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郡,半州城。
在鏖战十天后,刘瑁终于拿下了半州城。
但孙权此次完全将武昌的防御交给了周瑜,江东众将团结一心,即便以汉军大胜之姿折损了万余人,而就在这个时候,汇报长安情况的信鸽到了。
“碰!”
刘瑁沉着脸看完了毛玠和田丰传来的信息,终于还是愤怒的摔了杯子……
“如此大事,居然擅自做主!孝先想干什么!”
荀攸许久没有见到如此生气的刘瑁了,犹豫许久后,还是张口道:“主公,想来孝先也是跟元皓商议后的结果,不然他们不可能这么默契,甚至于文和应该也有参与……
况且陛下最近闹腾确实有些厉害,既然不是死在我们的手上,那我们自然可以将所有问题推到曹操那里!”
刘瑁闻言没有说话,半晌后轻轻地叹了口气,他又如何不知道毛玠、田丰他们的想法,甚至于荀攸此时也有这种想法……
他的这几位谋士可不是荀彧那个老古板,这些人的脑海中早就有劝刘瑁自立为帝的想法了,尤其对于刘瑁这个原本就是汉室宗亲的人来说,不论是百姓还是世家,对于他的接受度都很高,但此时真的是最好的称帝时机吗?
“哎……不论怎么说,陛下身陨,这仗是打不下去了,可惜了这半州城啊……”
在得到刘协身死的消息后,刘瑁作为如今的雍王,自然担负着回京稳定大局的任务,而一旦大军离开半州城,以孙权的兵力,拿回半州城并不困难,但如今的局势已经不允许刘瑁在荆州继续下去了。
“待处理完陛下的后事,再来江东吧……”
荀攸也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又何尝不想一口气打进江东,但刘协这一死,也不知再打江东又是何年了……
“既然陛下是死在曹操之手,那么就要把这个事情落实,杀死陛下的绝不是我们,明白吗?”
“孝先已经在做了。”
“……传令下去吧。准备班师回京,兴霸留在鄂州驻防,子义到夏口驻防,若将来还有机会再伐江东……”
刘瑁说了一半,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起身离去了。
“诺!”
刘瑁缓缓走出房间,望着天空,眯着眼睛喃喃自语:“这便是被黄袍加身的感觉吗?这便是身不由己的无奈吗?这个位置,到底要不要现在就坐下呢?”
定鼎六年,九月。
在得知刘协的死讯后,还在半州城的刘瑁随即领军班师回京处理刘协的后事,而刘协之死引起的震荡开始扩散……
关中。
“陛下驾崩了!那雍王殿下……”
“要换天了吗……”
“我支持雍王!”
“雍王本就是我汉室宗亲,地位尊崇,如今时机正好!”
冀州。
“若雍王真行此举,大不敬也!”
“乱臣贼子!狼子野心!”
“就算要换天,也应该是我们曹将军!”
“既然陛下已死,干脆彻底改朝换代!”
“雍王何德何能,他敢!”
武昌。
“哈哈哈哈!我们安全了,让他们去争吧!”
“你觉得雍王会行王莽之事吗?”
“王莽?雍王本就是汉室宗亲,若真说王莽之事,那也是曹操才对吧?”
“你支持谁?”
“雍王打我江东,我当然支持曹操!”
“那你说王莽是谁?”
“额……”
随着刘协之死,关于刘瑁接下来会如何行事,各州各郡都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接下来刘瑁必行王莽之事,再说刘瑁本就姓刘,此乃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其实,不仅是民间在热议,此时的雍王府中,众谋士已然吵作一团,争的面红耳赤……
“此时登基恰是时候!如今刘协已死,汉室无人,正是主公继承汉室江山的好时候!”
毛玠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时的他已经全无往日的冷静,毕竟他可是一手策划了刘协之死的罪魁祸首。
“没错!此等机会千载难逢!是时候了主公!”
法正也激动了,大声道,眼看从龙之功就在眼前,即便是法正都无法冷静了。
“主公!上吧!”
“正是机会!主公!”
庞统和华歆也一脸激动的向刘瑁进言道。
“诸位!冷静一下,此时还不是最佳的登基之时!”田丰左右看了看,对着毛玠沉声道。
“元皓兄,如今刘协已死,为何不是时候?”毛玠皱着眉头,略带不满道。
“陛下如今有子数人,其中长子刘冯已受封南阳,而且还有刘熙、刘懿、刘邈、刘敦数子,如今不立陛下之子,却要直接登基,与礼不和!”田丰一字一句的认真道。
“我同意元皓先生所言,如今天下大势已在我手,仓促登基只会惹人非议,反而会引发骚动,主公,深思。”诸葛亮躬身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文和,你说呢?”刘瑁望着贾诩,开口问道。
“主公,文和认为两位丞相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此时天下未定,过早登基恐怕反而会给对方机会……”
“子扬,你也说说……”
“若此时称帝,可以想见曹操也必会称帝,反而会脱了桎梏,可以大封群臣,还可以指责我等,但若我们先立刘协之子,那么先机就在我们这里了……”
“元常,你的意见呢?”
“主公,元常也认为此时不是最好的称帝时机……”
钟繇沉吟片刻后,皱着眉头说道。
刘瑁摸着脑袋,此时的他确实也陷入了纠结,若说刘瑁不想要这个位置,是不可能的,可当今局势,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待孤想想……”
此时刘瑁思索的并不是称帝的利弊,这些利弊众人早已知晓,他现在想的是这些人的特点……
在这些人中,以贾诩、田丰、诸葛亮在大局观上略胜一筹,而他们都极其一致的选择了立刘协之子为帝的建议,或许,此时真的不是机会?
刘瑁陷入了沉思……
两天后,雍王府。
“诸位,我准备前往南阳,迎南阳王刘冯为帝!”刘瑁望着众人,微微笑着道。
最终让刘瑁下定决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他想起的朱升对朱元璋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既然天下大局早在手中,那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在天下都在将目光集中在雍州之时,刘瑁遣人直奔南阳,天下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