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栎成带着赵栎阳来到县里,打算先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卖具结书的。结果就有一个小厮找了过来:“这位哥儿,是不是想找人出具结书?来我家少爷这里,价格公道,只要三贯钱。”
“人家只要两贯,你却要三贯。”
“看来这位哥儿有点见识,两贯就两贯,跟我来。”
赵栎阳跟着他来到一处酒坊,此刻这里已经人满为患,一个小酒坊里,已经聚集了四五十人,毕竟宁远县廪生不多呀。
“这位哥儿稍候”
赵栎阳就在此排队,终于到了自己,拿出两贯钱,交给旁边小厮。
只见这廪生年纪不大,约莫二十岁左右,在宁远县算的上年少得志了,他问了赵栎阳姓名,看了看赵栎阳。不一会就写好了具结书。交给赵栎阳。
拿着具结书刚出来,就有几人上前问道“小哥可是参加县试的?我们互结如何?”
赵栎阳见几人都是一副书生打扮,便问道:“可以是可以,只是各位身家都清白吧?别有人连累大家。”
“你放心,我们四人都是一个村的,相互知根知底,只是偏偏差一人,我见小哥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打扮,所以才冒昧打扰。只是小哥可否?”
“放心,在下家世清白,否则也不会来报名。”
“如此便好,那我们便去报名吧!”
五人来到县衙署礼房,出具了亲供,又签了互结文书。最后交了刚买的具结书。署礼房的书吏看着几份具结书,会心一笑。为他们报了名。
五人互道了地址姓名,相约三月十五日准时参考。之后赵栎阳和赵栎成去路边小店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回家了。
赵栎阳近日足不出户,整天只顾着熟悉自己上辈子背过的许多诗词。再就是翻看父亲留下的算术书籍,虽说考试考的都是小学数学题,但是毕竟这个朝代的计量单位和二十一世纪有何不同。
三月十五日就是县试考试之日,而今天是三月十四了,一大早赵栎阳起床没多久。族长便来到他家里。
“老族爷,你怎么来了?”
“虽说我对你科举不怎么支持,但是既然已经决定了,我赵氏一族总不能拖你后腿,明日一早就要考试,今日便让风哥儿套上马车带你去县里。找家客栈住下,明日好专心考试。”
族长还给了他二十文铜钱。赵栎阳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准备好东西,坐上马车,便走了。
族长和赵栎阳显然是低估了参加县试人数。其实主要是许多大户带了仆人,就连赵栎阳这样的穷人,不也带着赵乘风这个车夫吗?加上宁远县并非上县,人口不多,客栈本就没有多少。他们接连找了好几家客栈,都是没有房间了。
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找,南街是客栈最多的地方,他只能来这里碰碰运气。不想却碰见了老熟人郑铭和黄韬。
“赵兄,怎么?找不到下榻之处了吧?”郑铭问道。
黄韬哈哈大笑道:“子瑜(郑铭的字),怎么样,我说赵兄定然找不到住处。此刻一语中的了吧!”
“二位兄长就别取笑我了,着实没想到这么多人。”
郑铭摆摆手道:“无防,我家在县城里有住处,你住我家便可,反正考完放榜还得几天。你不防多住几日,一切有我。”
“这,恐怕不太好吧!此次前来,族长怕我赶路伤身,特让我族侄赶着马车送我来的。”赵栎阳看了旁边拉着马车的赵乘风说道。
“我和子瑜在此等你多时了,就知道你找不到住的地方,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你,就在这客栈最多的南街等,果然等到你了。你不必客气。你我三人志趣相投,对于你,我二人皆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等你考试结束,我们还能一起饮酒作诗,如此岂不是一庄美事。”黄韬说道。
郑铭接着说道:“你不必拘礼,我家房子宽敞,有马厩,让你族侄一起去,我让人把马喂好。你安心住。”
赵栎阳觉得很不好意思,只是目前二人实在没地方可去,这是三月天,虽说天气已经变暖,但是夜晚依旧很冷,总不能睡在大街上吧!
“如此,叨扰兄长了。”
赵栎阳随着两人去到郑铭家的院子,的确不小,还有马厩,郑铭吩咐人牵了马去喂,又让人给赵乘风安排了住处。便带着他先去安顿。他们三人便来到前厅。喝茶聊天。
天色渐晚,吃了饭后,郑铭便安排赵栎阳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赵栎阳便来到县学外,因为此次考试地点设在县学。赵栎阳提着考篮,里面放着些许吃食和笔墨纸砚。在这个年代,笔墨纸砚可属于贵重物品。还是他爹留下的。否则他哪里买得起。读书奕是很花钱的,否则自己那便宜老爹也不至于借了刘大户钱,而坑了自己。
有衙役负责搜检,旁边书吏负责唱名。此次真正参加考试的也不过一百多人。一刻钟后赵栎阳就验查完了坐到指定的位置上。
此刻赵栎阳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上辈子自己考试的时候也是如此。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是提高自己地位最直接的方式,即便再残酷,也没有办法。不成功便成仁?不不,还是放松心态,努力吧!
赵栎阳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不至于太紧张。鼓声响起。考生落座完毕。余县令才不紧不慢的从县学后堂走了出来。
余县令一声开始吧!只见一个小吏拿出一块牌子。在考场中举着,然后漫步走着。上面写着:壹: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问几何步及之?
此等题目太简单,赵栎阳想着,果然,这算术题很简单。两百五十步。眨眼功夫他就算出来了。只需在纸上写上序号壹,重列一行写上答案便可。
半个时辰过去了,只见书吏又拿出一张牌子上面写着,贰: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赵栎阳看着题目,特么的,自己看父亲留下书里全是简单的小学生题目,这他么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吗?貌似初中才正式学习,小学只是接触。不过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初中生,这题很简单。更何况赵栎阳。
贰,隔行:鸡二十三,兔十二。
接着又是半个时辰,第三题出现。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这题又简单了,二十一世纪的一元一次方程。大和尚二十五,小和尚七十五。
至此,算术题就算完成了。此刻一个多时辰已经过去了,许多人已经饿了,纷纷拿出吃食。赵栎阳没有胃口。只想等着快点结束。
终于又一个时辰后。书吏再次举起牌子。上面写着,以登科为题,作诗一首。
这余县令真不是个东西,这诗你以登科为题,看似最简单,实际上谁能想到呢。
不过对于赵栎阳来说很是简单,上辈子自己本打算参加中华好诗词。在网上,图书馆找了太多诗词背诵。结果后来也没参加。而此刻,孟郊的《登科后》立刻出现在脑海里。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宁州花。
宁远县隶属宁州府,而宁州府是宁德省首府。故此赵栎阳改长安为宁州。在这个朝代里,京城叫常安。赵栎阳本想改为常安,可想想,自己目前只是参加个县试。只期待能通过县试。下次就是在宁州府参加府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