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李玄顺微微抬手,伸出食指朝着那个使者的方向轻轻一点,随后眉头微皱,开口问道:“此人便是那安木王朝派来的使节?”
虽说这李玄顺在待人接物时对礼仪的注重程度稍显欠缺,但令人惊奇的是,当他说起安木王朝的官话时,竟是字正腔圆、毫无瑕疵。
就在这时,一旁的一位大臣稳步走来,恭敬地向李玄顺行礼后说道:“回禀陛下,正是此人无疑。
此外,我们还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封信件。”话音刚落,这位大臣便将手中的信件呈递给了李玄顺。
李玄顺接过信件,先是粗略地扫了一眼信封,而后小心翼翼地拆开,将信纸展开,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起来。
片刻之后,李玄顺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在那位使者身上,语气平静地问道:“可还有其他要讲的话语?
此信朕已然看过,既然你们想要挑战,那明日朕自会派出铁鹞子与尔等一战。
咱们便依照古时之礼法摆下阵势,一决高下,也好叫你们输得心服口服!”
面对李玄顺的质问,那位使者早已吓得面如土色,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结结巴巴地回答道:“没……没有了,小的只是负责送信而已啊。”
紧接着,李玄顺顺手拿起放在桌案上的一支毛笔,先将其放入笔洗之中慢慢浸润开来,待笔尖吸饱水分后,又伸手从桌上取过一张精心裁剪好的尺牍。
只见他稳稳地握住毛笔,轻轻地在砚台中蘸满浓黑的墨汁,然后以端庄工整的楷书开始书写起回信来。
不多时,一封回信便已完成。李玄顺放下毛笔,满意地审视着自己的作品。
最后将视线移回到那位使者身上,嘴角微扬,略带挑衅地说道:“把这封信带回去给你们的童枢密使好好看看,待到明日交战之时,莫要胆怯退缩!”
只见这位使者稳步向前走去,他恭敬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封重要的信笺。
接着,他深深地弯下腰去,郑重其事地向对方行了一个标准的鞠躬礼,并诚恳说道:“请放心,我一定会将这封信原原本本地转达给我们的童枢密使大人。”
时光匆匆流逝,数日后,远在营帐之中的童德高终于盼来了期盼已久的回信。
然而,就在同一时刻,令人闻风丧胆的铁鹞子大军也如疾风骤雨般逼近而来。
众人或许会心生疑惑:李玄顺明明早已洞悉了童德高所在之地,为何却没有选择采取迂回包抄这种看似精妙的战术呢?
其实个中原委十分浅显易懂。要知道,铁鹞子乃是一支威震天下的重骑兵部队,他们身披厚重坚固的铠甲,手持锋利无比的长枪大戟,冲锋陷阵时锐不可当,但却并不善于长途奔袭作战。
试想一下,整整三千名全副武装的重骑兵啊,光是为这些战马提供充足的草料、精心照料它们就需要数量相当可观的人力;
此外,还有士兵们的饮食起居问题亟待解决——做饭、洗衣等等琐碎事务都离不开大量人手协助完成;
更不用说帮助战士们穿上那一套套沉重繁琐的盔甲了,如果没有旁人从旁辅助,仅凭一己之力几乎难以做到。
正常来说,至少一个重骑兵要一个辅兵,这是最低要求。
而且,如果想要实现快速奔袭的战略目标,那么每名骑兵至少需要配备两匹骏马轮流骑行才行。
不仅如此,还需要再准备一匹备用战马,并且驮载足够的盔甲、干粮以及各类精良武器装备。
如此算来,若想组建起这样一支具备强大战斗力且能够迅速出击的军队,则至少需要六千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再加上多达一万五千匹膘肥体壮的战马方可成事。
可是问题在于,如此规模庞大的队伍一旦行动起来,必然扬起漫天尘土,遮天蔽日,敌军只要不是双目失明之人,岂会察觉不到己方的动向?
如此一来,所谓的偷袭计划岂不成了一场泡影?
重骑兵,尤其是人马俱甲的这种,基本上搞不了突袭,最好打正面野战,轻骑兵才是玩战术穿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