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古人曰“杀降不祥”,也就是屠杀俘虏是不吉祥的事情,不过仍旧有少数情况之下,统帅会选择屠杀降卒,历史上屠杀降卒最出名的当属白起,在长平之战他屠杀了40万降卒,被称为“人屠”。

降卒都是没有反抗能力的人,屠杀起来毕竟容易,一般都是采用坑杀的方式.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坑杀”就是挖一个坑,然后把人活埋下去,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古代的记录其实写作“阬杀”,而不是“坑杀”。

如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已拔,皆阬之”的记载。

这个“阬”与“坑”的读音一样,但它只的“城墙中设置的洞口,也就是城门”的意思。

实际上,所谓的坑杀并不是看字面意思进行理解,真实意思是指古代军队打仗后将敌军杀死后把尸体堆积起来的行为。

古代中国军队作战有一项惯例,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用以夸耀武功。

当年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其实就是筑京观。

至于杀俘不祥说法的流传,无非是两个效果:一是对手觉得你“坏规矩”,也用同样惨烈的办法报复你;二是对手觉得投降也没好处,以后和你死战到底。

当然,道德和宗教观念也很重要,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被视为不道德和残忍。

俘虏已经投降,再杀他们被认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杀俘虽然有时也是一种心理战策略,通过展示对敌人的残酷来震慑对方,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方的强烈反弹和复仇心理。

也是因此,古代的将领在决定杀与不杀时,就需要综合考量得失才能做出决定。

当年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考虑的无非就是彻底动摇赵国的根基。

事实上,也是因为长平之战,赵国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成为战国七雄中被踢出局的一个。

当然,白起最后也因为长平之战的后续余波而被迫自杀。

是的,一代名将白起在长平获得空前的胜利,但他的结局也和此战紧密相连。

长平之战后,白起就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因此长平大战后赵国虚弱不堪,还没有组织起军队守卫邯郸。

而其它五国更是没有回过神来,甚至更加畏惧秦军,此时伐赵必胜。

但是范雎认为此时不该灭赵,以免五国来攻,于是秦王让白起回师。

白起搬师回国后,秦王又改变主意,认为应当灭赵,要白起领兵出征。

白起认为战机已失,再攻赵必败,于是不同意出战。

秦王就派别的大将领兵伐赵,结果战败了,又引得五国合纵伐秦,直逼函谷关。

秦王让白起领兵拒敌于关外,白起说守函谷关用不着我,一大将足矣。

果然蒙鹜将军守住了函谷关,但秦王认为白起不听话不好驾驭,于是赐死了白起。

其实传闻白起自杀,但实际上是用秦王剑自杀的。

也是因此,凡杀俘者,反对之人必以白起之例劝说。

不过,此时的李成梁急于平定缅甸,自然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他还指望着那些战俘能够乖乖听话,帮着明军搬运辎重,所以选择以雷霆震慑他们。

至于其他的,已经顾不上了。

手令写好,马上就派人送到罗汝芳手里,要他尽快执行。

这样的手令他写了两份,其中一份是直接交到俘虏营将官手中,他也担心罗汝芳不愿执行这道命令和他扯皮。

至于隐瞒,李成梁想都没有想。

这样大的事儿,是瞒不了人的,与其偷偷摸摸不如做的正大光明。

反正只要缅甸的事儿处理好,李成梁相信京城里的张居正和魏广德会帮他擦好屁股的。

实际上,他还在幻想另一个人,那就是英国公家族。

公元1410年,即明永乐八年,明朝大将张辅征讨交趾,与季扩战于虞江,大败陈季扩。

季扩恐惧,夺路而逃,明兵追至古灵县及会潮、灵长海口,斩首三千余级,俘获其将军黎弄,战后杀死两千多名战俘“筑京观”。

当然,张辅敢正安,他李成梁还不敢把这些俘虏杀掉以后也这么做。

李成梁下达命令后,消息很快也在军中传开,自然引得众将惊诧莫名。

虽然不断有人前往中军大帐劝说,但是李成梁全然不听,依旧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下去。

即便在外督军的沐昌祚也赶回来,和李成梁争执一番后,也是没法说动李成梁改变初衷。

而还滞留在潞江城的罗汝芳看到李成梁的命令,也是大惊失色。

急忙给李成梁写信求情,其他的可以答应,但杀俘之事万万不可。

只是,当他的书信送出不过一天,他就接到消息,俘虏营那边已经按照李成梁的命令斩杀了千余缅军战俘。

而此时,明军已经团团围住了盈江渡,罕拔和孟波罗动作终究慢了一步。

此时过河缅军不过三四万人,江边尚有数万人来不及过河。

明军在佛朗机炮和鸟铳的掩护下,不断收割缅军士兵的生命。

在这样的压力下,剩余四万余人最终在罕拔率领下,向明军投降。

至此,莽应龙亲率十七万大军主力已经在李成梁的步步紧逼下灰飞烟灭,残余不过五万人狼狈逃往南牙关。

“什么,缅王退却方向是孟养、贡章?”

莽应龙带着儿子和残余军队离开南牙关后,明军马上也紧随而至。

斥候很快就发现了大队缅军的撤退方向,回报到李成梁这里。

说实话,莽应龙的撤退路线有些出乎李成梁的预料。

在他看来,走汉龙关无疑会最快回到缅甸去。

而有大儿子李如松坐镇,只要明军仅仅跟随缅军溃兵,是完全可以在汉龙关外围歼缅军主力,擒杀缅王莽应龙的。

可是,莽应龙不按常理出牌,居然选择绕路逃跑。

现在南路的情况,李成梁只知道明军已经抵达汉龙关城下,但缅军抵抗顽强,没能破城。

至于关外李如松部,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有汉龙关阻挡,明军南北两部通信不畅,很难联系。

汉龙关那里,可还有缅军数万人。

屏退斥候以后,李成梁马上派人叫来五子李如梅。

现在李如梅年龄不过十三,按照此时看法依旧是少年。

不过将门出身的人,对此却不以为然。

实际上,现在李成梁已经再给儿子们累积功勋了。

之前,李成梁把三个儿子都派出去了,留下老四李如樟在身边效力,还有老五李如梅,就在中军帐行走。

“父亲。”

李如梅进入军帐,立即行礼喊道。

“好了,今日叫你来,是给你交代个事儿。”

李成梁开口说道。

李如梅听到父亲有事交代,立即躬身道:“请父亲吩咐。”

“你马上带领一队亲兵去汉龙关,想办法和关外你大哥联系上。

我这里有一份手令,你拿去交给张光胤,汉龙关就交给你大哥去解决。”

李成梁马上就把他的考虑说了出来。

如今,缅军主力已经被破,残余缅军必定是惶惶而不可终日,正是交给李如松练手的机会。

张光胤是施甸明军主将,原是镇守参将,现在手下有兵三万余人,加上李如松手里的兵马,倒是不比汉龙关缅军少多少。

给张光胤的书信,自然是要他听从李如松的命令,承诺功成会为他请功。

画饼把人都安排好,这次征缅之战,朝廷一定是不会吝啬嘉奖,到时候功劳高低,全在李成梁的请功奏疏上。

对于李成梁来说,最紧要的自然还是要擒杀莽应龙,再说灭国的功劳。

“是,父亲。”

听到李成梁给他定下的差事儿,李如梅自然是满口答应。

现在缅军溃败,这一路上也不怕有什么宵小之辈敢觊觎他。

何况,他身边还有一队亲兵保护。

就是到了汉龙关,怎么和关外大哥联系有些伤脑筋。

李如梅长期在李成梁身边,自然知道汉龙关的情况。

之前张光胤禀报大军进抵汉龙关后就曾尝试联系另一边的李如松,但是周围山岭阻碍无法沟通消息。

“下去吧,早些准备,准备好立即出发。”

李成梁把写好的两封信交给李如梅,就让他下去准备行程。

等李如梅离开后,李成梁当即下令,明日一早启程前往南牙关。

他现在所处位置,距离南牙关还有一天的功夫。

只能说,安置那四万多降兵,又耽误了他的时间。

明军先锋军已经追过盈江,而他还得留在江对面处理后续。

现在缅军逃亡之路已经通畅,前方没有明军阻挡,李成梁可不就得星夜兼程,督率明军追击。

只不过,他不知道李如松在看到书信,知晓当下局势后,居然放弃了汉龙关内数万缅军,让李如桢和李如梅留在关下,只是围而不打,反而率军和老二李如柏合兵一处,从孟密南下直扑阿瓦城。

抢在莽应龙残兵到来前破城,以逸待劳彻底消灭了缅王部,杀伤缅王莽应龙,生擒莽应里。

“大帅,这是近几日战报,看是不是发往京师?”

安排好一切,李成梁就准备休息,有书吏进来请示。

将官领兵在外,每隔数日就需要向朝廷禀报前线战报送抵兵部。

只不过,送去的战报该怎么写,那些能写进战报,就得看将领的决策了。

“我看看。”

李成梁接过战报仔细观看,大致是按照他要求书写的,其中杀俘一事也没有隐瞒。

只不过战报里,对此作出他的解释,那就是震慑缅军数万战俘。

现在明军俘虏的缅军士卒已经有六七万之多,稍微不注意怕就是大祸,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通过这次杀俘让残存缅军知道厉害,李成梁认为该做。

至于罗汝芳有没有上奏弹劾自己,李成梁也懒得去理会。

而此时的大明京师倒是表面风平浪静,这几日前往张四维府邸恭贺的人倒是增加了不少,经常到了很晚门外还有许多客人等候。

毕竟是几年才有一次的内阁阁臣增补,许多人都想登上张四维这条船。

如果能够考上新入阁的张阁老,那岂不是和首辅大人站在一条船上了。

如今的京城谁不知道,两位张大人关系好的很。

至于曾经私下里议论的刘台兄,还是让他给首辅大人泄愤好了。

“魏阁老,于应昌去了首辅值房那边。”

别人不关注张居正,可作为他的邻居,魏广德却从未放松过对张居正关注。

“知道他为什么来内阁吗?”

魏广德有些纳闷,开口问道。

“不知。”

芦布小心答道。

“找人问问。”

魏广德只是简单吩咐一句,就继续翻看手里的奏疏。

于应昌是都察院的御史,按说无事是不该到内阁来的。

不过既然来了,自然说衙门里的公事,还是魏广德不清楚所谓何来。

很快,芦布就一路小跑回到值房里,直接走到魏广德身旁,在他耳边一阵耳语。

“呵呵......”

听完芦布的禀报,魏广德都气乐了。

他知道,这是有点不讲究了。

“好了,这个事儿就别管了。”

魏广德摇头苦笑道,“下去吧。”

于应昌是山西人,显然属于张四维一系的人马,而他今日到内阁来,其实就是交回之前内阁处理的奏疏,也就是张学颜弹劾刘台贪污一事。

都察院经过研究,决定由于应昌前往辽东,核查此事。

等芦布离开以后,魏广德刚才还轻松的笑容却是快速消失不见。

其实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儿,但却让魏广德笑不出来。

是的,现在都察院左都御陈瓒,本来魏广德以为他会是一个公正的人,没想到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

魏广德心里有点虚,他担心都察院会在看到张居正掌控内阁后,也选择倒向他那边。

要知道,之前为了平衡,魏广德和张居正可都是没有主动往都察院安插人手的,都在避嫌。

虽然魏广德已经准备了人,打算找个合适时机推出来,进入都察院。

可要是都察院的人主动选择倒向某一方,那可真是大大的不妙。

其实让于应昌巡按辽东,在魏广德看来基本上已经把刘台的罪定死了,这可不是都察院那帮人的性格。

不管怎么说,刘台遭到张居正斥责,其实起因还是御史们自命不凡导致的,也就是巡抚、巡按之争。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无敌小兵三国行三国:杨卓来了这个书生不能惹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名门医女我的谍战岁月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捡到一只始皇帝大秦:哥,把刀放下帝国雄心穿越后我把娘子宠上天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穷不拉几的李二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是,陛下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砍不平大秦哀歌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宋晋府录天下兴亡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被贬后,我三十万大军马踏皇城!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超时空小院:帝王俱乐部我的谍战日记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风流大宋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大明:我姐是马秀英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天凉了,给本皇子披件龙袍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