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拍”的异军突起,吸引了互联网行业的大部分目光,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智能科技的另一个核心业务——在线教育,就风平浪静了。
恰恰相反。
随着“未来课堂”凭借其颠覆性的AI教学模式,展现出越来越恐怖的用户吸引力和学习效果,国内那些传统的、依靠线下教学和名师资源建立起庞大帝国的教育巨头们,终于彻底坐不住了!
最初,他们或许还带着一丝傲慢,认为未来智能不过是小打小闹,线上教育终究无法取代面对面的课堂。
但当他们看到自己高价培训班的生源开始被分流,看到家长群里讨论的不再是哪个名师的押题班,而是“未来课堂”的AI家教有多神奇时,他们感受到了真切的、刺骨的寒意!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竞争了,这是降维打击!是对他们传统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威胁!
东海市,某家顶级私人会所的豪华包间内。
国内教育培训界几位叱咤风云的大佬,此刻正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
为首的是“新启航教育集团”的董事长,一个精明强干的中年人,他率先开口:“各位,未来智能科技和那个‘未来课堂’的势头,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再任由它这么发展下去,恐怕用不了两年,我们的线下培训市场,就要被彻底冲垮了!”
旁边,“好学优教育”的cEo脸色阴沉地点点头:“没错!那个林风,年纪不大,但手段狠辣,技术诡异!他们的AI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太大了!我们必须立刻联起手来,遏制住它!”
“怎么遏制?我们之前搞的专利诉讼,不是被人家一个律师函就打回来了吗?颜面尽失!”另一家大型教育机构的老总抱怨道。
“哼,上次是准备不足,小看了那个林风!”新启航董事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这次,我们要动真格的!整合我们所有人的资源,从舆论、渠道、政策、甚至人才等各个方面,对未来智能科技,发起一场全面的……围剿!”
几位大佬眼神交汇,很快达成了共识。一个针对未来智能科技和“未来课堂”的秘密联盟,悄然成立!
很快,一场精心策划的、全方位的打压行动,开始了!
首先是舆论战!
一时间,网络上、甚至一些传统媒体上,开始集中出现大量质疑“AI教育”的文章和报道。
有的打着“专家”的旗号,声称“AI教学缺乏人情味,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的则捕风捉影,暗示“未来课堂过度收集学生数据,存在巨大隐私风险”;更有甚者,直接将矛头对准林风本人,炒作他“拒绝名校”、“口出狂言办大学”等旧闻,将其塑造成一个“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狂妄形象。
这些文章和报道,角度刁钻,语言煽动性强,背后显然有专业公关团队在操作,试图败坏未来智能和林风的声誉,动摇用户和投资者的信心。
其次是渠道封锁!
新启航、好学优等巨头,利用他们在教育界深耕多年的庞大资源和人脉,开始向各地的公立、私立学校施压。
一些原本对“智学星”和“未来课堂”表示出兴趣,甚至有意向引进合作的学校,突然变得态度暧昧,以各种理由推迟或取消了合作计划。
一些与这些巨头有合作关系的线下书店、教辅机构,也开始下架或减少“智学星”的推广物料。
他们试图通过切断未来智能的线下推广渠道和潜在的b端(面向学校)合作路径,来遏制其发展。
再次是价格战与模仿!
几大巨头,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己“ revamped(改进)”的在线教育平台。虽然核心技术仍停留在简单的录播课或题库阶段,与“未来课堂”的AI智能相去甚远,但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展开了疯狂的补贴和价格战!
“名师课程免费送!” “注册就送VIp!” “价格低至一折!”
他们试图用最简单粗暴的价格手段,冲击“未来课堂”的付费用户体系,扰乱市场。同时,也开始像素级地模仿“未来课堂”的界面和部分非核心功能,企图鱼目混珠。
最后,还有来自监管层面的“软钉子”!
一些由这些巨头控制或影响的行业协会,开始向教育部、工信部等监管部门提交“建议”或“报告”,声称新兴的AI教育平台存在“监管空白”,需要“加强规范”,甚至要求对未来智能的相关资质进行“重新审查”。虽然不至于立刻让未来智能关门,但足以给其带来不小的麻烦和掣肘。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未来智能科技,这家刚刚展翅欲飞的科技新星,骤然陷入了来自整个传统教育行业的、四面八方的围剿之中!
公司内部,也开始感受到这股巨大的压力。
市场部不断汇报着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和渠道封锁带来的影响;公关部(苏晚晴兼任)则忙于应对网络上持续不断的负面舆论;连技术团队都感受到了一丝寒意,开始有猎头公司频繁接触他们,开出高薪试图挖角(虽然暂时没人动心)。
“林总,看来……这次他们是动真格的了。”苏晚晴拿着一份汇总了近期各种负面信息的报告,走到林风面前,神色凝重。
林风看着窗外,眼神平静,但深处却有一丝寒意在涌动。
“联盟围剿吗?”他喃喃自语,嘴角却缓缓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也好。”
“既然你们选择抱团取暖,那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