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蓟镇、宣府镇防线,看起来似乎每一个地方都需要大量的兵力来防守,每一处都需要修复和加强。然而,事实上,真正关键的地点只有一处,那就是微臣之前提到的喜峰口。只要我们能够守住这个关键点,就能够有效地阻止建奴的入侵。”
“至于孙督师将会如何部署,微臣并不清楚。他掌管辽东事务多年,建奴从未在他手下占过便宜。因此,微臣大胆地推测,当孙督师得知军情时,他的想法可能与微臣的大致相同。宣府镇和大同镇应各自紧密守卫关隘,防止建奴派出奇兵得逞。而孙督师将亲自率领机动部队,试图在喜峰口堵住建奴的大军,消耗他们的锐气。”
“建奴此次长途跋涉,跨越千里山路而来,并不适宜长时间驻扎在坚固的城池下,双方容易陷入僵持状态。
奴酋皇太极必定会急于求成,选择在突袭关隘上寻找突破口。
一旦攻破了喜峰口,这些建奴就能在富饶的京畿地区获得补给,无论是遵化、三河口、蓟门还是通州。
到那时,着急的就不再是他们,而是我们了。
所以,臣愿意率领麾下五千精锐部队,连夜赶往蓟镇喜峰口,听从孙督师的调遣。”
卢象升的话刚说完,他的脸上便洋溢着跃跃欲试的光彩。
在这屋子里的二十多位重臣中,卢象升年纪最轻,除了五位年轻官员外,他有着其他人所不具备的锐气和热忱,同时也拥有被崇祯皇帝特别关照的那份单纯。
今年算上虚岁,卢象升也只有三十岁。三十而立,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但即便是一甲进士前三名,按照官场惯例,也得老老实实待在翰林院或六部案牍之中,磨练性情,慢慢积攒资历。然而,三十岁的卢象升却已成为三品封疆大吏,手握开府建牙之权,麾下还有上万名精锐之士——天雄军。他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令人羡慕不已。
崇祯皇帝对这位锐意进取、年轻有为的臣子赞赏有加,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好,壮哉,我卢建斗!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此乃千古不变之理。朕之卢建斗不仅敢在狭路相逢、短兵相接之时展现出勇者之气魄,更敢于横刀立马于万千锐士之前,毫不畏惧。朕曾听闻卢爱卿在郧阳剿匪之时,常常不避矢石,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每每吓得山贼盗匪魂飞魄散,甭管是坐拥山险还是盘踞在湖岛之上,皆被卢爱卿率领众人一举攻克。爱卿,自平定贼寇至今已有一年有余,身上有多少处创伤?可否愿意与朕详细述说一番?”
说到此处,崇祯皇帝脸上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很快就收敛了心神,转而向其他人询问道。
“卢爱卿的应敌之策,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崇祯皇帝看向群臣,语气带着一丝期待。
“臣等附议。”群臣齐声回应道。他们心中明白,那喜峰口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通过燕山连通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建奴大军若要南下,走此地几乎是必然之举。然而,无人敢向皇帝夸下海口,断言建奴大军必定只会走喜峰口,而不会选择其他隘口。这种谨慎态度使得卢象升的策略显得格外突出。
只有卢象升敢于明确提出建奴大军可能的进军路线,并做出相应的应对部署。这一点,彰显了他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但也正因如此,在旧时空里,卢象升最终未能善终。不过,在这一世,情况将会有所不同。崇祯皇帝对卢象升充满信任,将全力支持他的决策。只要卢象升愿意,他可以随意攻打任何地方,甚至打到莫斯科,崇祯皇帝都不会有丝毫异议。
看到众人没有反对意见,崇祯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这次御前军事会议暂时告一段落,但他知道,随着局势的发展,如果需要进一步的调整,还需等待孙承宗督师和袁可立总督进京,以及辽东方面传来更确切的军情。
现在嘛,崇祯皇帝还是把心思放在了爱将卢象升的身上。他看着卢象升,眼中满是关切之情。
“卢爱卿,还是刚才的问题。在过去一年里,爱卿写给朕的奏折里。每每你写到作战身先士卒,箭矢都几乎射透甲胄,挂在重甲之上,朕看到此处就是格外揪心。有心想写信责怪爱卿不知道爱惜自己,又恐折了爱卿的锐气和勇猛。卢爱卿,朕的建斗,可知道朕那时候彷徨无奈的心情吗?”
崇祯皇帝说着说着,眼眶渐渐湿润,声音也变得低沉而沙哑。
卢象升听着崇祯皇帝的话,心中感动不已。他深知崇祯皇帝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这份深情厚意让他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此刻,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陛下……”卢象升哽咽着,想要说些什么,但却被崇祯皇帝打断。
“卢爱卿,不必多言。朕知道你一片赤诚之心,朕也相信你的能力。只是,朕希望你能多注意自身安全,毕竟你不仅是朝廷的栋梁之才,更是朕的心腹大将。”崇祯皇帝拍了拍卢象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卢象升连忙跪倒在地,哽咽回答:“陛下是臣之君父,臣不忠不孝,不曾想到累及君父在京城如此担忧。臣罪该万死!”说完,他深深地磕了个头,额头重重地撞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崇祯皇帝赶紧扶起卢象升,安慰道:“爱卿快快请起,朕并没有怪罪于你。朕只是希望你能明白,你不仅要为国家效力,更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朕和朝廷效力。”
卢象升感激涕零,再次向崇祯皇帝表示忠心,并承诺一定会多加小心,不负圣恩。崇祯皇帝欣慰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会做官的人往往都是无师自通厚黑学的高手,而如今的崇祯皇帝陛下喜欢通过唱念做打来声情并茂地表达君臣之间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