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袁继咸(特鸣谢书友 御风尊者 的2张月票!)
顾绛行礼道:“王爷,弘光君臣接到徐州等地传回的战报后,大惊失色,连夜派史可法督师扬州,统江北四镇兵马抵御满清。
同时飞鸽致国书于我吉藩朝廷,恳求王爷出兵搭救。”
朱慈煃点点头,说道:“江南繁华之地,太祖陵墓和旧都皆在应天府,本王自然不能让建奴肆意破坏。
即使弘光不求救,我军也要前往江南攻打建奴。”
堵胤锡道:“王爷,我吉藩朝廷虽答应不先攻打弘光,然而现在是弘光求我前往相救。
王爷正可趁此次出兵,击退建奴,攻占江南,统一东南等弘光之地。”
见朱慈煃点头允可,众大臣商议起此次攻伐江南的战略来。
首辅陈象明道:“王爷,弘光朝廷任命的江西总督袁继咸,与臣旧识,数年来多有书信往来,臣可写信劝降与他。
至于浙江,福建等地,我们也可致书劝降。”
朱慈煃想到福建的郑芝龙,考虑了一会儿,拍板道:“此次本王亲统大军,乘“洞庭湖舰队”战舰,沿长江东下,前往应天府击溃建奴的多铎。
待击溃多铎,攻占应天府之后,由内阁招降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若有不允,届时再派大军攻伐之。”
经二日整备后,朱慈煃于崇祯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辰时,于武昌誓师,统禁军三万,第一兵团九万,共十二万大军,乘“洞庭湖舰队”战舰出发,攻略江南。
朱慈煃在武昌码头与陈象明为首的百官告别后,在众将护卫下登上了“长沙号”。
在主舱落座后,朱慈煃道:“第一兵团出征陕西往来辛苦,此次出征,抵达应天府之前皆行水路,让第一兵团的军士们和战马这些天在战舰上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朱慈煃身边的赵正当即命亲兵吩咐了下去。
赵正笑道:“王爷,这次臣奉命出征陕西李闯,幸不辱命。
只是李闯军两战抢夺了陕西民间百姓近十万头耕牛,臣率一兵团回来的路上,见到有不少百姓寻牛找来,臣让他们都去当地官府处做了登记。”
朱慈煃点头道:“眼下正是春耕的季节,耕牛对我军无足轻重,却是百姓们耕种的重要工具,影响粮食的产出。
本王已命户部传下令去,以陕西各州府府库的银两给予失牛的百姓赔偿。”
朱慈煃与众将一路闲聊着陕西的战事,舰行迅速,二日后舰队已近江西九江。
弘光朝任命的江西、湖广总督袁继咸驻守在九江。
袁继咸,生于1593年,字季通,号临侯,宜春人。
天启五年(1625年),袁继咸中进士。
崇祯十年(1637年),任湖广参议,分守武昌,率兵平定水贼于兴国,俘虏一千余人。兼任湖广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败老回回、革裹眼等明末农民起义军七大部于黄陂、黄安,筑城黄冈。
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因襄阳失守,谪戍贵州。
崇祯十五年(1642年),得到廷臣推荐,官复原职,总理河北屯田,未成行因义军逼近湖北,袁继咸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义军攻陷武昌,左良玉拥兵东下,袁继咸前往芜湖,说服左良玉收复武昌。
在“长沙号”主舱中聚众将商议时,朱慈煃道:
“袁继咸忠于社稷,为官清廉,素与马士英、阮大诚等人不睦。
陈阁老正在书信联络招降于他。
路过九江时,我军不可随意向九江驻军及水师开炮攻击,一切看本王令旨。”
水师万户徐桢等人皆行大礼应诺。
一个多时辰后,百艘三级战舰已驶入九江江面,只见九江码头处一艘宝船在数十艘铳船护航下,向朱慈煃乘坐的旗舰“长沙号”行驶了过来,船头传令兵挥舞旗帜,打着请求会见的旗语。
徐桢请示朱慈煃后,打旗语命对方乘坐小船登上“长沙号”。
不一刻,袁继咸在十名九江水师将士陪同下,登上“长沙号”来。
徐桢率军土对袁继咸等人进行安全检视后,带袁继咸一人走进了主舱拜见朱慈煃。
袁继咸向主位上端坐的朱慈煃行大礼,道:“臣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袁继咸拜见监国吉王殿下!”
朱慈煃听袁继咸以崇祯朝官职自称,心中一动,道:“袁侍郎请起。本王尝听岳父大人陈阁老数言袁侍郎忠于社稷,为官清廉,请坐。”
袁继咸心中欣喜,推让几次坐下后,心想:“人皆言吉王礼贤下士,今日一见,果然。”
袁继咸道:“如今满清派豫亲王多铎大兵压境江南,请问吉王爷此次统大军东下,可是有志于一统东南?”
朱慈煃道:“弘光君臣皆不思进取、昏庸无道之辈,本王不忍江南生灵在建奴铁蹄下涂炭,此次击败建奴多铎部之外,自当统一东南各布政司,使万民沐于本王仁政之下。”
袁继咸这些天来与陈象明书信往来,又知朱慈煃军新近击败满清的多铎部,平灭李闯军,全有河南、陕西之地,已有携江西全境向朱慈煃投诚之意。
此刻得朱慈煃亲口表露心声,展露雄心壮志,袁继咸当即道:“王爷英明神武,麾下大军战力冠绝当世,朝中大臣亦皆社稷之臣。且昔日在坤宁宫,先帝托孤于王爷,期之以“今之汉光武”。
臣愿率江西全境投诚于王爷,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当日朱慈煃从京师救太子、坤兴、昭仁二位公主,一同南下吉藩后,以乱世统一天下皆在于武力,因此并未让人刻意宣扬崇祯坤宁宫托孤之事。
近半年多来,随着朱慈煃军连战皆胜,地盘日益扩大,威震天下。吉藩朝廷中众人意气风发,陈象明、堵胤锡、孙传庭等重臣在劝降弘光朝廷原崇祯朝大臣时,不免在来往书信中将此事说了出来。
仕林中迅即将此事传开,知朱慈煃曾在京师被攻陷前营救崇祯,令朱慈煃的声誊急速攀升,有明君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