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站在大殿之上,眼睛看着地面的时候,脑袋里其实就在争论一件事情。
自己到底要不要坚持自己的初心?
夏言也是有傲气的人,有些可以输,有些不可以输。
夏家的军籍,若是自己没有机会,就让夏家子孙继续努力。
自己纵然得罪整个官场,也不能不坚持心中正义。
因而才有了先前众人看见的那一幕。
夏言,杨廷和几人都是见过的。他们其实很满意这位年轻人,用他们的话来说,将来是个堪大用之人。
所以夏言这一番举动,做事让杨廷和眉头一皱。就连和事佬费宏都觉得意外,蒋冕则是摇头可惜起来。
其余的人,认识夏言的,不认识夏言的,无不为其感到可惜,觉得这个年轻人怕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吧。
沈秋的惊讶不亚于其他人,他甚至想冲上前去将这个人扶起来,让他乖乖到后面等着。
但是转念一想,沈秋又高兴了起来。
因为先前他只是考虑自己的个人情感,不希望太多人来面对这种压力。
但是稍微理智一点后,他很佩服夏言,居然可以在这么漂亮的场合做出这么漂亮的事来。
在嘉靖的面前,临阵倒戈,嘉靖必然会死死记住这位名叫夏言的兵科给事中。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夏言的官运,从这一刻开始,将会节节上升。
不过沈秋也知道,这是他因得的。这个时候,选择站出来,他要受多大的苦,将来就有多大的回报。
御座上的嘉靖没有想到居然还会有人,敢于跑出来支持沈秋。
看着大殿上一时安静下来,嘉靖放声一笑,试图改变大殿里不一样的气氛。
“爱卿说的没错,我大明官员当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杨先生、费先生、蒋先生你们说是不是?”
被嘉靖直接点名,三位阁臣还能说什么?自然是十足笑容附和嘉靖的意思。
平心而论,最初听完夏言汇报之后,杨廷和这位大明首辅,真的有被惊讶到。
为官几十年,遇到太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越是年龄大,越觉得这些年轻人应当被好好培养。
沈秋原本就有经济之才,这是他非常看重的地方。
但是此次他才发现,沈秋不仅有经济之才,甚至还能完善军士器械,居然能改良火器与战船,甚至更能亲自引军出战。
已经走出了文官的范围,年纪轻轻就显露出了这么多方面的天赋,怎么能不让人惊讶。
杨廷和还是非常看重沈秋,而且沈秋其人的心里素质也是非常的好。面对这么大的压力,居然没有出现过恐惧,实在是难得。
所以嘉靖这么一问,杨廷和的爱才之心也被勾了起来。
微笑着转头和另外几人一个眼神交流之后,才回禀道:“回皇上,我等满朝文武,皆食君之禄,必然当忠君之事。不负国家奉养之恩。”
听到这样的回话,嘉靖简直高兴的一塌糊涂。
这本就是这件事情上扯起来的话,杨廷和几人既然这么说了,那基本上这事就过了,当然可能还有一点小麻烦,但是无伤大雅吧。
嘉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夏言,这个时候他其实并记不住这人的名字,黄锦马上明白,悄悄对嘉靖说了:“兵科给事中夏言。”两个字。
这时候嘉靖才完整的叫出夏言名字,并吩咐他起身。
既然几位阁老已经说话了,下面这些人自然也不太好死咬着不放。
就连杨廷仪也很是生气,他知道杨廷和在想什么。
要是他面对这个问话,他自信自己可以回答的非常完美,而且还可以做到让嘉靖都没有办法。
他只需要在后面加上一句:“国家之栋梁之才,必然用心培养,但是歪瓜裂枣,斜枝杂草则需要早日铲除,方能是栋梁之才好好成长。”
他相信自己这么说,嘉靖也不好明着护沈秋。
杨廷仪和蒋冕互视一眼,都明白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机会,将来沈秋未必还会漏出这么大的破绽。
若是错过此次,将来想要治沈秋怕是没有这机会了。
这只是杨廷仪的自以为是罢了。
杨廷仪不可能没有考虑这些事情,他拥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
从杨廷仪等人打算,借着这次沈秋通使的机会,将对沈秋进行一番打压。
从头到尾,杨廷和只是一个知情者,但不是推动者。
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嘉靖今日身边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若想虎口拔牙,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当然杨廷和也不会固守一个念头,他也是会随机应变的人。
但是当发现,嘉靖居然神态自若时。以他对这位年少天子的了解。嘉靖虽然少年老练,但是在他们这种老家伙眼里,破绽处处都是。
此刻嘉靖的状态,不像是装出来的镇定。而是一种坦然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
杨廷和做出一副无意之间回头,想和费宏说话的样子,想要看看费宏是什么表情。
而这一眼正好让这两人的眼神刚好撞到一起。没有尴尬,没有惊慌,只有会心一笑,杨廷和似有所悟,忙道:“费老,这事你看咱们要不放到内阁详议吧!”
费宏笑的很和善:“如此甚好,年轻人虽然做事考虑不周,但皆是为国之心。现在就是我们这些老头子把关的时候了,你说是不是杨老。”
杨廷和立时笑道:“哈哈,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随即杨廷和开口对嘉靖说道:“皇上,这事终为国家大事,我和费老商议了一下,都觉得还是放在内阁商讨,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虽然没能当场拍板,但是首辅与次辅都说带回内阁详议,这事情基本上算是差不多了,只是细节实施问题,嘉靖自然高兴。
就连沈秋一听这话也是松了口气。
……
这一场早朝,花费了比平时更长的时间。散朝的时候,自然几人欢喜几人愁。
杨廷仪一下朝,就奔着自己大哥而去。
费宏几人本来是跟着杨廷和几人一同去往内阁,但是突然看到这位兵部左侍郎居然一直跟在后面,明显有话要说,但是却不说。摆明了有悄悄话要说。
费宏赶忙笑道:“杨老,左侍郎找你怕是有话要说,你们先说说,我们先走一步吧。”
杨廷和其实早知道杨廷仪在后,只是他不用想都知道这位老弟要说什么事。
他不想对这事做过多的解释,所以才不愿意停留。
现在既然被费宏说了出来,杨廷和回头看了杨廷仪一眼。虽然气他不识趣,终究是兄弟,即使不耐烦也还是和费宏等人说了一句之后,就留下来和杨廷仪交谈。
杨廷和是被自己堂弟留了下来,但是沈秋夏言却是被嘉靖留了下来。
当二人随着下朝队伍刚刚走出奉天殿,就被等候在一侧的李芳给叫住了。
这一幕自然被不少官员看到,那些人眼里出现的光有许多种。总体来说不外乎就是很常见的那几种,羡慕,嫉妒罢了。
对沈秋来说,这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对夏言来说,却是一场从天而降的惊喜。
所以前往谨身殿的路上,沈秋对夏言小声说道:“夏大人,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机会,希望你能好好把握。”
夏言闻言,感激的看向沈秋,正好遇上沈秋鼓励的眼神。
嘉靖之所以留下二人,自然也是大有用意。
嘉靖就是要让所有的大臣都看到,他对于自己人的特殊优待。
当然这虽然会让沈秋夏言二人,成为别人的眼中钉,但是嘉靖压根没有想这么多。
他就是想告诉其他人,跟着他这个皇帝,那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那是可以得到皇帝特殊优待的。
当然,嘉靖还不可能做到想提拔谁,就提拔谁。因为这是压根不可能的事,他还做不了这个主。
大明的吏部,现在一切只照规矩办事。即便是嘉靖这位皇帝要想提拔个谁,也得通知内阁,然后内阁定夺好了,在授意给吏部。
总之这么一圈下来,就算是合法了。
“皇上,两位大人到了。”
“请两位大人进来吧。”
随着李芳的通传,黄锦的声音从大殿内传出来。
沈秋已经是这里的常客了,不但自己进去没问题,还开始提醒夏言注意脚下那个高门槛了。
进去之后,沈秋夏言两人自然是一番行礼。
“你叫夏言?”
嘉靖仔细打量了一阵夏言之后,才问道。
夏言赶忙把自己的大概信息说了一遍,因为无论什么年月,两个初次见面的人,都会通过这些头衔,得到不少自己需要的信息。
嘉靖对着夏言就是一番关心与询问。这是拉拢人的必要手段,嘉靖现在也需要拉人入伙,特别还是这种办事得力的人才,更是需要了。
一番交谈完毕之后,夏言发现,嘉靖一直是和自己讲话,都没和沈秋说上几句。
识趣的他知道,这表示嘉靖等会还有话要对沈秋单独说。
于是夏言看着嘉靖已经没有问话意思的时候,向嘉靖汇报说还要去六科理事,就匆匆离开。
当夏言走远后,嘉靖笑问道:“沈秋,你是怎么让夏言肯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为你说话?”
沈秋一脸懵逼,他确实不知道。
不过沈秋开始反问嘉靖道:“皇上,你看夏言这人怎么样?”
“朕看还行!”
“臣也觉得可以。”
“哈哈哈。”
……
“沈秋,你就不好奇,今天在朝堂上朕没有站出来保护你吗?”
“皇上的性格臣还是知道一些,若不是有万全把握,相信皇上不会这么坦然自若的。”
“哈哈,你确实挺了解朕的。”
随即嘉靖又笑着从桌上的一堆文书中,抽出一个信封,递给沈秋道:“给你看下这个,你就知道了。”
沈秋接过信封一看,居然是张璁的信,看了一眼发现嘉靖示意其打开。
好吧,既然这样沈秋也就不墨迹,拆开信封看了起来。
一看开头,沈秋立马就往后看落款时间。
因为开头一句,张璁就说的沈秋到了南京,和他说了一些广东之行的事情。
而沈秋一看写信时间,还真是自己去张璁府上那一晚。
沈秋一想,唯一有时间写信那就只有自己送宋素卿离开之后了,这个张璁也真是能熬夜啊。
知道信是什么时候写的以后,沈秋开始看信中内容。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张璁真是老谋深算啊,原来那天晚上张璁听过沈秋的那些事之后,就意识到沈秋可能会遇到些麻烦。
于是当晚就挥笔写下了这封信。
按说,张璁自己想要把这封信递到皇帝手里,非常有难度。走公文系统虽然能安全且高速的到京城,但又到不了皇帝手上。
不过张璁想到了一个人,这是嘉靖曾经提醒过张璁的,如果有紧急信件,可以找南京守备太监帮忙传递。
守备太监因为也是隶属于司礼监,所以用守备太监渠道发出去的信件,是可以快速且安全的送到嘉靖手中。
看完之后,沈秋叹道:“张先生思虑真远啊,好些事情都提前预料到了啊。”
嘉靖也是大加赞赏道:“的确,若非他有先见之明,提前将这些忧虑,用南京守备太监的渠道传递到宫中来。
朕也没有办法提前进行谋划,更无法像今天这样悠闲的看着你们辩论了。”
沈秋一听完,有些可怜兮兮的说道:“皇上,这事既然提前有了谋划,臣这几日也来宫里几趟了。皇上若是提前告知一二,臣也不至于在早朝上如此狼狈啊。”
“狼狈?”
嘉靖一听,那可是忍不住笑出了声:“若是提前告诉了你,今日朝堂之上哪来这份精彩啊。
哈哈,再说了,朕的这些提前安排也没有派上用场啊,你沈秋还是超出朕与张大人的意料啊。
要说狼狈,怕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人们更加狼狈啊。”
沈秋也是大笑道:“皇上,臣这还不狼狈啊,臣今日都不知道在大殿上说了些什么,实在不知道是怎么蒙混过关的!”
这时候不止嘉靖欣喜,就连一旁的黄锦也忍不住插口道:“天哪,今日朝堂之上,沈大人你那可是何等惊天之语啊。天人,天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