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六回 靠山王着手布三关
正说到王世充献花图,他告诉隋炀帝杨广说:“您梦见的那叫做琼花,世上真有啊,就在江都宫里面的离阳观内。反正是,据为臣所知,这株琼花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株,其它地方见不着。而且,这琼花不遇盛世不开放。说铁树难开花。但铁树有的时候还开呢。这琼花却是一般不开放。就如同麒麟、如同凤凰,什么时候到了盛世,它才出来,这叫做祥瑞!所以,民间有一句话叫做:‘琼花开,盛世来!看琼花一眼,保国祚万年!’而且,据说这个琼花的花期不太长,也就是几个月呀。像这样的祥瑞,必须天子亲临呐,别人不能代替。也就是说,要想国祚万年,天子必须亲自到花前观花呀!陛下,这可是难得的祥瑞,臣请陛下驾幸江都以观祥瑞!”说完,王世充是扑倒在地。
“哦……”杨广点点头,手舞足蹈啊,“哈哈哈哈……大喜!大喜呀!天降祥瑞,我大隋之喜也!”
宇文化及赶紧也出来道喜。
宇文化及一出来,那他的同党也都出来了:“恭贺陛下!恭贺陛下!真是我大隋之喜呀!”
其实,这都是宇文化及串联好的,
旁边的靠山王杨林眉头一皱,他总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怎么那么巧?啊,皇上做个梦,做出一朵花来,那江都宫就有,说叫什么琼花,让皇上要驾幸江都去观琼花。嗯……老头子联想到最近这皇上一门心思想三下扬州。哎呀……这会不会是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等人捣鼓出来蒙骗皇上下扬州的这么一个圈套呢?
还真就让靠山王杨林给猜着了!前文书咱也说了,宇文化及向杨广献策:“您不是想三下扬州吗?不是想到江都避祸吗?大家反对。没关系,您就假意做个梦让大家解。最后,我让王世充过来献花图,就说这是什么祥瑞。因为王世充前些天就上了一本,只不过臣没给皇上您看。因为我觉得不大要紧。在那个本奏上就说了,在江都宫离阳观内长了一种奇怪的植物,开的花特别的漂亮。希望陛下您能够离开洛阳驾幸江都宫去赏花去,仅此而已。但现在臣觉得可以利用此事,咱就说那花是天降的祥瑞。陛下您也做梦,梦见它了。两下相应,这是天意呀,可保大隋国祚万年!那谁也不敢阻挡陛下您到江都去呀。谁阻挡,那不是阻挡大隋国祚吗?陛下,您这不就名正言顺地借着观看祥瑞琼花就移驾江都了吗?”
杨广当时一听,就说是妙计:“这个计策太妙太巧了!就这么办!”
接下来,他们三人都是演戏呀。杨广假意自己做个梦,文武百官哪知道杨广做的是什么梦啊,开的什么花呀?他们都不敢说。再公布皇榜天下访问这样的花。然后再让王世充画花图。那王世充花图现成的,找画师对着那株花就画呗,画得惟妙惟肖。拿到京城交给杨广。杨广一看,杨广就说是自己梦中所见,那谁能证明不是去?但是,唯一的让杨广没料到的是王世充给这朵花起名叫“琼花”,这是杨广有点不乐意的。其实,这一点也是宇文化及的主意,王世充还真就不知道这事儿。宇文化及告诉王世充:“你就告诉皇上这朵花叫琼花,琼楼玉宇,多好啊,天上的神花呀!”王世充没多想,所以就说这朵花叫琼花。其实,宇文化及还有他下一步的打算,只不过这个打算不能告诉别人——等到时机成熟了,我就能借着琼花之名再制造谣言呐,再传出一些谶纬之言,告诉大家这琼花乃是当年琼花公主所化,她死在杨广之手冤魂所化成这一株植物来祸坏杨广大隋江山呐!所以在这里他就埋下这伏笔了。
但是杨广不知道啊,他还以为是王世充瞎起的名呢,虽然心中不快,但现在不能否定这个名字呀。如果一否定,等于满盘计划全被否定了。所以,还得点头称善。马上下道圣谕,告诉文武百官:大家回家收拾收拾行囊,打上铺盖卷儿——用打吗?反正就这意思吧。回去收拾收拾,连你们的家属一起随朕坐着龙舟赶奔江都!到江都随朕去看祥瑞、去赏琼花!所喜的是大小龙舟具已造备呀,上百艘龙舟带多少人都无所谓。命令把洛阳城中金银珠宝等等这些国库细软通通带着。怎么?杨广心说:这一次去江都,指不定啥时候回来呢,指不定回来回不来呢。我全都带上,到江南,我、我挥霍去!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让萧后组织一起带到江都。一句话是举朝南迁呐!
哎呀!靠山王杨林砸吧砸吧嘴,想劝一劝。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侄子很难规劝呐,尤其现在又借着祥瑞之事,这嘴都不好张啊。也只能点头。看来呀,我得保住我这侄子。说:“陛下,此次上江都您打算待多久啊?”
“呃……到那里看看吧,看看再说吧。”
“那这样,老臣愿保皇驾!我希望保着皇上安全到达江都,看完琼花之后及早返朝啊。”
“唉,皇叔,您偌大年岁,依朕看呢,还是镇守都城为好,何必舟车劳顿呢?”
“呃……不不不……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保护陛下安全是臣的职责!”杨林心说:我这一次一定得跟着,到那里看完琼花,我天天给你上表、天天向你进谏,我非得把你再拎回来不可!别在南边待着了,咱的基业在北方啊!
杨广一看这老头儿现在跟自己飙上了。那么如果说我现在执意让他留在北方,他肯定不答应。回头再闹了脾气,再阻止我不让我去江都。行,行行行,带着他就带着他。回头到了江都之后,我往内宫一扎,爱谁谁,谁也进不来!你上哪找我去?走一步算一步吧。“好吧。”杨广点头答应。
但是,杨林不放心北方啊,告诉:“陛下,虽然咱们走了。但是,两京防务可不能松懈呀。希望陛下准许老臣调兵遣将,加强北方防务,尤其是看好瓦岗大寨呀!这瓦岗军一直是咱们的心腹大患,现在又蠢蠢欲动,对他们不可不防啊。”
“嗯,好。这些都交给皇叔你去调兵遣将,一切朕都允可。”
“谢陛下!”
接下的日子,杨林没忙死,主要是调兵遣将加强北方防务、两京防务。
他把长安城就交给了左光禄大夫左骁卫大将军长安留守屈突通。这个屈突通以前老和杨林一起镇守长安,老将军了,现在只能把长安城交给他了。
洛阳城也做了安排,尤其是下了道命令,给四宝大将尚师徒,让尚师徒好好镇守虎牢关,拨给尚师徒精兵三万,加上尚师徒原来的兵马,尚师徒现在快有十万大军了。总之,你守好洛阳的东边门户,尤其是防止瓦岗军打东都洛阳。
同时,又派五王杨芳杨义臣率领十万大军镇守洛阳之南的东岭关作为洛阳城南面的屏障。这杨以臣可是打辽东的大将啊,胯下马、掌中刀,那也是英勇无比。
另外,靠山王杨林告诉杨义臣:“如果瓦岗取你的东岭关,你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这么这么做……你别跟他们硬拼,设计最好把他们困在这里!瓦岗英雄那都是草莽英雄啊,他们受不了激将法,你只要用激将法一激,他们定然上当。到时候,能够用此大阵拖住他们一段时间。另外,我给您留一封信,如果到时候需要用着此人,您把这封信派人送给他,他接到信之后,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这座大阵也是他所设计的,你请他过来当阵胆,必然能拖住瓦岗!只要拖住它,我再想办法调兵遣将给你支援。”
“好,我记住了!”
杨林又拿一份圣旨,说:“这份圣旨是我跟皇上要过来的,圣旨上没写日期。一旦那瓦岗打来,你把这个圣旨也发到他这个地方去。他见到圣旨,也会助你一臂之力,前来助你守阵!”
“我明白!”
老杨林为大隋基业可谓煞费苦心呢,各个地方那都安排的有条不紊。对于瓦岗南部的红泥关,又给八马将军新文礼增加了雄兵三万,让新文礼在那里防范瓦岗。这么一来,虎牢关、东岭关、红泥关三关呈现品字形就钳制住了瓦岗。只要瓦岗不动弹了,这杨林的心就能放下一半儿。
说:“东边呢?”东边实在管不了了,东边已经大面积沦陷了。瓦岗东面有曹州宋义王。再往东济宁的知世王王薄。再往北去,那就是济南王唐弼。再往那边到河北,李子通等等等等……那就没办法管了。现在能管得住的也就是西、南这个方向。
靠山王把这些事情安排好了,由打江都来的龙舟陆陆续续就已然备齐到达东都洛阳,在那儿候命。
杨广大喜,加封王世充为江都通守。通守就是一个地方的二把手,比太守、刺史要低一点。说为什么不把王世充加封为江都刺史呢?因为人家江都有刺史了,那不能因为这个事情把人家江都刺史给抹皮了呀,人江都刺史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只给王世充一个通守。但是,杨广又怕王世充受委屈,另封“琼花太守”,给你一个荣誉称号。也就是说你干通守的活,但是拿太守、刺史的工资,让王世充赶紧回归江都做好迎驾准备。
“是!”王世充心中高兴啊,心说:杨广哎!你只要一到我江都啊,哼!我就给你准备下天罗地网,你必死无疑!到那个时候,我也夺取天下,当两天皇帝,尝尝滋味儿!敢情王世充也有野心呢。赶紧回去准备去了。准备什么?咱们后文再说。
杨广在这里热火朝天准备起驾赶奔江都。说:“就没有一个大臣劝谏的吗?”怎么没有啊?历来不乏正直的大臣呐。头一个劝谏的就是那位苏威。
说有一天,满朝文武向隋炀帝献珍玩。干嘛?这不是要去江都了吗?那我们家也带不了那么多东西。大家一商量,干脆把自家宝藏拿出来点儿给皇上,让皇上高兴高兴。所以,有的向隋炀帝献大东珠,有的向隋炀帝献百鸟羽毛做的裘衣,有的向隋炀帝献几尺多高的珊瑚树……总之,大臣们各自献自家珍宝。唯独这苏威另类,他说了:“陛下,为臣家中就把这个东西当成宝贝了。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所以,今天为臣就把这件宝物献给陛下!”
杨广说:“你献什么东西?”
苏威恭恭敬敬双手呈上来一本书。
杨广接过来一看,闹了半天是一册《尚书》,这是儒家经典、先圣遗言呐,据说是由孔子编纂成书的,这些人从小都读啊。尤其天子,更得读《尚书》了。隋炀帝一看,给我本《尚书》,我又不是小毛孩子刚读书啊,为什么献这东西呢?
宇文化及在旁边一看,他跟着苏威死不对眼,忠奸不同炉啊。宇文化及赶紧趁机进谗言说:“陛下,这您还不明白吗?《尚书》当中有一篇叫《五子之歌》呀,这是大禹教导后来的天子应该怎么做天子,不应该做哪些事。有那五训,其中第二训:‘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陛下,这……这不很清楚吗?当时这大禹说了:不要贪图女色,不要打猎玩乐,不要嗜酒住豪华的住宅。只要说天子这几样沾上一样,就会导致亡国呀。陛下,这苏威啥意思呀?苏威这不是指责您吗?把你比作了那没有德行的太康了。这《五子之歌》不就说太康的吗?这个太康继承王位之后没有德行,导致老百姓反感。太康这个人贪图享乐,在外面长时间打猎不归。结果,国都被后羿侵占了。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旁边,就咱们这地方。然后,追溯大禹的告诫做的这《五子之歌》呀!这不就把陛下您比成那个太康了吗?说您逸豫盘游不知返,将至失邦,如夏太康啊!”
哎呦!隋炀帝杨广一听是勃然大怒啊:“啊——好你个苏威呀!你这不是当众把我比作前代昏君吗?!你苏威太过可气了!
那也难怪呀,苏威是当时最有经验的老资格政治家呀,是文帝朝硕果仅存的辅佐之臣,更是一位治国能手!他看到了大隋危亡的关键所在。十多年呐,苏威是唯唯诺诺,不敢吭声呐。但是,现在已经是不言不行了,到了危亡之秋了。但苏威还不敢直言,只能用这隐晦却又明白的方式提醒这个执迷不悟的皇帝。可以说,苏威此举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所谓“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现在对隋炀帝来说,最重要、最宝贵的那就是身边得有苏威这样的清醒之人呐。
但是,隋炀帝他能听吗?不过,隋炀帝虽然有些光火,他也不傻,也知道这个老宰相用心良苦。嗯,行了,不怪罪你了。“朕就问问你对这个征高句丽怎么看呢?朕还想征高句丽!”他还想征呢。
苏威一听,心说话:你还想打呀?你凭什么打呀?你兵也没有了,将也没有了,你怎么打呀?干脆,我趁机让你知道知道世态严重吧!于是,苏老宰相又说了:“陛下,现在天下群盗四起,最少也得数十万呢。您不是要打高句丽吗?我觉得也不是没办法,您呐下道诏书,赦免天下这反王盗贼的罪。你原来怎么造反,哎,现在全没罪了,回家务农去,该怎么当我们大隋的好良民怎么当。然后呢,等到天下的盗贼平息了,咱们不又得了至少数十万的兵吗?这些盗贼都是咱的兵啊,只不过现在对抗咱。如果您赦免他们,让他们再去东征,那彼喜于免罪,争务立功,高丽可灭呀!他们免了罪了,对陛下您感恩戴德,那到辽东战场上以一抵十,高句丽还能不灭亡吗?”苏威也聪明,顺着隋炀帝想要再打高句丽的心情又曲折地表达了天下叛离,你应该下诏赦免,缓和当前尖锐的阶级矛盾,然后重新把咱们朝纲再振作起来吧!
“哼!”隋炀帝哼了一声。怎么?隋炀帝仍然刚愎自用啊,把嘴一撇,说:“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我亲自出征还没有打败高句丽呢,让这一群鼠窃之人去,能管什么用啊?!“唉!行啊,你出去吧!”
隋炀帝到现在您看吧,对人民还是极度蔑视,焉能不亡国呀!
苏威没辙了,摇着脑袋出了大殿了。
他一走,御史大夫裴蕴赶紧地过来了,这小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呀。说:“陛下,苏威这是大不逊呐!他这不是危言耸听吗?天下哪有那么多的盗贼?还好几十万。这不是妖言惑众吗?请陛下治苏威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