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长官的疑问,其实也是大家心里藏了很久的疑问。
这黄河真是生而知之吗?
以前他唱的情啊爱啊之类的歌曲,你说他感情丰富,自个儿空想出来的,也能说得通。
但这军旅歌曲啊,没有血与火的经历,那还真不容易写出来。
一瞬间,众人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黄河身上。
“谢谢各位领导的关爱和支持。”
黄河站了起来,缓缓道:
“余老问我为什么创作出这几首歌,我想是我深爱这个国家,深爱脚下这片土地。从小我就爱看史书,特别是我国近代历史,在一百年前,多灾多难的龙国,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毅然崛起。如果可以,我想用描写那段历史的一首诗,表明我的心迹。”
说完,黄河见没人反对,缓缓念出曾经记在心里的一首现代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一首诗念完,在座众人无论感触或深或少,但都被震憾和感动,呆坐在场。
他们倒不怀疑黄河会写诗。
因为黄河写了这么多歌,诗歌诗歌,都是一家,一个文体。
而是震憾黄河的爱国情怀之深。
这首诗集中展现了他对脚下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他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虽然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但他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写。
特别是全诗最后,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那就是“我死了“也要让身躯肥沃土地。
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着的爱,这便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
这一刻。
领导、院长、同学们,个个都以为,这是黄河在读现代史时,写诗明志。
却不知道,这是黄河借鉴诗人艾青的名篇。
此诗一出。
众人疑惑全消。
在呆坐良久后,纷纷为黄河鼓掌。
“啪啪啪啪~~”
掌声渐止,黄河还没坐下,他环顾四周,又道:
“所以,我非常同意各位领导的意见。全心全意,做好这张军旅专辑,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我还决定再次闭关,再创作几首同样质量的军旅歌曲,将这张专辑补充完整。”
黄河此言一出。
众人再度震惊,都说不出话来。
《十五的月亮》《说句心里话》《强军战歌》《精忠报国》等等,已经是经典得不能再经典,优秀得不能再优秀了。谁能创作一首已经是老天保佑了。黄河竟然还要创作几首同样质量的歌曲出来,将这张专辑补充完整。
他们是要怪黄河太狂妄还是怪黄河太贪心?
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
黄河脸上只有淡淡笑意,这也是他刚才念诗的原因,不然没法解释自己怎么写出这么多,这么好的军旅歌曲出来啊。
没别的意思思。
再写几首,把专辑凑完整,这只是黄河喜欢完完整整的强迫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