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柜捋着下巴上不多的山羊胡子,看着柳氏手中的参,皱着眉头狠狠的思索着,应该出多少银子合适。
过了好一会才说道“大嫂,能否让我过手一看。”李掌柜有些拿不准,于是对柳氏说道
听到李掌柜的话,柳氏直接上前两步,把捧着的人参放在了李掌柜的桌案之上。李掌柜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个放大镜,对着人参仔仔细细、从头到尾的反复查看。又伏身靠近桌子上的人参用鼻子闻了闻。然后又切下一截参须放在嘴巴里嚼了嚼。
“哎呀,真不错啊”
“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
“可遇不可求啊。不错不错。”
听着李掌柜的喃喃自语,柳氏只安静的站在旁边看着,等着他慢慢的欣赏。夏雨则是对李掌柜手上的放大镜很感兴趣,这个时代既然有放大镜了,那岂不是说这个朝代是有玻璃的吗?
良久,李掌柜才从人参的“美貌”中抬头。对柳氏说
“八百两,这根参我愿意出八百两,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母女俩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喜,远远超出她们预期的了。
“好,就八百两。”柳氏当下就点头同意了。
听到对方爽快的同意了,李掌柜高兴的捧起桌子上的人参放到了刚才找的那个锦盒里“我先把这宝贝安顿好,咱们再去账房取银子。”
不过李掌柜并未让她们等太久,就端着装人参的盒子领着她们去了账房。把人参在账房先生那里亮了相,然后李掌柜又在账房写的一个单据上签下名字,按上手印。账房先生才小心翼翼的从房屋的小套间里拿出来八百两的银票,给了她们。
从账房里出来,李掌柜顾不上跟柳氏她们客套,匆匆的打个招呼,安排药童送她们出门,自己就捧着人参躲到房间里慢慢欣赏去了。
药童把柳氏和夏雨送到医馆外面,礼貌的和她们道了别,还很贴心的提醒她们路上要注意安全。
夏雨看小药童笑容可掬的脸,觉得这个场景如果不是发生在保和堂医馆的门口,换任何一个地方,接下来似乎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啊。
拿着银票,柳氏带着女儿重新回到了刚才的布庄,离老远,就看到自家的骡车停在布庄的外面。
“你爹来接咱了。”柳氏笑着跟女儿说
“嗯,我也看到咱家的骡车了。”
柳氏牵着女儿的手加快了脚步往前走,刚才从医馆出来她们就发现今天的天气似乎更阴沉一些了。她们要快些把剩下的东西买齐了好赶紧回家,说不定会下雪呢。
进了布庄,发现里面只有两个客人在挑选布料,小伙计在招待着。掌柜则和张有铁一起坐着喝茶。看到柳氏他们进门,掌柜的惊喜道“大嫂可回来了,张大哥可是等了有一会儿了。”
柳氏对着那布庄的掌柜又是客套几句,就招呼张有铁快些把料子搬上骡车,要去买棉花。布庄掌柜看她如此急,也上去帮忙搬布匹。来回几趟终于把柳氏买的东西全搬上了骡车。他们的动静不小,刚才那两位挑布料的妇人不由得窃窃私语
“刚才那堆料子,我还以为是他们店里的货物,想不到竟然是刚才那家人买的!”
“是啊,看着也不像很富贵的人家,怎么出手这么阔绰。一匹料子可是要几十尺呢,啧啧。”小伙计听到他们议论,笑道
“两位大婶,刚才那位婶子买的可不单单是棉布,还有两匹丝绸呢。”说完看着她们二人羡慕的眼神又接着说
“他们不是咱们县城的人,听说话应该是庄户人家。她之前在咱们家买过两次料子,说咱家的料子好,还便宜,今天专门过来多买了一些。虽说是庄户人家,但出手是真阔绰。她家小姑娘就伸手摸了摸那丝绸,她娘就一口气给闺女买下了两匹。说是要过年了,给自己和闺女做两身好衣服。”说完就从后面架子上拿过一匹花稠,对那两个妇人说
“您二位上手摸摸,这丝绸是不是舒服的紧?要我说啊,二位婶子也应该扯上几尺丝绸,做个夹棉小袄,过年穿着走亲戚多排面啊!”
那二人被小伙计说的有些心动,人家庄户人家都能买丝绸的料子穿呢,好歹自己也是城里人,总不能还没乡下的妇人穿的好吧。于是一百文一尺的提花丝绸,俩人一人扯了四尺,准备就按照小伙计说的,做个夹棉小袄,过年走亲戚穿看着也排面。
布庄掌柜在一旁听小伙计吹嘘,有些无奈的摇头。这说的都是哪儿跟哪儿啊!刚才那位大婶除了讲价,基本上没说过什么多余的话,到他嘴里竟然演出这么一场大戏。
那边,张有铁架着骡车带着柳氏和女儿直奔杂货店,要了八十斤的棉花准备回去做被褥和棉衣。今年手里有钱了,柳氏不想手里放着钱,再让孩子们受委屈。夏雨趁着柳氏买棉花的时候又挑了一些家里需要的零零碎碎的东西。结账的时候夏雨才知道棉花竟然要七十文一斤,不仅咋舌。怪不得这里家家都要睡炕了,冬天烧炕就用不着太厚的棉被了,要不然家里人口多的光冬天的棉衣棉被都能让人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