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的成立,起源于西方十六世纪初的教宗改革。
新教的崛起,动摇了教宗的地位,影响了教宗的权威。
一些虔诚的信徒为了扞卫天主教会的权威,传播天主教信仰,组建了耶稣会,开始在全世界进行传教。
如今的大乾帝国内部虽存在问题和矛盾,但放在世界上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绝对是空前繁荣之地。
这里如此富裕,人口如此众多,这里的人却不信仰主,对于一些极端的传教士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这些年来,耶稣会一直想在大乾传播信仰,而后便可兜售赎罪卷。
以大乾的富裕和人口,若是能将这里的人成功转化,教宗在这里获得的收入,甚至会超过欧罗巴。
耶稣会近些年,在大乾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为了讨好高欢,获得在大乾传播信仰的机会。
耶稣会的传教士,不仅在大乾朝的衙门打工,帮助大乾制造器械,翻译书籍,还在学堂教授西学,为大乾朝培养了不少精通西学的人才。
高欢对耶稣会的传教士,也是颇为礼遇,给他们开出了不菲的俸禄,只是对耶稣会传教,却进行了一些暗中限制。
耶稣会建设教堂被严格限制,就算被允许建制,旁边也会莫名奇妙的出现道家的道观,佛门的寺庙,儒家的书院。
如今大乾的繁荣和富裕,本就远胜过西方,就算大乾的贫苦百姓,也是相对于大乾的士绅大族、豪商巨贾,相比于西方底层百姓,日子还是好了太多。
人在过得苦,本身能力无法改变现状时,才更容易将希望寄托在信仰之上,祈求靠神来改变困境。
如今耶稣会本身就是从落后之地过来,再加上儒、道、佛三家严防死守,便让耶稣会的传教举步维艰。
前些年,高欢需要通过传教士,来学习和了解西方的技术和科学,可随着东降西升的局面被扭转,西方那点东西被消化,大乾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位置,高欢也就不再需要这些传教士。
于此同时,大乾帝国在海外的拓殖,特别是在殷洲的开拓,直接与天主教大国西班牙发生剧烈冲突。
这便导致了,耶稣会受到教宗方面的影响,对于高欢滋生了诸多不满的情绪,双方的蜜月期也迅速结束,不少温和派传教士被召回,强硬派传教士逐渐掌握大乾耶稣会。
如今大乾帝国在海外,给了西方太大的压力。
耶稣会作为勉强打入大乾的西方势力,受到教宗指示,近来一直在为教宗刺探大乾的情报。
以大乾的实力,不断加强海外投入,必会进一步蚕食西方在海外的殖民地。
因此西方迫切希望,大乾能将注意力从海外收回到本土。
黄宗羲等人主张限制皇权,便让耶稣会看到了一丝机会。
他们对这点很熟,知道这种政治制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会爆发激烈的内乱和冲突,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反复拉锯,最终才能确定。
而对西方而言,他们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
大乾若是陷入内部纷争,不仅能减轻西方在海外的压力,同时,大乾陷入内乱,而混乱造成困苦,也更加有利于耶稣会传播信仰。
堂内,庞迪我为教宗的利益,不得不大肆吹捧起,他们在欧洲的对手。
“诸位,尼德兰地区,原本只是西班牙帝国治下的几个低地行省,在尼德兰地区进行革命,推翻西班牙帝国的统治后,新建立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没有了君主,在贵族和商人的主政下,很快就取代西班牙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霸主。”庞迪我侃侃而谈,“同样,英吉利国在欧洲,原本不过是一群蛮夷海盗聚集之地,乃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然后,在他们进行革命后,英吉利王国同样迅速超越西班牙,成为欧洲强国!他们的成功表明,限制皇权,推行君主立宪,乃是大势所趋,也是向前进步的必然之路。”
堂内,黄宗羲听完庞迪我的讲述后,深深呼出一口气,深邃的目光扫视众人。
半响,他轻咳一声,“方才庞先生的叙说,让我等了解万里之外,西方二国发生的大事。尼德兰、英吉利都因为改变,而使得国家日益强盛。本阁近来苦思,历代兴衰,各朝各代,得贤君而兴,遇昏主而亡。数千年来,天下因一家之兴衰,致天下随其兴亡之事,到我等这里该终止了。今日诸位听了这么多,可有高见?”
黄宗羲的话语已经表明了他的主张,想要借鉴西夷二国之事,改变自夏以来数千年之法。
堂内一人站起身来,语气激昂,他向黄宗羲行了一礼,神情颇为激动道:“黄阁老所言甚是,自三皇五帝以来,天下数百年一轮回,百姓因一家之兴衰,而饱受王朝更迭之苦。究其根源,便是自夏开启家天下以来,天下之主,重血统而不重贤明。我观尼德兰、英吉利之法,大有可取之处。若我朝有内阁,有廷推制,若能效仿西国,限制皇权,推行法制,今后保留皇帝地位,权力却交由内阁,必是功盖千秋啊!”
黄宗羲视之,说话之人乃是无锡巨贾邹德旺,也是黄宗羲身后的金主之一。
士农工商,商贾掌握大量财富,那没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地位。
要说在场众人,谁听了庞迪我的话后最为激动,黄宗羲都要排在他的后面。
“邹兄所言极是!”又一人点头附和,乃是孔家南宗的一位大佬,他微微笑道:“不过,西国所谓立宪、共和,我天朝古已有之。三皇五帝先圣之治,天下便是有德者世人共推举之。以我之见,我天朝无需借鉴西法,只需崇古复古,变家天下为公天下,便可摆脱王朝更替之苦。”
黄宗羲听着堂内众人的议论,很显然各人对于限制皇权,推行君宪都是赞成的。
这时同样观察众人的庞迪我,却忽然插了一句,“诸位,君宪和共和,优于君主专制,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各位也需要注意,君主决计不会轻易放弃手中权力,无论是尼德兰获得独立,还是英吉利推行立宪,最终都演变成了新党与王党的战争。大乾帝国皇帝专制的思想根深蒂固,诸位要推行改革,需要掌握一定实力才能推行,否则专制的君主,必然不会轻易交出权力!”
这话让众人微愣,而黄宗羲则眉头紧皱,堂内气氛一时凝重了几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