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好消息?”吴大光问。
“县长下午来了一趟,他去市里开会听说要举办服装展会,县长给咱争取了一个名额,你抽空给县长去个电话。”王坤在那边兴奋的说道。
“好,我这就给县长去个电话。”吴大光挂断电话。
吴大光给老二家里打去电话,电话那头许久的忙音之后,才接下电话。
“大光啊,你就知道你会给我来电话。”县长那头先发声。
“这不是听到您给我们在市级的服装展会上争取到了一个名额嘛。”
“你别高兴的太早,做好了你的衣服就打开市场了,做不好,你就是人家的垫脚石,市级服装展览会,小工厂不少,不过大多数都是给人家做陪衬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现在在市区举行展会,如果名列前茅是不是有资格去省级?”
“应该吧,我一个外行哪懂那么多,不过你也别多想,你才起步,肯定比不过人家老牌服装公司,给你争取这个机会,就是增加点曝光度,你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去一趟肯定比不去强,以后说出去晨光服装厂也是参加过服装展会的厂子,给人的感觉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那是那是,拿不到名次正常,拿到了名次是意外惊喜,这个我懂的。”
“嗯,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好好干,以后咱县里的经济发展还要靠你带动呢。”
“您高看我了,能把贷款还上就不错了。”吴大光客气道。
“行了,听说你回老家了,等你回来我们再谈吧。”
“成,明儿我就回去。”
客套几句,挂掉了电话,从县长的口气中,吴大光听出了点味道,县长这是要把晨光服装厂重点培养啊。
在县城内的县长家中,县长靠着沙发,长长的叹了口气,放眼整个县城的产业,都在走下坡路,唯一有起色的可不就是晨光服装厂,不单单是晨光服装厂,就连吴大光的餐饮行业也在小县城冒了尖儿,这是个人人才,混起来的能带动一方经济。
空有一颗发展的心,奈何贫困县的帽子一直扣在头顶上,县区人口大多在深山老林里,想要进去,也得走一天的时间,还有部分人口连户口都没有,想要提高经济,真是太难了。
当天晚上放完电影,吴大光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彤等人。
“光哥,你放心吧,你给了我机会,我们肯定会努力的。”李彤最先表态。
“你们几个是专业的,肯定比他们那些业余的抢,把心放肚子里,明天我回县里,你们是留在这玩几天还是跟我一块回去?”
张二赖此时插嘴:“光哥,县城里吵几把火的,他们能静下心来设计吗?我倒是觉得咱乡下清净,正好适合他们创作。”
了解张二赖的人都知道,这小子想要把刘琦多留下两天,相处时间久一点,日久生情。
既然张二赖开口了,吴大光也不好驳了张二赖的面子,征求几个大学生的意见:“你们觉得这个提议怎么样?”
出奇的一致,没有人反驳。
第二天五点钟,吴大光起了一个大早,扛了一袋子的玉米,赶上了进县最早的一班车,晃晃悠悠到达县区都中午了,将玉米丢在店里,顾不得吃饭,第一时间去县政府找县长。
他忘记了,县政府中午是下班时间。
吴大光在县政府等到县长上班,这才跟县长见了一面。
在县长办公室内,县长交给吴大光一个报名表格:“你先去把表格填上,等过两天我再去市里开会,帮你把表格投过去,看清楚是时间,九月底,别忘了。”
吴大光呲着大白牙,小心翼翼的收起表格:“不能忘,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么能忘了呢。”
县长看吴大光小家子气的收起表格,看来这份表格对他很重要,倒是让他觉得心里听舒畅。
“吴大光,接下来你还有什么准备?”
“我能有啥准备,把厂子经营起来,再把小饭馆也经营起来,这辈子不愁吃不愁喝就知足了。”
县长压低身子,隔着一张桌子,不解的问道:“你就没有想过干点大的?”
“大的?什么大的?现在这样不挺好的吗,把贷款还了,赚点钱,一辈子过的舒舒坦坦的。”吴大光没说实话,野心谁都有,但是言行需谨慎,搞不好那一句话就给自己挖了个坑。
“大光啊,你的厂子还缺人吗?”县长没头脑的问了这么一句话。
“我刚招进来五个人,人还够用,县长你这有笔吗?省得麻烦,我在这填了得了,厂子的信息我倒背如流。”吴大光看着手中的表格随口回答。
县长递给吴大光一支笔,随和的笑道:“大光啊,你也知道咱们县是个贫困县,人多工作少,你看能不能……”
这才是县长找他的主要问题:“多少人?几个还行,多了养不起,您也知道我这小门小户还贷着款呢。”
“有十几个吧。”
“会用缝纫机吗?”
“铁厂下来的大老爷们,哪会那个啊。”
吴大光为难的皱皱眉:“我一个做衣服的厂子,您给我招呼几个炼铁的,我吃不消啊。”
“这不是实在找不着工作嘛,家里头都挺困难的,我这也是实在没办法。”
县长都这么说了,再拒绝就不近人情了。“究竟是十几个?”
“十九个。”
吴大光忍住一口老血,差一个二十,四舍五入也不是十几个啊,这些人去了厂子,一个月愣是分走了一万块。
“我回头跟副厂长说一声,让他们去报个道吧。”吴大光算是留下了这十九个人,这年头都不容易,如果不是拖家带口的,县长也不会找他开口。
县长紧皱的眉毛随着吴大光的应允舒展开了:“大光,就知道你会帮县里这个忙的。”
吴大光还在纠结一万块换一个表格,心里盘算着值不值呢。
“县长,我这回是收了这十九个人,以后下岗的工人越来越多,要是赶上闹个旱灾啥的,一个县的人咋整,国家再有钱,不如自己手里头有点存款,遭个灾啥都还能应付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