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育的话娓娓道来,将所有情况都分析的十分透彻,不过这在卢子雄看来也很正常。
周文育是何许人也,在南陈那也是赫赫威名的存在。
在九州世界里,现在的周文育已经是不惑之年,但在历史上,周文育年少便出名。
此人年少孤贫但却颇有勇力,同时他还很精通水性。
而且周文育原本也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项猛奴,是因为一个叫周荟的将领很喜欢他,便将他收为养子,并请了朝廷中的一位高官给他改名为周文育,带在身边悉心培养。
后来周荟带着周文育以及五百士卒前去安抚白水蛮,而白水蛮与北魏暗通曲款,猝不及防而且寡不敌众之下导致周荟被杀,而周文育在叛乱中勇冠三军,拼死抢回周荟的尸首,吓得白水蛮不敢上前,最后周文育重伤撤离。
周文育因为重伤,所以在安葬周荟后便休养生息,等到伤好后便跟随南江督护卢安兴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等到卢安兴死后,其子卢子雄奉诏征讨交州,但因为地利原因而失败,结果就被他人进谗言害死。
出现这件事情,周文育对朝廷彻底失望,直接举起旗帜反叛,结果被陈霸先三千兵马击败并且被俘,周文育则顺势选择投降了陈霸先。
投降陈霸先后对于周文育来说那是如鱼得水,很快便平定了交州之乱。
对于周文育来说,来到陈霸先麾下后,他便有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他先后参与平定侯景之乱,协助除掉王僧辩,率兵消灭杜龛、张彪叛乱,击败徐嗣徽,扫平萧勃叛乱,称之为战功赫赫也绝对不为过。
但是周文育身为南陈名将,他的结局显然是太草率了一些,当时余公飏、余孝劢在南方作乱,陈霸先派出周迪、周文育、黄法拚等多位名将带兵镇压。
不过很可惜,周迪和吴明彻先后被击败,而周文育听闻前方大败后,他便率军退守,但是前来助阵的熊昙朗却起了异心,眼见叛军势大,便打算投降。
虽然熊昙朗的心思被其他人看了出来,但是考虑到敌我双方兵力差距太大,周文育最终打算以安抚为主,刚好吃了败仗的周迪送来一封密信,而周文育特堵将熊昙朗找来,想要与他一同翻看周迪的密信,这样也算是安慰他一番。
不过很遗憾,熊昙朗明显已经起了反心,他直接杀了周文育。
有意思的是,当初周文育选择投降陈霸先,陈霸先曾经与周文育促膝长谈过一番,最终给了周文育一番评价。
陈霸先认为周文育这个人交友不考虑对象,同人谈心总是太过深入,身处危险之中,对人却没有猜疑和防范,而后来他即使看出熊昙朗有谋反之心,依旧不设防这一点来看,陈霸先看人确实很准,甚至可以说精准预测了周文育的死因。
不过无论如何,周文育确实是南陈数得上的名将,这一点无论是历史还是九州世界都说的没错。
而卢子雄在听到周文育的安排后,他点了点头道:“那末将这就命令营寨外松内紧,同时撒出大量斥候,免得敌军突然夜袭。”
周文育笑着说道:“依本将看来,这周泰应该不会这么蠢,而且车下虎士来回奔波,身为步卒又缺少冲营的冲击力,一旦陷入就难以抽身,所以本将觉得他们不会夜袭营寨。”
不过很快,周文育便话锋一转道:“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周泰此人好歹也是吴国宿将,也不是那么好揣摩心思的,加强防备也是必须的,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实际上周文育猜测的没错,车下虎士确实是吴国精锐当中的精锐,这五千车下虎士每年吴国花在上面的钱财不计其数。
但就跟周文育说的一样,作为重甲步卒,让他们冲阵绝对没问题,但是长途奔袭可就不太行了。
这一夜注定是平静的,周泰并没有率军夜袭周文育大营,而外松内紧的周文育也没能等到周泰。
威宁城内在经过一整天的厮杀后也陷入了寂静之中。
当天蒙蒙亮时,周文育便下令大军拔营出发,继续朝着威宁城而去。
当大军行进二十余里后,周泰却领着大军拦住了周文育的去路。
周文育微眯双眼,虽然他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准备,知道周泰会率领麾下精锐的车下虎士充当拦路虎,但他还是心存侥幸的,毕竟车下虎士的战斗力,他身为南陈大将又不是没打过交道,自然十分清楚这支重甲步卒的难缠。
“周文育,给本将滚出来!”周泰大喝道。
周文育听到周泰的声音后,他策马上前道:“周泰将军,怎么说你我也是老相识了,怎么如此没有礼数啊。”
“南陈贼寇,还需要本将对你们以礼相待吗呢,本将早就说过似你们南陈这帮贼子,怎么值得我大吴倾尽全国兵力来救,早知道就应该让你们被魏齐联军亡国。”周泰不屑的说道。
听到周泰如此颠倒黑白的话,性格一向平和的周文育顿时火冒三丈,他从始至终都不想让吴国和楚国的大军入南陈,因为他认为以南陈的实力足可以在铁锡城外挡住魏齐联军,而现在发生的一切也印证了周文育等大将的判断。
不过周文育这些人难道能去责怪陈霸先吗?那可是皇帝啊!
所以很明显,此时此刻面对内忧外患,周文育等大将把矛头全部对准了吴国和楚国,毕竟在他们眼里看来,背信弃义的贼寇远比魏齐联军这帮外来者更加可耻。
“你们吴国这帮鼠辈,尤其是你周泰,几万大军面对魏国几千兵马被打退,落得个娃闻名止啼的笑料,本将记得没错的话,你也是主将之一吧。
就是当年你们吴国背信弃义,贸然入侵我南陈,你周泰不也被本将击溃于城下,差点死在我南陈,今日你居然还敢来,莫非是觉得本将的刀不快?”周文育指着周泰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