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渎亭候府内,此时略显空荡。
在府门前,刘宏还有母亲董夫人,率领整个府内的人,迎接天子仪仗。
“储君登车,回避!”
锣鼓喧天,气势恢宏,足足数千人,兵戈铁马,铠甲明亮。
仪仗来到府门前,并没有入内,一个宦官,宣读了太后懿旨,催促刘宏登车。
刘宏一开始心里有些害怕,看到如此阵仗,反而热血沸腾:“男儿,当如此!”
“我是帝王,当锋芒毕露,展现帝王气势,展现帝王之姿。我为帝王,不是奴仆,我不需要卑躬屈膝,也不需要向谁低头...”
道明给了他两种方案,他选择了第二种,锋芒毕露!
“不展现帝王风采,谁能臣服?”
刘宏虽然还略显稚嫩,身体却站得笔直,龙行虎步,也不看一眼身后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他要去洛阳,他要做帝王!
以后,这个小家,就忘了吧,他的家,是整个天下!
刘宏恍如换了一个人,雄赳赳,气昂昂的登上马车,无所畏惧,尽显从容。在数千人兵家环卫之中,没有丝毫露怯,仿佛观阅兵家演练。
他,就是帝王!
府门前,董夫人眼睛一亮,心中忐忑尽去。
她很了解自己的儿子,胆小懦弱。如果是以前,见到这种阵仗,恐怕早就惊慌失措。而现在,变得有些陌生起来,但是董夫人,却心中欢喜。
“一定是道明真人的教导!”
昨天去了太行山,归来之后,董夫人就看到自己的儿子,有了明显的变化。
似乎做了某种决定,他决定不再隐藏一般,拔剑出鞘,锋芒毕露!
仪仗队之中,不少人眼睛一亮。
一开始,章帝玄孙,能不能胜任一国之君,他们探讨了很长时间。有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亭侯之子,一个娇生惯养,没有经过帝王教育,没有在宫廷生活过一天的孩子,与普通人无异。
帝国风雨飘摇,很多人都希望,下一代帝王,能够力挽狂澜。
他们之前也打听过,解渎亭候之子,中人之姿。
现在看来,所有的人都错了。
不过十二岁,就已经有了帝王气势!
登上马车,刘宏并没有进入轿子中,他站在马车上,背手而立,俯视所有人。
向那个宦官点了点头,那个宦官有些发呆,随即大声喊道:“起轿,储君回宫!”
数千人跪伏在地,轰然一声巨响。
刘宏脸色有些潮红,但是很是镇定。
我就是帝王!
回首,看向太行山方向,刘宏心中呢喃:“师傅,我会成为一代圣主!”
......
陈留郡圉县,看着繁华的街道,道明感慨不已:“再过些年,兵荒马乱,这种繁华还会存在吗?”
现在是建宁四年,刘宏也就在这一年成为皇帝。十几年后,张角太平道肆虐大汉十三州,这种繁华就如迷雾,被大风吹散。
“现在这种太平,也并不美好啊。”
现在大汉病入膏肓,已经呈现颓败之象。农民勉强裹腹,一旦遇到灾害,就会流离失所,死伤无数。
上天似乎与大汉开了玩笑,灵帝登基之后,灾年不断。从而让太平道吸收了信徒,发展壮大。最终在这一次轰轰烈烈的起义之后,把大汉帝国推向深渊。
在这个时代,世家把控知识传播,一个看出身才能向上走的时代,世家圈养了全国近半人口,也是世家能够在战乱时代,举兵割据的本钱。
就如同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起兵,短时间内就能聚拢天下之兵,成为一方霸主。
在这个以孝治天下,天地君亲师,逐渐畸形的年代,世家门徒,效忠世家,而不是皇帝。
这才是最可怕的。
朝堂之上,那些官员,自诩清流,也未必可以当真啊。
这个时代,或许有圣贤,但也屈指可数。
“道明真人!”
正在走走停停,身边有一声试探性的呼唤声。
道明转身,看到喊他的人,微微一笑:“蔡忠,是你...”
“真的是您,道明真人,您来这里了,跟小人回家,我家老爷时时想念真人呢...”
蔡忠很是高兴,他怀里抱着一匹布,一边走一边说:“真人,您还是没变化,我才能第一时间认得出您。”
蔡忠眼睛中都是崇拜还有高兴,他几年前,随着老爷从偃师返回老家,路遇劫匪,本就多病的公子受到惊吓,差点一命呜呼。
就是眼前这个道长,三五下,一群劫匪被打倒在地。而且,妙手回春,治疗好了公子身上的疾病。眼前这个道长,不仅是蔡家的恩人,更是蔡家老爷座上宾。
自家老爷喜好黄老之术,道明真人知识渊博,自家老爷在道长面前,就像学生一样。每每自家老爷弹琴练习书法,都会想起道明真人呢。
道明微微一笑:“贫道这次来,就是看望老友。”
道明驻颜有术,随着修为提升,这些年容貌没有什么变化。道明本想,以后长些胡须,修剪修剪,也能显得成熟,奈何他现在都没长胡须。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虽然蔡邕并不以他的长相还有年龄与他交好,但随着岁月流逝,他这样貌不变化,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没走一会,一座普通的府宅出现在面前。
府宅占地面积也不大,以前道明来过这里两次,三进三出的院子,占地不过十几亩。看上去不小,放在这个年代,以蔡邕的身份,却不显大。
“真人,您在这里稍坐,小人去告知我家老爷。”
蔡忠引着道明到了客厅就坐,自己飞快的向后院跑去,一边跑一边喊:“老爷,道明真人来做客了。”
道明微微一笑,也不以为意。
只是对这个年代,跪坐这个习俗有些不易接受。干脆直接盘膝坐在席上,自顾自的品茶。
“道明真人!”
一盏茶没喝尽,蔡邕的声音就老远传来。
蔡邕是这个时代的礼法最重要的扞卫者,此时大声叫嚷,可见兴奋之情。
道明站起身来,蔡邕已经进入客厅。蔡邕今年才三十七岁,面容丰腴,面白有须,身材中等,长相倒是儒雅。
“蔡先生...”
道明拱了拱手,满脸笑意。
看到道明,蔡邕有些恍惚:“已经五年没见了,真人还是容貌没有变化,驻颜有术,老朽可是眼热的紧呢。”
“这些年收了一位弟子,传授了几年知识,没有抽开身,所以没有来看望老友。”
道明与蔡邕坐下,道明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包茶叶:“去,泡这种茶,记住,第一遍温水洗茶,第二遍开水直接倒入壶中即可。”
蔡忠喜笑颜开,道明真人的茶,可是很香的。
蔡邕是这个时代的文学大家,精通音律,能作辞赋,是翩翩君子,没有特别喜欢钻营的心思,道明与蔡邕因此才能谈得来。
看到道明拿出的茶叶,蔡邕眉开眼笑:“其实老朽,最想念道明的还是道明的辞赋、音律还有字体茶叶...”
这个时代的没有炒茶,茶叶就是茶饼,需要煮汤,味道不好。
道明拿来的茶叶,是慢慢自己炒出来的:“茶叶很容易炒,就是慢工不易操作。”
“唉,一转眼五年了,真人这几年在何处修行?”
蔡邕叹息一声,韶华易逝,那一年,他抱负满满,奈何小人当道,不得已转回老家,已经整整六年了。
道明起初还来过两次,道明起初还在附近,后来不知道搬到了什么地方去了。
“贫道在河间国...”
道明笑了笑:“这次贫道来,要于先生盘桓几日,也顺便恭喜先生,收拾好东西,到洛阳致世。也顺便让先生,捎带一些物品,转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