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后,迦毕试城围攻叛军大本营的皇帝军队撤了回去。
汉军进攻马拉坎达,起到了围魏救赵的效果,总督不得不率领大军回去救援。
然后,他就在野地碰上了汉军,结果双方爆发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
一战,总督麾下的精锐就被直接打光,只有少部分成功溃逃出去。
总督本人也被抓为俘虏,然后以保证城内和平为条件,汉军迫降了马拉坎达。
实际上,汉军根本没有屠城的传统,只有在攻城的时候烧城的经历。
这种条件对方不提,攻下城池后汉军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之后,在汉军的帮衬下,花剌子模再次倒戈,贵族造反联盟再无后顾之忧。
一个月后,汉军与贵族联军在白沙瓦城下会师。
王都的城墙高达十丈,但城内早已人心惶惶,老皇帝病了,一病不起已经不能正常处理朝政。
刘谌站在攻城塔上,看着自己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向城墙。
\"破城!\"刘谌一声令下,汉军士兵扛着云梯,推着各色攻城器械前突。
贵族联军的旗帜与汉军的玄色大旗并排飘扬。
攻城锤的撞击声与守军的惨叫交织在一起。
当最后一道城门被攻破时,他看见贵族联军的首领们站在两旁鞠躬。
用生硬的汉语高呼:\"大汉万岁!\"
汉军强悍的表现,让这些人不得不敬畏。
老皇帝不知是病死的还是寿终正寝,反正在城池沦陷之后,他就正巧死掉了。
刘谌在六扇门的配合运作下,一个十分亲汉的年轻贵族被推上摄政王之位。
刘谌站在王宫大殿,看着新王在汉使的见证下签署盟约:
战争赔款,开放全境贸易,免除汉商关税,年年朝贡……
在首都旁边划出一座属于老皇帝的城堡为租界,允许汉军派兵驻扎等一系列促进大汉与
建兴二十九年冬,刘谌率军返回长安。
而他带回的不仅是胜利,还有一个臣服的帝国。
为此,刘禅专门为太子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让臣民都知道太子的功绩。
这一次归来,刘谌赫然发现自己的父皇刘禅头上竟然生出了华发。
建兴二十九年,算上没改元的第一年,刘禅已经做了三十年的皇帝。
当年,他为自己定下了十年战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开太平的宏愿。
时至今日,他的臣民都认为皇帝陛下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实际上,刘禅此时才四十九岁,明显是能再操持上十几二十年的。
但是,他累了,当皇帝是很累的,他要远比历史上那个享乐的家伙勤政百倍有余。
虽然有在健身,但是高压状态的生活也在透支他的精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心累。
而且,太子刘谌已经三十二岁,他已经通过了刘禅给他设置的这些考验。
是时候禅让了,刘禅并不是贪恋权利的人。
历史上的教训有很多,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
他们毫无疑问都是千古一帝,但是他们的政权交接方面,做得可都不怎么优秀。
而且,现在把太子扶上来,他还能从旁帮衬。
以后甚至可以成为定制,让后世的皇帝学着他和老刘,年龄大老了就退休,省的做糊涂事。
然而,当刘禅拉着太子夜话此事的时候,刘谌却是很不自信。
此次出征,让他深刻的认识到战争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他曾经热血儿郎们一样幻想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现在一看,虽然有,但很少。
更多的是各种枯燥繁琐的数据,敌人多少人马,自己多少人马,行进多少路程,消耗多少粮食,后勤多久送到……
人吃马嚼、安营扎寨,分析敌情……等等耗费了九成九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双方排开阵势,拿起武器正面开战的场景。
那都是一切都准备就绪后的临门一脚,或者一方被逼上绝路的拼死一搏。
刘谌觉得自己学到的越多,就越知道有更多的东西还没学到。
面对刘禅的禅让之语,他面色凝重,沉凝片刻后,缓声问道:
“父亲真认为孩儿已然具备登基为帝之能?时机是否已然成熟?”
“当然,”刘禅鼓励他,并告诉太子,他已经有了人望、军威。
能处理政务,知兵事,很多朝臣已经跟你有个各种联系。
你继位之后,他们不敢违逆你的政令。
“当然,朕的年纪虽半百,这些朝臣定然会强烈挽留。不过是因为三十来年的惯性,朕若禅让,他们也是挡不住的。”
老臣们都已经纷纷退场,郑王法正、宁王黄权都已经离世。
甚至连丞相诸葛亮也已经病重。
骠骑将军赵云、车骑将军魏延也都退居二线,不再领兵。
刘禅之后打算巡游天下,将这两个人带走,这样朝廷中就不存在能够以资历和威望压制太子的人了。
当下之局势,实乃刘禅为太子悉心营造之继承帝位之局,内外皆稳,毫无争议。
“谈及用人,为父目前麾下之人尚堪一用,然亲信之人,还需汝自行甄选。于内阁与六扇门中择汝可信之人,细察哪些人可为汝之心腹。”
“内阁之人,汝可随意遴选,为父现今所用顺手之人,汝亦可继用。至于郭庆,汝亦颇为熟识,在为父离世之前,汝可暂且用之。”
“待为父自觉大限将至,若其尚在,为父自会替汝将其解决,彼知晓之事甚多,万不可使其比为父活得更久。”
刘谌眉头微皱,想不到父皇已经打算为他做到这样的程度。
郭庆是六扇门的创立者,是父皇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这些年他做的很好,但问题是,他太能活了,依旧龙精虎猛。
六扇门是特务组织,身为这个组织的首脑,就该懂事的在恰当时间死掉,这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之后的许多事,就要汝自己做主了,当然,若是遇到实在棘手的事情,可以来问为父,朕会给汝指导。”
刘谌心里有底了,只要父皇在,无论是皇帝还是太上皇,那他都是有靠山的。
“儿子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的教导。”
刘禅微微点头:“嗯,这就足够了。”
对于能培养出一个可靠的继承人,刘禅是欣慰的。
在他制定的严格皇室教育下,诸皇子皇孙至少能成长为学识渊博的普通人。
只要自己完成这次稳定的权力交割典范,三百年国运不敢奢望,但季汉两百年国运,应该是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