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李二狗端起自己的枪,左手抓着机舱门,右手端着枪,在全息瞄准镜中死死盯着空投。
他要用三颗信号榴弹,准确在这山林里给李星锋和江国庆标记出空投的落点。
被气流影响,空投挂着降落伞,并不会原地掉落,气流越大,飘的越远。
榴弹又是弧形,很考验李二狗的计算能力。
“停,不能再飞了,再飞就出榴弹范围了。”李二狗轻轻吐出一句话,同时一边调整呼吸,一边计算弹道。
李二牛看着二狗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以前是用榴弹打装甲,现在打空投,哪个更难?”
李二狗抿了抿嘴,虽然不想因为解释分心,但还是开口道:“当然是打空投难。”
“气流不稳定,三百六十度,任何一个角度都可能变向。”
“但装甲的变向有限,并且战场上,我可以用榴弹落点封死装甲的走位,然后再击毙。”
“你坦克炮开的再快,也没有我百米榴弹枪射速快。”李二狗的绝活就是榴弹枪速射,在战场上,一个人就堪比迫击炮排,更恐怖的是他还是能高机动的。
“空投,我就只能等它快落了,把信号弹扔到落点三五米内。”
“这老林子,我观察了,运气不好的话,空投就算几米外,都会被灌木遮挡。”
舱门的另一边,鹰眼也架着狙击枪。
看到空投落点,忍不住道:“糟了啊!地下有树。”
“气流把空头吹到林区了。”
更麻烦的是,李二狗的信号弹落点,有可能会被大树阻挡,可能在下落过程中,落到树冠上,亦或者被树干弹开。
对碰后的冲击力,会让信号弹偏移空投较远。
中校听到耳麦传来这句话,稍微一琢磨就明白过来是什么意思,当即开口问道:“要我折返回去确认落点吗?”
“不用!”鹰眼还没开口,李二牛便开口拒绝,同一时间,扣动扳机。
“砰!”声音不大,但是很闷!
开枪后,立马再次开口道:“一发确认落点,鹰眼观察!”
这一次他需要鹰眼帮忙观察。
在丛林作战中,因为地形复杂,迫击炮排通常都会带一个观察手。
他这把枪,带的是全息瞄准,看不了那么清楚。
什么时候开第二枪,就要看鹰眼给出来的反馈。
“空投落定。”
“信号弹落点不准,距离空投还有十五米,路径正前方,有树木阻挡,注意躲避树干树冠。”
听到鹰眼的反馈,李二狗眼神微微眯起。
参考飞机正常悬停的抖动,参考气流影响,而且要躲开树干,这次的枪口稍微抬高了微乎其微的高度后,又稍微偏移了一个微不可察的角度,随后,再次扣动扳机。
“砰”枪响之后,李二狗再次开口:“观察。”
其实不用讲,鹰眼也明白。
几秒钟后......
“准确,空投三米范围内。”
哪怕再有灌木阻挡,但三米的范围,只要视力正常一点,找个空投不难的。
听到这个确认,李二牛当即伸出大拇指。
虽然战友很多年了,但每一次看李二狗打炮,他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没办法,榴弹炮可不是子弹,这玩意是弧形的,而且非常容易受到气流波动影响。
更难的是,榴弹是人打出去的,这也是为什么部队都流行一句话,没有同一个落点的俩发榴弹。
在第一发打出后,身体必然受到后坐力影响,动作和角度也都会变化,再怎么调整,都不会打到同一个点上。
但总有天才能做到,李二狗就是这个天才。
没等李二牛大拇指落下,李二狗再次打出第三发,随后自行收枪。
几秒钟后,鹰眼缓缓开口:“卧槽!”
“狗啊,真牛啊,距离空投一米,你这是画了个指示线啊!”
“十五米一个点,提醒他们快进了,然后三米一个点,一米又是一个一个点。”
“一米的距离,正好还能避免空投的绑带被信号弹燃烧。”
“真牛啊!”
李二牛风轻云淡的摆了摆手:“用锋哥的话说,基槽,勿六!”
同一时间,地窝子里六个男人,看着天空划过的三道弧线,眼神不断随着弧线方向移动。
空投是没看到,但信号弹看到了。
老林子里都是参天大树,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想要看到空投,比较难。
但信号弹的闪光就像是指路的明灯。
李星锋则低头看了下时间。
一点十五分。
信号的的有效标识时间,是四十五分钟。
也就是说,在中午两点左右,信号的光亮和烟雾便会消失在老林子里。
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之前,他们没有找到空投。
那大概率,他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个空投身上了,有可能是一下午,有可能是两三天。
但李星锋另一个时空的记忆又开始在脑海里翻腾。
有关信号弹的常识,不断涌现。
“别犹豫了,抓紧时间动起来吧,我们去捡空投。”
李星锋一边说,一边把屋檐下一排藤甲盔递给几人。
“锋哥,锋哥,我们俩也要去。”婉容和婉月,此刻也活跃起来。
退了烧,吃了中午饭,俩人状态好了很多,至少没有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也行,单独留你们两个在这,我们也不放心。”
说罢后,李星锋自己带上藤甲盔。
“信号弹的光亮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四十五分钟,至少信号弹燃烧物的极限时间,事实上,在三十分钟以后,烟雾和光亮就很小了,如果是在白天,三十分钟后,信号弹的光亮还不如太阳光。”
“但咱们是在老林子里,光线相对较暗。”
“所以三十分钟后,大概率是能看到信号弹的红光。”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毕竟眼下还下着雨,冻雨虽然不会扑灭信号弹,但会加速信号弹里面燃烧物的消耗。”
江国庆诧异的看了眼李星锋:“锋哥你还懂这个?”
“略懂!”李星锋摆了摆手,调整了下藤甲盔,走回屋拿起自己的五六半背在身上。
“啧啧啧,这可不是略懂,一般三年兵都不一定知道这个冷知识。”
准确的说,只有那些打过夜战的老兵才清楚,毕竟信号弹这东西,真不常见。
另一边,江老七和江十六也准备好了,把大衣扎紧,随后先是戴上帽子,然后又把大号的藤甲盔戴在脑门上。
一时间,所有人的脑袋上都顶着一顶草绿色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