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合同,笑着说道,朱经理,我们的车已经在门口儿等着了,这样就可以抓紧回去签字盖章了。
朱和波心里想,这合同里边的关窍,只有他和钟敬文知道,从面上来看,这合同的字数格式与其他的合同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只是有那么两处行了微调,说白了也就是他们耍了个小聪明。
不过就这两处,印安东感觉有点突兀,毕竟这个合同里边对同一个事,居然有两个说法,如果不仔细看,那肯定是看不出来的。
朱和波给刘主任看,刘主任才不管那些细节。他都不相信朱和波他们会改,要是他真看出来,朱和波那也会振振有词,把事儿直接推到钟敬文那儿去。
朱和波对段芳菲和印安东说,你们抓紧去吧,刘主任,你那边都安排好了?
刘主任笑了笑说,早就在门口等着了,这大车来来回回的,也不方便,我就让他们在院子门口旁边的路上等着呢。
朱和波那个刘主任,这个刘主任还真是一个心细的人,车子都这么快安排好了。
印安东和小段连忙回到自己办公室,简单收拾了一下,关上灯,把门也锁上。
两人拿着合同就直接出了门,出了院子门口,往前走了一小段儿,你家能远远的就发现那不正是刘老二的车吗?
刘老二看到他俩出来,下了车,招了招手,然后发动车,调转车头,印安东心里也在想,看来这刘老二再能他也得听他哥的话啊。
不过,印安东不明白,为什么朱和波非让他跟着段芳菲一块儿回去,不就是盖个章吗?有那么麻烦吗?
刘老二的车往后倒了倒,印安东打开副驾驶的门,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小段打开后边的车门儿直接坐下。
刘老二笑着对印安东说到,印经理,你看,又麻烦你跑一趟呀。
印安东笑了笑说,刘经理,你这太客气了吧,这合同早签完早利索是不是?
合同都在小段的包里,小段从包里拿出合同,朝着刘老二晃了晃,然后说,刘经理,合同在这儿呢。
刘老二笑着说,段工,你现在干这活了?
看来刘老二在这工地上的人大部分都认识了,也都熟悉了,就连印安东这种偶尔过来的人,刘老二也都非常熟悉了。
段芳菲咯咯笑了,一边笑一边说,刘经理,我这活儿,还叫活儿吗?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不是我正干的活吗?
刘老二戏谑地说,哎,你看这么美的美女,整天在工地上,我还一直以为这工地上的活都是我们大老爷们干的。
段芳菲笑着说,刘经理,你这可小看人了,我们公司里在项目上的女同胞太多了,你看人家印经理,他那个项目经理都是女的。
印安东心里想,这个小段真是会联想,又把自己扯进来干嘛?关键是邱海燕那样的人也不是多数,没有代表性。
印安东只好补充说,邱海燕邱总秋是个例,没有代表性。
一提邱海燕,刘老二顿时不再吱声。在艺术学院项目上,他已经见识了邱海燕,女人长得虽然漂亮,那眼神就跟刀子一样,上次差点就让她的眼神给杀死自己,而且搞得灰头土脸的,真是让他见识到了。
小段看到刘老二不吱声,印安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那件事之后刘老二对印安东的态度也不似从前那么热情。
车窗没开,车厢里闷闷的,还夹杂着一股脚臭味。
刚开始还闻不到,没想到这味道越来越浓,看来这味道是从刘老二那儿传出来的。
印安东把车窗玻璃降下来,他笑着对刘老二说,刘经理,你看看把后边的窗子也稍微开一下。
这一开窗子,冷气立马窜进来,不光印安东,坐在后排的段芳菲也觉得有点儿冷,但空气一下子清新了许多,这味道刘老二其实也能闻到。
开着窗子透透气,但一关上窗子,这味道很快就飘了起来。
段芳菲实在忍不住,她都不想坐这车了,尤其是这味道,一阵一阵的,特别难闻。
印安东实在憋不住了,便笑着对刘老二说,刘经理,感觉车里味道怪怪的,你穿的鞋是不是淌过水?
刘老二脸顿时红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啊,我这皮鞋刚踩过水,而且皮鞋有点漏,所以这味道有些不对,要不我停下车换一下鞋,后备箱里都是一双鞋,不过那鞋很难看。
印安东刚要说话,段芳菲直接说,刘经理,我看还是换一下吧,开车也不看你鞋,不影响你的光辉形象。
听到小段这么说,刘老二倒是释然了,本来他单独跟印安东在一起的时候,说这些就方便多了,现在小段说出来了,这事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了。
好在车子刚出校区范围,刘老二停下车,有没有熄火,他打开后备箱,从后备箱拿出一双旅游鞋,不过这旅游鞋也是沾满了泥巴。
这鞋就像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一样,李老二换上那双鞋,这人的形象真的是立马就打了好几折,难怪刘老二不想换那鞋,皮鞋虽然踩了水,但穿在脚上,这效果还是不错。
刘老二一上车就笑着对印安东说,你说咱们这些工地除了泥巴就是土,我这踩土的时候多一些,不但踩土,而且还要吃土。
刘老二一说完,段芳菲在后边咯咯的笑着说,刘老板,你们能吃多少土呀?再说了,你们虽然吃点土,但是这效益高,赚的多啊,赚我们百倍千倍的,吃点土也值啊。想想我们干工程的是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可这收入比你们是差远了。
印安东这时补充说,刘老板,你们是干这一段时间的活,够这一辈子的,我们是干一辈子的活儿,也就是为了买一套房子啊。
刘老二笑着说,我们都是土包子,那能跟你们比,你们都是科班出身,有身份的人,再说了,你们干的活儿,虽然也在工程上,但是这活儿非常体面。
印安东得,得,得,得了几声,然后说,刘老板,你这有房子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刘老二却是默不作声,像他们村里这一拆迁,大部分户都有了房子,而且有一定的收入,至少短时间内生活也没问题,再稍微赚点钱,生活也是没问题,比以前可是强了百倍。
像他们这个村儿,在长岛县也是落后的,在上岛市更是落后的,这村里的老百姓一下子搬到了县城,内心是忍不住的狂喜。
看来国家想让一个村子里致富,那太简单了,拆迁安置是一个最有效、最直接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