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宋桓公加入北杏之盟之后,想着之前宋国和齐国原本就是盟国,借着这次会盟鲁国抵制的情况下,宋国给足齐国面子,希望今后靠着齐国这棵大树好乘凉。
谁知道齐国转回头和鲁国会盟,并且在柯地之盟上将汶阳还给了鲁国,这使得宋桓公大为不满。
按说汶阳是齐国趁着攻打遂国,从鲁国手里抢走的土地,现在还给鲁国,这是齐鲁之间的事,但是宋桓公却为此大发雷霆,直接退出了北杏之盟。
那是因为之前齐国和宋国结盟,派南宫长万攻打鲁国,乘丘之战宋国败北,汶阳这个地处遂国宋国和鲁国交界处,一直都是宋国控制的领土,南宫长万战败,导致宋国丢了这块地,被鲁国占据后,还给了遂国。
现在好了,齐国灭掉遂国,但是转回头为了和鲁国缓和关系,在柯地之盟作为政治交易,被管仲送还给了鲁国。
也就是说,宋桓公认为汶阳是自己当年的肥肉,没吃多久,就被鲁国占领,现在齐国打败鲁国,汶阳就算不还给宋国,也没理由在送给鲁国。
再说了自己当年丢了汶阳,换不都是因为帮你齐国,现在你倒好,不帮盟友帮助敌人鲁国。
所以宋桓公一气之下,告诉齐桓公,老子不玩了,你去和鲁国玩吧!
对于齐桓公来说,宋国盟约不盟约无所谓,宋国本身就不咋滴,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
因为齐桓公要正式开始争霸,他要当天下的霸主,你宋国说盟约就盟约,说毁约就毁约,那岂不是当我齐桓公这个霸主是儿戏。
再说了,宋国地处中原核心区域,占据着十字路口的战略要地,齐国不管将来北上,或是南下,西进都绕不开宋国,要是不把宋国驯服,自己的十字战略就是一句空话。
于是齐桓公召集群臣商议,准备暂时不管郑国,因为必须先解决宋国,宋国丢了齐国会很被动。
管仲告诉齐桓公,先去给周僖王送礼,表示拥护周天子,让周天子出面扛旗,讨伐宋桓公。
于是齐桓公派国懿仲前去成周雒邑,带着厚重礼物,请求周天子出面讨伐宋国。
理由很简单,宋桓公有三罪。
第一:“宋国之前内乱,宋桓公杀害自己侄子公子游,不管怎么样,他是宋国国君。
第二:动用酷刑处死南宫长万和猛获,虽然二人罪不可赦,但是周武王立国之时曾经明令禁止商纣王时期的酷刑,宋国重新动用醢刑,是藐视周天子昭命”。
第三:齐桓公的北杏之盟是奉周天子昭命,宋桓公违背北杏之盟,是对周天子不敬。
周僖王才不管谁对谁错,自己妹夫齐桓公现在好赖拥护自己,如今又送来不少礼物,于是当即表示,齐桓公以诸侯长身份,代天子行事,宋国违背盟约,不守周礼,当讨伐宋国。
周僖王为了给足齐桓公面子,于是调集了成周八师一千人,打着周天子的旗号,与齐国一起讨伐宋国。
齐桓公得知消息大喜,于是派管仲前去虎牢关迎接王师,自己则派出使者,联合曹国,陈国,一起讨伐宋国。
曹国原本不在盟约国之内,但是他看到上次遂国听鲁国的话,不去北杏会盟,转回头就被齐国灭了。
自己当时也没去,现在他看到遂国下场,以及齐鲁已经柯地会盟,自己要是再不向齐国靠拢,恐怕自己的曹国也就要灭国了。
而陈国很清楚,齐鲁和谈,鲁国得到不少好处,大概率短时间内,不会和齐国翻脸,那么齐国势必是下一个霸主,陈国要紧跟齐国步伐,争取能跟着齐桓公喝点汤。
管仲奉命前往虎牢关,迎接周天子王师,当管仲带着军队到峱山(山东临淄附近)。
管仲看到路边有一放牛青年,见到管仲的戎车,冲着他敲着牛角,高声唱歌,气质非凡。
管仲看到此人非同寻常,于是派侍从把他招来,管仲问其姓名。
那人答曰:“我乃卫国百姓,姓甯名戚,在卫国空有满腹经纶,无处施展,特来齐国谋求生路”。
原来此人就是齐桓公时期的,齐国五杰之一,甯戚,也叫“宁戚”。
管仲然后就询问其所学有何特长,,甯戚一一解答,说自己专长管理农田,畜牧,水利。
管仲心说,齐国正在改革土地,此人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于是道:“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
齐国国君大部队马上就要启程讨伐宋国,过不了几日就会经过此地,我写封信推荐你去拜见国君,必当重用。”
管仲给宁戚写了一封推荐信,然后离去,宁戚赶紧拜谢,数日后,齐桓公大军路过此地,甯戚又唱起《甯戚饭牛歌》。
齐桓公闻听此歌甚感惊奇,似乎歌声有所指,于是派人将甯戚叫至跟前,问其姓名后。
齐桓公道:“寡人率领诸侯征战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沐春,舜日尧天也不过如此。
你却歌唱生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一个放牛郎胆大妄为,竟然敢讽刺齐国朝政?是何居心?”。
甯戚则据理争辩,齐国虽然政治清明,但是诸多弊端,辩解之时,难免有些言辞冒犯齐桓公。
齐桓公听闻大怒道:“一个牛郎懂什么军国大事,于是命令将甯戚斩首。
甯戚则面不改色,仰天叹道:“夏桀杀龙逢,商纣王杀比干,如今甯戚为第三个!也算是功成名就,哈哈哈……”。
这时隰朋前道:“君侯,我看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可不是寻常放牛的。”
齐桓公听闻隰朋而言,再回想甯戚说的倒是句句实情,于是怒气顿消,笑着对甯戚说:“寡人聊以试子,就是给你开个玩笑,试一试先生是否真有真才实学”。
这时,甯戚才从怀里拿出管仲的亲笔信,交给齐桓公。
齐桓公阅后说:“既有管仲的书信,你却为何不早点呈上?”。
甯戚道:“贤君择人为士,贤臣亦择主而辅,如果君侯如恶而好阿谀奉承,随意的治人之罪,臣宁死也不会自荐,效力于君侯”。
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拜甯戚为大夫,让宁戚跟着大队人马讨伐宋国。
很快管仲和周天子王师,以及陈国,曹国四国联军来到宋国边境,一时间风云突变,宋国将面临一场大战。
欢迎阅读下一章,傅暇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