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道:“天地乃是偌大一场轮回,循环往复,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都不能永远与世无争,你们不问世事,世间却总会找到你们,唯有齐心,方可长存,这是不久前水云仙前辈教于我的话。”
“我族之事,不劳你过问,这般苦心相劝,无非是为娶王女,你可知想带她离开西陵,可需多大代价?”
“洗耳恭听。”
“牛、羊各三百头,米、布各千石。”
“什么!”
“我只是转述,若见王,他只会索取更多,王膝下无子,这是他唯一的女儿。”
云遥道:“你们实在难以理喻,又不是住在九霄天外、九幽冥府,凭何避世?嫁个女儿,又怎像永不相见一样?”
“百年族训,不会因一席劝诫而改变,身在其中,我也无可奈何。”
先蚕道:“我不要陪礼,一件不要,我只愿......”
“王女,这件事不由得你。”麻姑道。
朝霞辉映,竹林中却几多忧愁。
思索许久一阵,千秋无奈长叹:“我放弃。”
先蚕无言。
云遥仿佛已彻底为这一幕打动,在一旁悄声道:“你阿父也乃一方族长,四处夺些来,拿出牛、羊、米、布或许也并非难事。”
千秋不断摇首,似是心意已决,而先蚕几近落泪,目光盈盈,缓步上前:“千秋,是因为这所求之物太过贵重?”
“不错,抱歉,族民尚不得温饱,无论我有多愿,都不能再让他们受饥饿、霜寒之苦,置他们的生死于不顾。”
“我明白,换作是我,或许也会这样选择。”
云遥望着二人,只觉分外伤怀,愁肠无处相诉,心中默念:“到头来还是输给聘礼,不知今后我是否也会面对这一刻。”
沉寂很长一阵,云遥轻声劝道:“千秋,先蚕姑娘,你们若要离开,就趁此时,这里一切我来应对,我也不知自己为何要做这样的事,却总觉得,你们该走到一起。”
先蚕道:“我也不能就这样离开,否则会连累麻姑和众人,他们是与我一样,望族民都穿上蚕丝衣衫,才陪我一同外出。”
云遥道:“所以你们谁也不肯让一步,只能分开了?”
千秋道:“云遥哥,其实你说得对,我也认为走过一生,该是发自共同的心念、愿望,而非无意看见面容这般顽固的族训。”
先蚕道:“千秋,我们,还能否有缘再续?”
“当然,等到首山下我的族民衣食无忧那一天,我会带着牛、羊、米、布前来,倘若可以,我也希望你们能迁居有熊一同谋生。若是西陵族不允,我亦盼能迎娶你回家。”
“那,一言为定,我等你来娶我。”先蚕微笑道。
一切不再悲凉,畅谈许久,也终到分别之时,走出飘荡的竹海,二人挥手送别西陵族民。
“你说的都是真话?”云遥笑问道。
“当然,否则你以为怎样?”
“我以为是你细细回味她的面容之后反悔了。”
“你,唉,亏你想得出。”
“说说看,她究竟是何模样?”
“我偏不说,等我迎娶她那一朝,自会将面纱摘下,到时便一目了然。”
“可我未必能撞上你大婚之日......”云遥想起此行重任,不免又生出愁怨,“算了,我也只是好奇一问,我早见过世间最美的女子,走罢,去崆峒山。”
跋涉数月,走过百川千壑,神州西北岸,崆峒山赫然已在眼前,虽方圆不过二十余里,比之昆仑渺小如炬,眼前却飘荡着令人叹望的气息,那是生平从未感受过的仙风和古韵。
一路攀爬,道旁危石耸立,四下云海翻滚,苍松翠柏由岩壁而生,高瞻远望,数十座奇峰在云中隐隐露出真容。
二人并肩前行,只见脚下一条溪水,云遥纵身飞跃,转瞬落在对岸。
千秋却毫无顾及,一步步踏入溪中,淌水而过,回身俯瞰,颇多感慨:“我从未登上这般高的山峦,不想山下如九霄星河陨落的瀑布,溯源至此,只不过一条不入眼的溪流而已。”
云遥道:“本就是这样,我曾听雨蝶说,聚沙成塔,积水成川,无论多渺小的付出,只要不弃不舍,终将有业报。”
“孰是雨蝶?”
“对你而言,只是无关、不足为道的后人。”
“我不明白,塔又谓何物?”
“简短来说,很高的屋舍。”
“就像传闻中神所住的楼阁?能有多高?”
“山一样。”
千秋笑道:“有趣,有趣,好一个聚沙成塔,积水成川,这不正是我心中所求。无论你谓之塔,还是神才得见的楼阁,有朝一日,人间大地也必将破土而生。”
山涧迷雾愈发浓重,仿佛全然与世隔绝,虽嗅不到一丝邪气,终究遮蔽了太多视野。
只能容一人独行的峭壁前,云遥不慎踏空,眼看一脚跌下几近坠落,千秋一手挽起他的臂膀,猛拽上来。
“云遥哥,你可无恙?”
“小事,只不过这浓雾太烦人了。”
话语间,雾霭呈散去之势,许是方才险些坠崖,云遥无意间催动神力,扰乱了此地气流,二人不曾在意,继续前行。
山顶豁然开朗,一座浑然天成的石桥搭在两峰之间,每偏离一步都有坠下山崖的可能,对于常人而言可谓万分艰险。
前路目光所及之处,只见两位身着粗陋道袍的年轻弟子盘膝对坐,手中各握一截断枝,在土地中画出纵横十九沟,如田间阡陌井然有序,此刻一人画圆,一人画撇,一眼望去势均力敌,难分高下。
“这该不会正是棋的起源……”云遥心中默念。
二人似乎已听闻脚步,却不曾回头,其中一位淡然说道:“崆峒山已有百年不见这盛世之景,二位弹指间就能拨开云雾,造化实不容小觑,只可惜,人终逃不过苦短寿数,终欲来此。”
“我们并非前来拜师修行,”千秋俯身一礼:“不知二位名号?”
“我等乃广成子门徒,淮阳子、葛湘子是也。”
“二位仙长,幸会。”
“岂敢,比之师尊,仍有诸多不足。”
千秋道:“大河南岸,首山下有熊氏少典之子前来拜望,我族遭遇一场疫病,虽已复苏,却不得痊愈,族民难以负重劳作,特来求教仙长。”
二人也起身回礼,方才答话的淮阳子微微摇头:“不巧,师尊数月前外出云游,尚未归来。”
“怎会这样……”
“有熊氏?”葛湘子道,“师尊确曾吩咐,受九天玄女所托,若有此子前来拜师入门,无需多问。不妨,师弟先留于门中待其归来,听你所言,你的族民们不急一时。”
“我已说过不愿拜入仙门,承蒙错爱。”
“世人梦寐以求,你却不知可贵,唉,且好生思量。”
淮阳子道:“云雾又将聚上,去瞧一眼,难得有幸,不宜错过。”
两位弟子信步走来,擦肩而过,云遥和千秋也不觉转身望去,可随后,却不由得猛然一震,四人伫立崆峒山巅,中土大地,一切尽收眼底。
淮阳子道:“这便是我所说的盛世之景,崆峒山位于西北方,据此向东眺望,正好能看尽人间风貌,不远不近。”
云遥呆望,即使过去不记得多少次御剑在天,俯瞰脚下,也从未有这一刻觉得天地如此壮美。
千秋紧闭双目,好似已与眼前相融,怅然遨游天地间:“多想我人族,于此万古山河之中,星火相传,永远不灭。”
浓雾再度聚集,遮蔽前方所有,千秋拱手道:“多谢二位引见,观此一幕,不枉数月来跋山涉水,我们也该离开了。”
云遥想起少典夫妇所托,劝道:“不如再等等?也许仙长不久便会归来。”
葛湘子道:“我们也不知师尊几时得归,既然无意拜入仙门,也不便劝二位留下,虚度年华。”
恍惚间,敏锐的云遥听闻,石桥尽头另一座峰峦之上,传来阵阵低语。
“你们说广成子不在,可那里似乎却有人声?”云遥疑惑。
葛湘子道:“那是师尊留下的分身,为前来问道之人传授法门。”
“分身?”千秋甚是惊奇。
“师尊虽未步入天道,却也能留下分身,就算此时位于东海天外,也能为拜访崆峒山之人讲学。”
千秋道:“这倒是几分有趣。”
“二位不妨也留下一闻,或许对这天地苍生,会另有一番感悟。”
“好,一言为定。”云遥道。
“我可没答应留下!”千秋高喊。
“你不是说有趣?好了,别再担忧,有陶朱氏前来,首山下的人们暂时也不必做多少苦活,来崆峒山一遭可是不易,听仙长指点一二,说不定也能找到化解之法。”
淮阳子与葛湘子让出路来,长袖一挥:“二位,请。”
二人走过如同横跨天际的险路,来到又一座峰顶,山石后的道场满是求仙之人,此刻无不静静聆听。
一位白发褐袍的老者拱袖而立,额前微秃,长须遮住一半面庞,虽不见全貌,只观目、鼻,也可见儒雅、超然。
遗憾的是,眼前只一具幻影,能闻其声却不可与其相谈。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云遥与千秋不敢叨扰任何人,于最后方席地而坐,合目、屏息,会神而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