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到乡下接上袁父,还有几位经常搭伙干活的师傅。
请众人在一家“羊小二”吃了羊肉粉,这是蓉县人习惯的早餐。
待从县城出发,已经是九点多。
路过一座大桥的时候,路边摆满草莓摊子,卖家用喇叭卖力地吆喝着。
这时候几姊妹才想起来,那天忘记买草莓。
接到姐姐的电话,不想过多耽误,让她们在后面买,晚一步回家。
袁杰与郑家三姐妹带着熙熙停下车,看着摊子上的草莓,商议一会儿,决定体验一下到草莓园的大棚里采摘。
这是很平整的一大片土地,在黔省,这种土地不多。
放眼望去,一排排白色的塑料大棚整齐得排列着,都栽种着草莓——也是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
走进大棚,里面还真开阔!一株株草莓生长得真茂盛。
嫩绿色的叶子间点缀着白色的小花,地上铺着一层透明的白膜,一簇簇草莓分布在白膜的两边,红的、白的……
袁梦熙没有来过草莓地,这时候正兴奋地大呼着,仿佛快乐的精灵。
郑奕瑾趁机跟她讲解,寓教于乐。
在这里采摘当然是另外一个价格,首先,四位成人入园费为一百元,小孩免费,随便吃,但不能浪费。
而如果需要打包带走,则需要另外称重,每斤20元。
几人边吃边采摘,待装满手提的小篮子,也吃了半饱。
特别是熙熙,本来妈妈还让她注意衣服,但不知什么时候在白色毛衣上沾染了一片红色。
等到她们慢悠悠回到家,袁父等人已经在忙活。
看着地基以及地势,几人在比划商量着。
郑奕晨拿出电脑,在上面展示房屋的效果图,各个细节部分都有,方便建成心目中的家。
但是,按照设计,拆掉原来的老屋,面积仍然不够,主要问题是没有院子,这样出门就是道路,车来车往,不安全。
商议一番后,郑奕晨决定扩建。
反正旁边的土地是自家的,现在到处建房,甚至建在良田里,政府也不管。
将原先的庄稼地推平,当作地基,老屋的位置,就当作院子的一部分。
这样做也有好处,在施工这段时间,可以在老屋解决吃住问题。
大致规划着区域,待到年后便联系挖掘机,开始施工。
在电脑前大致将建房的一些要求和细节部分细说,以后会到县城将这些图纸打印出来,交给袁父。
下午饭后,送走袁父等人,回到家,郑奕晨开始在书桌上忙活起来。
苏苏已经按照他的大纲完成高中知识点以及各种考题的总结,现在将资料发给那个大姐家的两个小孩。
这段时间,有他的督促,表弟刘航每天的任务都准时完成,还在空闲时练习26键。
其实他这个年纪的,应该加以引导,多交流,什么事儿都藏在心里无益于身心健康。
已经正式开始学校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编撰项目书时就已经将大体框架建立起来。
因此,现在他只要按部就班,逐个充实,水到渠成的事儿。
家人也知道他忙,一般的杂事也不会打扰他。
专心致志投入到其中,郑奕晨的效率瞬间提升。
这些天,学习都是断断续续,终于回归平静,这种感觉很美妙。
时间过得很快,过年进入倒计时,还有一天就是除夕。
郑奕晨在堂屋里摆上一张大红桌子,笔墨纸砚摆放整齐,在表弟刘航的协助下开始写对联。
对联纸是之前在村委会拿的,正好剩余一些。
放在往年,都是购买一大张红纸,然后由姐姐裁剪,他负责书写,可费劲了。
写好一张,刘航便拿到一旁的空地上晾干。
写好门窗的,又写厨房:
酸甜苦辣,调出锦绣新天地;
锅碗瓢盆,盛满辉煌好未来。
横批:味美艺佳
按照以往的惯例,郑奕晨开始着手写饲养家蓄的棚屋的对联。
虽然自去年鸡瘟过后,那地方就空了,成为堆放柴火的地方,但没有对联会显得很突兀。
三伯妈过来窜门,送来一大盘美食,它有个好听的名字——芙蓉粑。
做法不难,用面粉与鸡蛋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捏成小团,放到油锅里炸,直到金灿灿为止。
特别是刚出锅的芙蓉粑,香脆可口。
在冬天,即使将它敞开放置也不会坏掉,在做汤菜的时候,放进去煮一煮,又别有一般滋味。
伯妈看到郑奕晨在写对联,请他帮忙写几个“福”字,再写几副饲养家蓄的棚屋对联,后者在集市上很难买到。
对联很快完工,前面写的都已晾干,开始贴对联。
见到三姐正在看手机,他一如既往地叫她过来帮忙。
这是几姊妹的“通病”,见不得自己在忙活的时候,他人在一旁享受。
虽然一脸不情愿,但郑奕柔也只有起身干活,否则下次请不动老弟可就糟糕了。
连同旧的门神、福字等都全部撕掉,粘贴上新的,迎新除旧。
直到一点多,可算忙活完。
幸好人手多,大姐已经做好饭菜,就等着几人吃呢。
看着自己的作品,郑奕晨很满意,意气风发地让姐姐拍了张照片。
下午,他又忙活一些自己的事儿,晚上要到县城一遭。
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就是因为大家还秉承着老旧的习俗——过年一定在自家,而自家往往没几个人。
今年,他想打破这种局面。
一家人商量之后,也赞同他的想法。
除夕那天,将二姐一家、外婆家、以及邻居三伯一家都请过来,大家吃上一顿真正意义上的年夜饭。
晚上,郑奕晨便驾车载着三姐来到县城二姐家,没一会儿,几人便叽叽喳喳规划着明天的事情。
要准备什么菜品,买多少……这些都要列出一个清单。
经研究决定,早餐便是简单的米粉,午饭预计在下午三点,然后晚上搞露天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