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蒙古攻打襄阳时,大部分中原武林人士都去支援了。
郭靖战死后,倚天剑传给了郭襄,屠龙刀给了郭破虏。
据说这两把宝剑,本是杨过的玄铁重剑改造的,加上西方精金铸成。锋利无比,连普通人都难以靠近,更别说高手了。
更重要的是,这两件兵器还藏着郭家的绝学秘密。
对于这么厉害的东西,江湖中人自然垂涎三尺。
这些年,郭家在江湖上的地位如日中天。
武功霸道无比,无人能敌。
现在郭家的武功外泄,谁能不心动?
而且,郭靖夫妇已经战死。
耶律齐夫妇也在襄阳丧命。
丐帮的精英也在那场战斗中全军覆没。
此刻已没有什么能挡住这些人对郭家武学的觊觎了。
郭襄早已离开襄阳,下落不明。
唯有郭破虏一路南下,打算联合南方义士北上抗蒙。
这简直就是个活靶子。
消化完全真教的遗产后,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悄然展开。
就在江湖中人自相残杀之时,蒙古大军已逼近健康城附近。
每天推进约百里,和平常行军没什么区别。
那些曾经信誓旦旦的官员和豪杰们,此刻也没人站出来。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蒙古人长期侵扰大宋的事实。
从出生起,许多人就看着蒙古人攻打大宋。
长大后,蒙古人依旧在攻宋。
作为宋朝的最后一道防线,襄阳已被蒙古军队围攻过三次。
第一次襄阳之战发生在金国时期。
那时金国一直是宋朝的心腹大患。
后来宋朝联合蒙古灭了金国。
就在金国灭亡后的第二年,蒙古便开始攻打宋朝。
恰在此时,南宋有个叫郭胜的人杀了上级,投降了蒙古。
蒙古军队顺势从唐州南下,直逼襄阳。
蒙古大军开始攻打襄阳,这是第一次。当时的大汗是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不过那时候蒙古的主要兵力都在往西打,横扫欧洲呢。
攻打襄阳的这支军队不算主力,而且也没占到便宜。
就在蒙古人准备撤退时,襄阳城里突然发生内乱。投降来的金国将军叛变了,一把火把城给烧了,然后投降了蒙古。
就这样,襄阳失守。
这时有个叫孟珙的将军赶到了前线。他瞅准蒙古人渡江的机会,突然出击,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孟珙不仅大败蒙军,还接连攻下了二十四个寨子,一直杀到襄阳城下。
不过襄阳城墙太结实了,蒙古人费了好大力气,过了三年才重新占领襄阳。
但宋朝的皇帝不但没给孟珙奖励,反而逼着他交权。想起岳飞的遭遇,孟珙赶紧回京城辞职,告老还乡,结果郁郁而终。
后来蒙古人退回北方养精蓄锐,等时机成熟又发动了第二次攻打襄阳的战役。可孟珙死后,宋军就再也没能挡住蒙古人的攻势,节节败退。
杨过带着七百多位武林高手,连续消灭了两个蒙古千人队。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周伯通等人联合全真教、丐帮以及各路英雄好汉,终于挡住了蒙古的进攻,最后还是杨过射杀了蒙古大汗蒙哥才结束战斗。
十几年过去,那些曾经的顶尖高手不是去世就是隐居了,就连杨过也消失了踪影。
当蒙古大军再次围攻襄阳时,城里早已没了当年的盛况。赶来帮忙的高手更是寥寥无几。郭靖夫妇也在这一战中牺牲了。
从此,中原正道的顶尖战斗力彻底消失。第一次襄阳之战牺牲了宋朝最厉害的将领,第二次襄阳之战又损失了中原所有正道高手,如今再也没人能保护软弱的宋朝朝廷了。
就在蒙古军队逼近临安时,临安城内的局势却截然不同。
在葛岭山的一个楼台上,贾似道正跟陆秀夫闲聊。陆秀夫刚从蒙军那边求和回来,之前被右丞相陈宜中派去的。襄阳沦陷后,朝廷的地方军已经全完了。
\"这里的风景真美!\"
\"可惜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陆秀夫望着远处的景色,心中满是感慨。
林间的小溪从楼台下静静流过。
“焦山那场战败后,朝廷好几支队伍四散而逃!”
“现在京城已经没人守城了。”
贾似道笑着说道:“真是可笑!居然有个将军一路往北撤退,简直是在找死!”
他的语气里带着说不出的悲凉。
……
“也许没多久,这些风景就不属于我们了。”
对朝廷现在的状况,大家心里都很明白。
贾似道看出大宋已无力回天,便倾尽全力出击,把最后的精锐全带出去,跟蒙古军队硬拼。可惜他确实没那个本事,精锐损失殆尽,眼看着蒙古大军逼近。
御前指挥使韩震建议迁都,说临安已经没屏障可守,往南可能还有希望。但韩震被右丞相陈宜中骗回家给杀了,这提议也就没了下文。
“我在朝廷混了一辈子,从没想过最后会因为这个原因掌权。”
贾似道苦笑着说道。陆秀夫微微一笑:“也不错!我们的朝廷并非完全没有反击之力。如果放弃临安,朝廷还能继续存在。现在所有官员都跑光了,朝廷完全在我们手里。到了南方再造一个朝廷,那就一切都由我们说了算!”
听到这话,贾似道大笑起来,显然对陆秀夫的话很满意。
贾似道专权十五年,几乎完全掌控了宋度宗赵椹。但朝廷这么大,内部官员众多,即便他花了十五年时间,依然有不少对手。
就像御前指挥使韩震本是他的人。焦山战败时,贾似道生死未卜,他一派官员立刻决定南迁。一来保皇室安全,二来趁机巩固权力。
可贾似道下落不明,他们群龙无首,都被新上任的右丞相陈宜中压得死死的。后来韩震被陈宜中害死,贾似道在朝中的势力大大受损。
如今大宋的情景很滑稽。几天前右丞相还在拼命清除异己、争权夺利,蒙古军队刚到建康,朝中大部分官员就都逃了。
偌大的朝廷现在成了一具空壳。贾似道本以为自己吃了败仗回来必定挨罚,可回到临安后,居然掌控了整个朝廷,朝中全是他的心腹。想到几十年来的权力梦终于实现,他高兴得不得了。
甚至有南方县令提出要训练地方武装来对抗蒙古军,都被他严令禁止。
在他看来,这些县令要是真打了胜仗,就会引起朝廷注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至于蒙古军是否能打到临安,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另一边,在明朝的御书房里,赵基一脸怒气看着朱雄英:\"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不是说好五百万两银子吗?怎么突然变成两亿两了?\"
赵基虽软弱,但对宋朝形势很清楚。尽管一直待在深宫,却也听说蒙古逼近建康的消息。朝臣一个个消失不见他也看到了。虽然他傻,但明白厉害关系。如果花点钱能保江山,他也是愿意的。
看到赵基突然暴怒,朱雄英很意外。之前赵基表现得很懦弱,只说军费没了,连军饷都发不出。
中央军没装备、没钱,自然不能打仗。在朱雄英记忆中,南宋年收入两千万两银子,只要挡住蒙古入侵,经济恢复后很快就能还清。但这是建立在朝廷不吃不喝的基础上。
现在还在谈判,没必要这么激动吧!看着赵基喘粗气的样子,朱雄英觉得他是不是被气的。
赵椹打小就不正常,到七八岁时说话还含糊不清,就是大家常说的那种傻子。
这种傻子本不该当皇帝,这可是个需要脑子的位置。可偏偏贾似道大力支持,硬是把赵基推上了皇位……傻子皇帝好控制!
登基后,大小事务全由贾似道一人说了算,赵基则把心思都放在了找美女上。
有人说这是贾似道有意安排的,也有人觉得是赵椹自己选的路。毕竟他自己清楚脑子有问题,就想找个聪明的女人给儿子留点智慧。
看着赵椹的样子,朱雄英就觉得不对劲,这皇帝身体怕是有大问题。只见赵基胸口一起一伏,像生了重病似的。这赵椹该不会真要在这归西吧?
心里一紧,朱雄英赶紧在心里问系统:“要是这家伙死这,应该跟我没关系吧?”
这是朱雄英头一回遇到这种事。要是交易对象突然嗝屁了怎么办呢?
系统冷冷地回答:“交易对象死亡,交易终止。”
“所以要是主人想继续交易,就得确保交易对象活着。”
?!朱雄英当时完全没料到会有这种情况。
这系统有点坑!要是分配的老家伙太多,交易很快就会完蛋了。
万一哪天匹配到重要世界,结果因为对方活不长导致交易中断,那就亏大了!
“就没其他办法了吗?”朱雄英在心里问系统。
“有,只要对方同意,可以换个交易对象。”不过这事只限于他们那个世界。
这就好多了!要是一直跟赵基打交道,朱雄英都快头疼了。说不定以后遇到别的世界,也能换人玩玩。
历史上对赵祺的评价都不高。他当皇帝时沉溺酒色,不理国事。朝中大小事务全被贾似道把持。贾似道为了巩固权力,排挤异己、结党营私,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在他眼里,权力比国家安危更重要。
贾似道当权时也带兵打过仗,甚至亲自上阵去前线。但他打仗更多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非真心报效国家。朝廷不少大臣早就对他的行为不满。
当他出征在外时,太后扶持陈宜中做右丞相,开始清除贾似道的势力。可没多久,蒙古大军逼近健康,陈宜中带着一群人跑得无影无踪,只剩个不太聪明的赵椹留在宫里。
贾似道带着溃败的部队回来,轻松接管了京城。按理说,蒙古大军就在眼前,这点残兵败将根本守不住。逃跑才是明智之举,但贾似道选择留下,只因不舍得丢掉手中的权力。
这时他们收到宫里的信,发现皇帝赵椹不见了。太监说一道白光闪过,皇帝就没了踪影。这情形让几人难以理解。不过,太监是贾似道的人,应该不会撒谎。
确认消息真实后,陆秀夫满是疑惑:
“贾大人,这世上难道真有神仙?”
“莫非是天神来救大宋了?”
世间奇人异士不少,高堂之上也有不少神奇之事,但像太监说的这种,实在超出常人想象。
与陆秀夫的紧张不同,贾似道很镇定:
“别急,哪会有这种事!”
“皇城司一直在我手里,这世界什么样我能不清楚?我对江湖上的事也知之甚详。就连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郭嘉也没守住襄阳,要说真有神仙手段,也就达摩祖师那种传说中的存在吧。”
陆秀夫皱眉问道:
“可皇上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
“莫非是宫里来了绝顶高手?”
“要是皇上真丢了,咱们怎么办?”
贾似道笑了,显得信心十足:
“至于神仙的事,你可以完全放心。”
那太监说,世上绝不会有那种让人凭空消失的本事,肯定是假的。要是真有神仙,当年靖康之耻时早就现身了。
我觉得吧,要么是太监看岔了眼,要么就是江湖上的某个高手出手了,可这人是谁,我也琢磨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