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大妈从过道的座位挪到了中间的座位,然后小心翼翼地解开红布,露出一个用旧报纸层层包裹的物件,当最后一层报纸揭开时,一个天青色的小碗就出现在了杨帆的眼前。
杨帆瞳孔一缩,整个人呼吸都屏住了!
那碗在他眼中绽放出耀眼的青色光晕,碗底还有一圈淡淡的金色光纹,形成一个小小的“奉华”款识。
这是宋代汝窑天青釉碗!
他的眼瞳发现,这只碗所焕发出来的青色光芒,比他之前遇到的任何的真品的古玩都要明亮!
这个碗是撇口状的,胎体轻薄细腻,宛如薄纸。
通体天青色釉,莹润纯净,如湖水映出的青天。
宋代汝窑天青釉碗,堪称瓷中瑰宝,因为釉色随光变幻,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说。
而釉面细小的纹片,如蝉翼般精致,又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妙。
整件器物造型规整,工艺精湛,将宋代瓷器的典雅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难怪有“名瓷之首”“宋瓷之冠”的美誉!
杨帆着实是被震撼到了。
虽然这碗的品相不是非常的好,但因为汝窑瓷器烧造时间短,仅20年左右,传世的更是少之又少。
现存汝瓷整器更是不足百件,其中大部分被博物馆收藏,私人收藏的汝窑天青釉碗更是凤毛麟角,稀缺性极高,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
杨帆心底正在琢磨着的时候,忽然一个显得惊喜,又刻意压低了的声音从过道传来:“这位大姐,您这件东西可不一般啊!”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站在过道,梳着油光水滑的大背头,穿着考究的唐装,手腕上挂着一串油亮的紫檀佛珠。
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妈脚边的手上的碗,脸上堆满笑容。
大妈顿时被吓了一跳,急忙包了起来。
“鄙人郑宝堂,京城‘富华斋’的掌柜。”男人自来熟地在大妈旁边的过道座位上坐下。
“刚才路过,一眼就看出您这包裹里有好东西。不介意的话,能否让在下开开眼?”
杨帆眉头一皱,这人的行为,倒是像上次在鬼市里遇到的秦叔风,这不是明显和自己抢生意么?
不过他很快恢复了平静,压制心底的那种兴奋与恼怒。
大妈有些局促,看了看杨帆又看了看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这……这是俺家祖传的。”
显然,相对于年轻,而长得帅气端正的杨帆,这个突然出现,叫做郑宝堂的老男人明显是看起来要圆滑许多。
“大姐放心,我就是好奇看看。”郑宝堂笑得和蔼,“在京城古玩行,我郑宝堂也算小有名气,绝不会骗您。”
“而且我看您也是去京城准备出手,你去找古玩店还得路费,还有吃住呢,要是能成交的话,车一停您就能立即回家,不是更好?”
好家伙!
杨帆眯着眼睛,这郑宝堂真是眼光毒辣,能说会道啊!
他虽然装得道貌岸然,但那双眼睛里闪烁的精明算计可逃不过杨帆的眼睛。
更可疑的是,他就这么在郑宝堂身上一扫,对方身上没有任何古董的光芒,说明他要么从不随身携带真品,要么就是专门靠坑蒙拐骗混饭吃的,这个所谓富华斋的掌柜,多半也是假的。
大妈被郑宝堂的气势唬住,又小心翼翼地解开红布。
“哎哟!”郑宝堂夸张地倒吸一口凉气,双手却稳稳地接过了碗,低声震惊地道:“这…这难道是……”
杨帆眉头一皱。
汝窑天青釉碗本来就极其稀少和罕见,认出来也不奇怪,但是同样的,正因为价格高昂,造假的很多,但很明显的,这人也看出了一些端倪。
“大姐,您这碗是哪来的?”郑宝堂声音发颤,演技堪称一流。
“俺太爷爷留下的,说是祖上当过大官,皇上赏的。”大妈老实回答。
“村里人都说这是宝贝,村长还让俺拿到京城卖,说能卖大价钱。”
大妈这么说着,还是小心翼翼盯着郑宝堂手上的碗,生怕被抢走了一样。
就她的神态,还有紧张程度,先不说真假,单单是所谓皇上赏赐的,就不会太便宜!
“大姐,您先别急,等我再瞅瞅。”
郑宝堂装模作样地掏出放大镜,对着碗看了半天,时而摇头时而点头,最后他叹了口气:“大姐,不瞒您说,这碗是民国的仿品,做工还不错,但算不上真古董。”
“啊?”大妈脸色顿时垮了下来,“可村里老村长说这至少值几十万……”
“嗨,乡下人懂什么古董。”郑宝堂不屑地摆摆手,“这样吧,我看您大老远来也不容易,我出五千,就当交个朋友。”
大妈的手紧紧攥住衣角,眼圈都红了:“五千…可俺儿子结婚还差二十万彩礼……”
尽管杨帆砍价的功夫那是一点都不逊色眼前这个男人,可这碗的成交价格,那至少都是百万往上的,这也太黑了吧?
谁想,更黑的还在后面。
郑宝堂见大妈眼眶发红,假意叹息道:“唉,看您这作难的样子…这样吧,我再加三千,八千!这价在琉璃厂可找不着第二家!”
说着掏出皮夹子,故意把一叠百元大钞抖得哗哗响。
大妈迟疑不定,刚要伸手接钱,郑宝堂突然按住钞票,道:“不过大姐啊,您得把村里老村长开的证明给我。这年头没个凭证,万一是土里刨出来的文物,我可是要坐牢的!”
说到后面,郑宝堂故意压低了声音。
“啥证明啊?我怎么没听说过?”大妈急得直跺脚,“老村长就说让俺拿着碗来卖就可以了。”
郑宝堂一听,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杨帆见状,强压心头的火气。
“您看您看!”郑宝堂猛地拍大腿,“没证明这买卖风险太大!我最多只能给你五千。毕竟我也要承担风险的啊!”
“而且这碗卖出去,扣除手续费什么的,我的利润顶多也就一千块。”
说着,郑宝堂作势要抽回钞票,眼角却偷瞄着大妈的反应。
杨帆再也忍不住了:“郑宝堂老板,您这眼力可配不上‘富华斋’的名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