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天家贵女,无故逃离皇宫,你可知此举多有凶险?”
“若遇变故,叫你母后如何自处?”
“安宁,你已不是懵懂年纪,也该体谅父皇母后,莫再叫我们为你担忧。”
面对安宁的天真烂漫,宁帝终是没说出半句重话,他只温言规劝,苦口婆心敦促教诲。
安宁早习惯了他这副嘴脸,自是浑不在意:“父皇,安宁且懂事着呢!看安宁今日离宫久了,知晓父皇母后担心,不自个儿回来了嘛!”
被她那连娇带嗔的赖皮劲儿气得没辙,宁帝无奈苦笑:
“总之,日后你万不能私自出宫,我已吩咐安宁宫加派人手护卫,也叮嘱宫门守将严加布防。”
深宫内苑断无外敌,如此严防死守自是针对安宁。
安宁立马撒起娇来:“父皇不要嘛,儿臣今日出宫,方知京中有多繁华热闹。日后若不能出宫,岂不要憋闷坏啦!”
集市上的五彩斑斓,静安苑的离奇际遇,都让这甚少出宫的小公主颇感欣奇。
她自不愿被幽闭宫中,当下赶忙上前撒娇讨饶。
可话没说两句,门外内侍却已走来,通报道:“陛下,顾右相求见。”
顾俨之是当朝宰辅,他来求见自是有政务要事。
宁帝忙板起脸来:“安宁你速退下吧,出宫之事休要再提!”
安宁虽是不情不愿,却也不敢搅扰朝政大计,只好满脸不舍地站起身,拖拖拉拉往外走去。
恰在她磨磨蹭蹭之际,顾俨之已然进殿,只微一侧身行礼后,即刻掏出袖中奏呈。
“陛下,这是户部、工部呈上的建言,去年西、秦二州遭遇雪灾,农产废驰,朝廷须得调拨大量钱粮,帮助二州恢复生产,稳定民生。”
宁帝一听便皱起眉来:“又要调拨钱粮?去岁雪灾之际,不已调拨了大量粮食用以赈灾吗?”
顾俨之沉声道:“积雪难消,春耕时节已然错过,各地运往西北的粮种、刍秣又因大雪封路而延误,西、秦二州损失惨重,今年的田作、畜牧怕都耽搁下来。”
西北荒凉,百姓主要靠田产和放牧过活,如今二产怠驰,西、秦两州的生计怕不会太好。
“唉,又须劳费朝廷大量银粮,这西、秦二州素来民生凋敝,年年都靠朝廷补养,长久下去怕要拖累中原……”
宁帝近来为这事殚精竭虑,心中感触良多,此刻不免多牢骚几句:
“朕时常在想,若是西北能富起来,民生自给自足,我大宁早该重振旗鼓,南征北挞统一天下了!”
“只可惜,先帝末年一场大败……”
正自感叹间,却听一旁有人嘀咕:“富起来?”
一个小脑袋凑上来:“父皇,儿臣知道如何富起来!”
宁帝脸一僵,愣了片刻才黑着脸道:“安宁,你怎么还没退下?”
安宁方才磨磨蹭蹭,正寻思如何规劝自家父皇,却听二人谈及民生经济。原本她对政务一窍不通,可听宁帝话语颇为耳熟,立马凑上前接茬。
这会儿挨了训斥,她倒面无羞色:“儿臣也想为父皇分忧嘛!”
宁帝正待要斥,顾俨之却站出来规劝:“公主殿下蕙质兰心,许是有清奇见解。”
宁帝没好气瞅了安宁一眼,终是没狠下心说重话:“说说吧,如何叫西北富起来?”
安宁原本一脸傲娇,可当面临君臣二人催问时,反倒慌张起来。
“富起来……额……”
犹豫片刻,她才结结巴巴,用一种格外怪异的口吻道:“常……常言道,要想富……先……先修路……”
宁帝听得一头雾水:“安宁,你粗着嗓子,是在学谁说话呢?”
安宁面色一白,忙又摇头:“总之……若是能重修西北道路,该是……该是能叫他们富起来……”
宁帝愣了一愣,细一沉吟,立马又深叹口气:“这是什么歪理,民生经济与修路何关?再说那西北二州本就有路直通中原,何故又要重修?”
“唔……”安宁哪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当下哑口无言。
倒是一旁顾俨之替她说起好话来:“公主殿下说的并非全无道理,道路通达可促进西北与中原沟通,若能修一条顺直平坦的大道,未必不能促进民生。”
宁帝皱眉,顾俨之继而解释:“西北原本确有通往中原的官道,可那道路蜿蜒狭窄,崎岖难行,致使西北两地往来中原极不便利,便是朝廷每每输送钱粮,也靡费工夫。”
宁帝深叹口气:“朕也知西北往来不便,可那西北山峦叠嶂,想要修一条通坦大道谈何容易。只怕重修这一条路,便要耗尽国库多年积余。如此劳民伤财,收益甚浅!”
思来想去,宁帝仍觉得此计不妥,深叹口气,正要板着脸将安宁赶出去。
可那顾俨之沉吟片刻,终又抬头:“修山路不行,倒有另一个折中法子。”
他连忙上前,指着一旁屏风上的大宁舆图:“陛下请看,西北二州距离宁水并不算远,而那宁河水贯通东西,乃我宁国补养重脉。若能利用二州水道,开出条连通宁水的交通要路,岂不能促进其与中原来往?”
宁帝细一思索,脸色竟也亮了起来:“水路倒是比山路便捷得多,连通宁水的河道,修起来该比重修山路省了不少银钱……此计倒甚是精妙,堪得慎重部署,周密谋划!”
心中有了曙光,前路有了方向,宁帝大是欣喜,不由长舒口气,夸赞道:“顾相当真国朝柱石,目光高远,智谋周详!”
顾俨之却是连连摆手:“臣当不得如此大功,一者兴修河道也颇费钱财,还须众臣工慎审谋划,二来提出此计之人,并非臣,而是……”
他幽眼轻笑,目光却已落在安宁公主身上。
宁帝眉头舒展,笑眼望向安宁:“说得不错,安宁这回倒真提出个精妙见解!”
他兀自呢喃:“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乍听别扭,可细一揣摩,确也颇有道理!”
“何止是有理?”
顾俨之笑着竖起拇指,一脸感慨道:“古往今来,但凡民生昌盛之地,必是河川密布、道路通达的通衢要地。足可见兴修道路乃是促进民生的头等大务!”
“依臣看,公主殿下这句话,可堪称是利国兴邦的治世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