黄巢。
此时,朝廷分布于关中的神策军尚有数万之众。僖宗西逃让他们一时茫然无措,郑畋派人将他们全都征召到了凤翔,管吃管穿管住。有了这么一位主心骨,军威大振!
义武节度使(河北易县、定州)王处存听到长安失守的消息,号哭了数天,不等接到勤王诏令便出军支援,同时派两千人抄近路赶赴兴元府(陕西汉中)护卫僖宗。
当大唐各路援军相续开进长安时,一向反应机敏、应对迅捷的黄巢此时却动静全无,躲在深宫中像曾经的僖宗一样过起了皇帝瘾。还不断派出使者,调发、征用河中(山西永济)赋税,前后多达数百人,让当地官吏、百姓苦不堪言。
这一行为激怒了归降不久的节度使王重荣,他向众人抱怨说:“我当时屈节归顺,只是为了防止军府蒙受祸端,而现在他们不仅变本加厉的索要钱物,还要从我这里征调兵员。照此下去我还能有什么指望,不如豁出去跟他们干算了!”
众人这些天也受够了大齐使者招来唤去的苦,齐声附和响应。他们随即杀掉黄巢所派使者,重新选择为大唐效忠。
黄巢立即派大将朱温、黄邺,分别自同(陕西渭南大荔县)、华(陕西渭南华州区)二州进发,前往攻打河中(山西永济)。王重荣率军阻击,将义军打得大败,俘获粮草物资四十余船。
看到义军战斗力不过如此,王重荣遂派人与王处存结盟,渡过黄河屯驻于渭北(西安以北,陕西铜川附近),伺机而动。
郑畋又出面联络原朔方节度使(治所宁夏灵武)唐弘夫、泾原节度使(治所甘肃泾川县)程宗楚,与二人约定共同征讨黄巢。
朔方、泾原两军都是西北边军,战斗力远超内地。黄巢仍想拉拢郑畋,委派将领王晖携诏书召见郑畋,被郑畋所杀。
中和元年(881年)正月二十八日,僖宗一行继续西行,抵达西川治所成都,结束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安定下来。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是田令孜的亲哥——田令孜本姓陈,很小净身入宫,因被一田姓宦官收为义子,改姓田——卖大饼出身,田令孜掌权后将其调入神策军。后来,在田令孜的亲自安排下,取代崔安潜接任了西川节度使。
僖宗入川后,群臣相继赶来,南司、北衙合起来有了二百多人。各地贡赋也陆续运抵成都,小朝廷逐步恢复运转,征伐黄巢的诏令开始从成都不断发往各地,对大唐仍抱有希望的藩镇纷纷出兵勤王。
二月,朝廷恢复了郑畋的宰相职务,任命他兼任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同时,加封淮南节度使高骈为东面都统;枢密使(宦官担任)杨复光为京西南面行营都监。
就在大唐调兵遣将之际,黄巢也没闲着。
三月初三,朱温攻陷邓州(河南邓州市),阻断了东南方向唐军勤王之路。
三月十三日,尚让、王播率五万军队进攻凤翔。
郑畋让唐弘夫于要路设伏,亲率数千人高张旗帜,在龙尾陂(陕西岐山东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列阵以待。
义军知道郑畋是个文臣,以为他不懂行军打仗,都很轻视,散漫的吵吵嚷嚷,全无队形可言。那阵势根本不像军队冲锋,倒如同无赖打架。
唐弘夫趁他们不备猛然发起攻击,义军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两万余人被杀,尸体遍布数十里。
这一战是长安沦陷后的关键一战,不仅彻底断绝了黄巢的西进念头,而且打破了义军不可战胜的谣言,振奋了唐军士气。
中晚唐时期武将地位崇高,个个飞扬跋扈。但令人蹊跷的是,每每遇到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殉节而死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柔弱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