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是科尔沁贝勒、后赠福亲王莽古思之女,万历三十八(1610),年仅12岁的她嫁于皇太极为侧福晋,因温柔体贴被皇太极所宠爱。
万历四十年(1612),大福晋乌拉那拉氏听闻阿巴亥大妃喜坐汉人的软轿,遂觐见大妃时乘坐软轿,努尔哈赤闻之大怒,令皇太极休妻,皇太极满心不悦地休弃了大福晋乌拉那拉氏。
万历四十二年(1614),哲哲侧福晋掌管了府中一切事物,一时恩宠无限。
万历四十三年(1615),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式完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建制,任命皇太极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成为后金大汗。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侵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认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忿,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叛明。努尔哈赤在兴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在欢庆努尔哈赤六十大寿宴席上,皇太极献计先打抚顺,与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里应外合,大获全胜。
万历四十七年,明征集十四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提出:“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萨尔浒,皇太极率兵与明军大战,首战告捷,继而打败了杜松军的后营游击。之后又在阿布达里冈与明军相遇,大败明军,明总兵官刘铤力战而死。
天命四年八月(1619),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金台石在东城已被攻破而走投无路的时刻,请求见皇太极,说见他以后可以投降。见面时,皇太极百般劝金台石投降,然他个人顽固到底,纵火*。从此,叶赫部被统一。
天命五年六月(1620年),皇太极领铁甲八千骑突袭沈阳北境,掠走一千余人。过去“遇唐人辄尽屠,今则一切不杀”,以夺取民心。之后,皇太极等随努尔哈赤领兵攻掠明朝诸城。此时,哲哲正因在10年之间未能生下一男半女内心焦急,为保证自己的地位,无奈之下欲从侄女中选出一名嫁给皇太极,遂在皇太极面前显露思亲之情,皇太极因需要确定科尔沁的忠诚而同意其省亲,并随同前往。哲哲见到年仅10岁却惊为天人的哈日珠拉,顿生威胁感,后中意年仅8岁安静懂事的布木布泰,遂哲哲百般阻挠皇太极与哈日珠拉相见。
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发动了辽沈大战。皇太极是这次大战的策划者之一和冲锋陷阵的前线指挥官。皇太极却毫无畏惧冲上去,打败明军,并追杀至白塔铺,以百余骑击败明朝三总兵。后金攻取辽阳后,明朝守城的经略袁应泰*,皇太极试图用宋朝徽、钦二宗降金的故事说服巡按御史张铨,他虽然终未低头,但对皇太极却表示相当尊重。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熊廷弼兵败被斩,王化贞下狱论死。
天命九年(1624),哲哲忍痛劝皇太极娶布木布泰,皇太极初不同意,哲哲含泪以多年未生育向皇太极请罪,皇太极心下怜惜同意娶布木布泰为侧福晋。次月皇太极亲自带着聘礼到科尔沁求娶了布木布泰。同年,哲哲大福晋初怀孕,皇太极大喜。
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此时,哲哲已诞下一名女婴,皇太极不免失望但面上还是带着喜色。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逝在叆鸡堡。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被逼殉葬。九月一日,在努尔哈赤诸子的明争暗斗中,皇太极继父登汗位,改第二年为天聪元年。至此努尔哈赤时代结束,皇太极时代来临。
天聪元年,皇太极封哲哲为“大福晋”,成为主持亲王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
天聪二年二月,喀喇沁部落苏布地杜棱古英等致书皇太极,报告“察哈尔根本动摇,可乘此机,秣马肥壮,及草青时,同嫩阿霸垓、喀喇沁、土默特兴师取之”。于是,皇太极首先带领两幼弟多尔衮及多铎统大军征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因敖木伦大捷,多尔衮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
天聪三年,皇太极准备大力利用蒙古,从长城各口入边,改变进攻明朝的策略和路线。六月,皇太极明确提出,征伐明朝新的部署是:一、此次行师不能独往,要诸蒙古合师并举;二、为保证供应,必先采木造舟;三、满汉蒙古凡有善谋,各以所见入告,择善而从。十月初二日,皇太极亲统大军征明,首次绕过山海关,攻向内地。十一日后,皇太极决定先征明朝,并以“劳师远袭”、“粮匮马疲”、“众寡不敌”、“恐无归路”等为由,博取亲信的支持。最后,皇太极裁定进军明朝。同年,布木布泰生长女雅图。
天聪四年正月,皇太极亲自指挥后金兵攻下永平,迁安不战而降,滦州也降。二月皇太极率军北返,所得永平、迁安、滦州、遵化皆令贝勒大臣率满洲、蒙古八旗驻守。在这四个多月的入口作战中,皇太极对明朝地方官民发布了很多招降的“谕令”,并不断派遣使者要求与明朝政府议和。
天聪五年八月初七日,明朝三万子民被围困于城内,由于援军被全歼,军民无法突围。围困两个月后,城中粮尽援绝,“炊骨析骸”。十月廿五日,在皇太极的政治攻势下,守将祖大寿“力竭计穷”,投降了后金,拒不投降的副将何可纲被斩,关外的明朝精锐部队被消灭。
天聪六年八月廿九日,皇太极下令八旗固山额真于所属各旗察问民间贫乏疾苦,认真审断罪犯。同年,布木布泰生次女阿图。
天聪七年正月,皇太极告诫各牛录额真:“田畴庐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经”,要他们关心农家的房屋建筑、耕牛饲养及差派徭役等。六月二日,皇太极在一次讲话中谕令将士对新附之众,“一切勿得侵扰”。在皇太极这种政策影响下,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纷纷归降了后金。六月三日,皇太极率诸贝勒出迎至浑河,行抱见礼,以示优隆。六月十九日,皇太极派满汉兵万余人分左右翼攻旅顺,七月十四日奏捷,东北的南大门旅顺口要塞落到了后金手里,同时俘获大批人畜财物。同年,布木布泰生下了第三女。
天聪八年(1634年),在一次亲戚会面中,庄妃的亲姐姐海兰珠随母朝见皇太极。皇太极初见海兰珠,便生了爱慕之心,于是顾不得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已纳了一后一妃,还非娶这位美女。哲哲看着对哈日珠拉如此痴迷的皇太极,爱恨交织。同年,吴克善亲送哈日珠拉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哈日珠拉此时已26岁,虽然已过妙龄,却依旧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因而倍受皇太极的宠爱。
天聪九年九月,即皇太极称帝前半年,代善和哈达公主曾有轻视他的举动,皇太极大怒,召集诸贝勒大臣,让他们“别举一强有力者为君”,靠了他们的跪请,才出朝听政。崇德年间就再无人敢向他的权威挑战。
天聪十年,在所有的人都不能与他争衡的情况下,皇太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三月,皇太极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四月,诸贝勒大臣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后萨哈廉让诸贝勒检讨过去,表示今后忠诚效力,皇太极答应可以考虑。之后皇太极又以“早正尊号”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萨哈廉又召集诸贝勒各书誓词,向皇太极效忠。“外藩”诸贝勒闻讯也请求上尊号,皇太极同意了,决定选择吉日四月十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届时正式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即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祭告天地完毕,在坛前树鹄较射。
崇德元年,皇太极大封后宫,哲哲为皇后,哈日珠拉为关雎宫宸妃,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二年四月,皇太极对整个机构作了调整。天命、天聪年间没有监察机关,崇德年间皇太极成立了都察院,给他们稽察一切官员的大权。照满洲例,汉军分为两旗,四年扩大为四旗,分正黄镶黄两旗,正白镶白两旗,正红镶红两旗,正蓝镶蓝两旗。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
崇德三年六月,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合原有的六部、都察院,构成八衙门。七月更定八衙门官制,每衙门只设满洲承政一人,以下酌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由二等变成五等。同年,永福宫庄妃诞下皇九子,赐名为“福临”。
崇德四年六月二十五日,皇太极下令把从前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和蒙古诸部所接受的明朝敕书全部收上来,在笃恭殿前烧掉。同年,皇八子殇。宸妃朝思暮想,整日郁郁寡欢,忧闷成病。皇太极除多方安慰开导外,又厚赐宸妃财物仪仗,然而,这一切依旧无法医治她失子的心病。
崇德五年三月,清兵修义州城。
崇德六年八月,皇太极见形势危急,事关重大,亲自领兵进战。他部署清军自乌忻河南至海,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再在高桥设伏,围追堵截,处处有备。皇太极采取大包围的攻势,挖深濠困住了明军,洪承畴正欲决一胜负,而诸将以无饷,议回宁远取粮。明部将畏敌先逃,败如山倒,逃兵半路被清军伏击,追击,外失救援,孤立绝望,几次欲突围而出,皆失败。九月,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忽听宸妃病危,急忙赶回盛京,到时宸妃已驾返瑶池,皇太极悲不自胜。从此这位身体一直健壮的大清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
崇德七年,经过松锦决战,明朝军队精锐伤亡殆尽。此后,皇太极统一天下,稳定帝业。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劳累一生的皇太极因病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二岁,葬于昭陵,庙号太宗,谥为文皇帝。同月,皇九子福临即位,年号“顺治”,尊哲哲为母后皇太后,尊庄妃为皇太后。
转眼之间,已至清顺治六年,哲哲弥留之际,仿佛回到了刚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