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现在已经完全的退出了新城,新城的命运掌握在新城人自己的手中,李烨管不了也不能管,为了辽东半岛和江南的发展,李烨只能让新城自己选择在大唐的位置,是做一个卑躬屈膝的大唐顺民,还是做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财产和家人的刁民。
新城现有骑兵五百、步兵二千、一个火炮连,兵力看起来少了点,但是新城还有二千警察,二万多民兵,加上通往新城的要害都已经设置了关隘和城堡,不要说想控制新城,就是派兵攻打新城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新城完全有一战的能力。退一万步说,大唐军队封锁了新城,将新城团团围住,新城照样可以正常的生活下去,因为新城与外界的海上联系并没有切断。
而且整个渤海和黄海上除了登州水师外,再没有一支可以威胁新城的海上力量,想从东海调集水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首先要等到江南的王郢被消灭。登州水师朝廷是不用指望了,不可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如果朝廷下决心调集了东海的水师北上攻打新城的话,登州水师不好出面,但是一直盘踞在渤海的沙世平海盗也不是好惹的。
李烨给新城做了周密的安排,现在就看新城自己如何选择了,毕竟造反的事情不是人人都敢做的,也许是担心自己和家人,也许感觉与朝廷对抗不值得,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人心的凝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天成不能插手这件事情,登州还需要张天成,而且张天成的两个兄弟还在长安,更不能跳出来明目张胆的支持这件事情。这件事情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在新城拥有土地的百姓,而像王海这样的无产阶级工匠选择起来就容易多了,既然李烨已经准备放弃新城,没有什么好说的,跟着李烨回辽东半岛,即使现在不会走,等到新城放弃抵抗的时候,也会离开新城,因为只有跟着李烨,这些工匠才能得到尊重和地位。
新城的商人选择起来同样痛苦,新城的地理位置优越,现在已经成为南北商品的中转站,坐在新城都能赚钱,要让新城的商贾放弃已经到手的肥肉,好像杀了他们一样。商贾已经被压迫了上千年,好不容易有了现在一方乐土,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十分纠结要不要离开新城。
温林旭被公推为新城商贾的代表,找李烨探听口风了:“李刺史,你走后真的就不管新城了吗,新城可是你一手建立起来的,你就愿意弃新城不顾吗”。
李烨知道温林旭是代表新城所有商贾来找自己:“温翁,你也知道现在某的处境,不是某不想帮新城,而是某不能帮新城,你们在新城的利益现在掌握在你们的手中,你们不是任人宰割的肥羊,你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命运,你们做出的任何决定某都会支持你们,但是要某出面对抗唐朝廷,至少现在还不可能”。
温林旭有些不甘道:“那我们现在的生意怎么办,离开了新城,我们只能白手起家了”。
新城的商贾眼光还是太狭窄了,坐商当然很轻松,但是利润却并不多,只是赚取了中间的差价而已。李烨有些恨铁不成钢道:“温翁,新城只是南来北往的一个中转站,中间的利润并不丰富,为什么不能走出去呢?利用新城的商船,把新城的商品直接销往北方甚至是倭国,也可以把商品卖到南方,甚至是广州更远的地方,两头的利润可比中间的利润大上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新城有船有人,还有战舰护航,根本不用担心海盗和沿路的盘剥,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过吗”。
小富则安不思进取是古代商贾悲哀,也是整个民族缺乏勇气和拼搏的无奈,这里面当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是自身的原因同样不能忽视。什么富不还乡等于锦衣夜行、财不露富、落叶归根无不彰显小农经济的狭隘思想,现在李烨给他们一块发展的土壤,依然不愿意拼搏进取。
温林旭胆怯的问道:“这样可以吗?都说树大招风、财多招祸,万一什么时间因为身外之物招来杀身之祸,可就得不偿失了”。
的确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里,财多并不是一种福,往往会变成一张催命符,商贾的担心不无道理。李烨生气道:“某把权力交到你们手中,你们就要利用手中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新城今天是这样,以后呢?难道你们一直想依靠强权生活,没有话语权就没有生存权,你们想生存下去就要自己拼搏,不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别人的怜悯上”。
“你们可以反抗,至少你们做过了,你们可以选择离开或者战斗,某在北方和南方都给你们准备了一条后路,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家人,难道你们想一直这样窝囊的活下去不成”
朝廷的敕书要比李烨想想的来的更晚,也许是李儇在中间拖延,也许是多事之秋朝廷上下一直没有时间顾及李烨这只小虾米,敕书一直到三月十日才最后抵达登州。
李烨没有想到宣旨的宦官竟然是自己在商州认识的杨守光,两人虽然谈不上什么交情,但是双方并无大恶,见面气氛便有些融洽:“恭喜李刺史、贺喜李刺史,看老奴又说错话了,应该是恭喜郡王殿下、贺喜郡王殿下,皇上已经同意渤海国使者的要求,送郡王殿下回国,请郡王殿下交接一下登州的事务后,跟高使者回渤海国”。
李烨一见杨守光眉飞色舞的样子,就知道事情不好,别人的快乐是建立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杨守光开心肯定没有好事。宦官能不得罪尽量不要得罪他们,这些没有卵子的阴人,好事不会做坏事绝对少不了他们:“杨天使,不知下一任刺史是谁,某应该跟谁交接登州事务”,很显然李烨除了看见一个渤海国的使者外,没有看见其他的官员与杨守光一起来登州,李烨心中不由得高兴,看来狄庆江很有可能是下一任的登州刺史。
杨守光不以为然道:“登州刺史的人选朝廷还尚未决定,郡王殿下就暂时把登州事务交给狄别驾吧”。
狄庆江没有被朝廷任命为登州刺史并不奇怪,但是朝廷快四个月都没有商定好登州刺史的人选,就显得有些不合常理了。只是李烨还不知道那些被王仙芝、黄巢搅得心神不宁的刺史们,听到登州有刺史位子空缺,都打破头想调任到登州,一时间朝廷上下托关系走门路的官员大有捅破天的架势。
既然朝廷还没有派来新的刺史,李烨只好跟狄庆江交接工作,狄庆江也知道李烨尽力了,朝廷任命谁当登州刺史可不是李烨说了算的,李烨只有推荐权没有选择权,况且李烨还派人到长安贿赂田令孜,最后花落谁家就不得而知了。
李烨设宴招待杨守光,打听到杨守光这次来除了给李烨送来敕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担任平卢藩镇的监军。至从宋威在沂州谎报王仙芝的死讯后,狠狠的忽悠了朝廷一把,杨复恭见此情景便上奏朝廷,要求在平卢藩镇设立监军,作为杨复光的养子杨守光就被派到平卢藩镇了。
渤海国派到大唐的使者名叫高健弘,官拜太常寺少卿,正四品的高官,负责宗族祭祀的长官,这次来大唐一是向唐朝廷奏请李烨的事情,二是专门接李烨回渤海国。既然李烨已经打定主意返回渤海国,便与高健弘有意亲热起来:“高少卿,某的郡王爵位来的糊涂,不知能否告知某是怎么一回事”。
李烨自己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坐到渤海国郡王位子上的,这点李烨必须搞清楚,不然稀里糊涂跑到渤海国算怎么一回事。
高健弘是渤海国高家一脉,不然也不会被高太后指名到大唐来接李烨,算起来还是李烨的舅舅,只是现在李烨的身份没有最后商定,一些话还不好明说。但是李烨既然要回国做郡王,与高家又有莫大的关系,高健弘对李烨的态度显得十分的友好:“郡王殿下,这件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
高健弘就把渤海国朝廷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当然这些事情也都是高健弘能够知道的事情,像李燕的事情高健弘并不知情,也就不可能谈起。
“当今渤海国皇太后是郡王殿下的外祖母,郡王殿下跟当今渤海国王是表兄妹关系,郡王殿下在大唐流浪多年,皇太后不知道有多想念郡王殿下。某离开渤海国时,皇太后千叮嘱万嘱咐要某一定平平安安的把郡王殿下带回上京,郡王殿下回国之后可要与皇太后多亲近亲近”
高健弘话里话外一直说皇太后如何如何,根本没有提及渤海国王对自己怎么样,言下之意李烨如何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