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阿厦市军港的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掠过甲板,数十艘舰艇整齐列阵,银色的舰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士官陈默握着望远镜,目光紧锁着远处海面,耳麦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装备检查汇报:“主炮系统调试完毕!”“声呐阵列运行正常!”
作为驻守在前沿的海军骨干,陈默和战友们已在舰艇上待命多日。他们的作战靴踏过冰冷的金属台阶,手指反复摩挲着武器的棱角,战术背心里的汗湿了又干。每一次军事演习、每一次战备巡逻,都是为了守护那片海域的安宁。
“全体注意!”突然,广播里传来急促的指令,陈默猛地挺直脊背,“接上级通报,阿台地区将以和平方式回归!重复,以和平方式回归!”
甲板上一片寂静,只有海浪拍打舰艇的声音。陈默握着望远镜的手微微颤抖,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战友,只见年轻的新兵眼眶泛红,老班长摘下军帽擦拭眼角。这些平日里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却被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撼得说不出话。
“和平回归……”陈默喃喃自语,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深夜值班时的孤独守望,还有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对团圆的期盼。曾经以为要在硝烟中扞卫主权,如今却以这样温暖的方式迎来结局。
军港码头渐渐热闹起来,市民们自发聚集,挥舞着鲜艳的红旗。有人捧着鲜花,有人举着“欢迎回家”的横幅,欢呼声与汽笛声交织在一起。陈默站在舰艇舷梯上,看着远处阿台方向驶来的船只,甲板上悬挂的彩带在风中飘扬。
“陈哥,咱们的装备……”新兵小李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陈默拍了拍他的肩膀:“收起来吧,以后啊,这些家伙该用来守护和平了。”说着,他望向海平线,那里,星宁集团建造的跨海大桥如一道银色的巨龙,正连接起两岸的土地。
夕阳西下,舰艇缓缓驶入港口。陈默走下甲板,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握住他的手:“孩子们辛苦了!”陈默看着老人湿润的眼眶,突然意识到,他们多年的坚守,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不是以战火,而是以最温暖的方式,让分离的手足重归团圆。
海风依旧呼啸,但此刻的咸涩里,多了一丝喜悦的甜味。陈默抬头看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如同胜利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老祖宗说“化干戈为玉帛”,今天,他们终于见证了和平的力量,比任何武器都更加坚不可摧。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第517章
2015年11月15日,京城五环内,星辰文媒公司的环保大厦在秋日暖阳下熠熠生辉。大厦外立面由纳米级光伏玻璃拼接而成,随着日光流转变换出绚丽色彩,智能水循环系统在建筑外墙上蜿蜒成流动的水帘,吸引着往来行人驻足观望。大厦门口的全息招聘屏循环播放着信息:“诚聘30名记者,月入五万+奖金,年终奖丰厚,包吃包住(三室两厅智能公寓)”。
消息一经发布,应聘通道瞬间被挤爆。网络论坛上,#星辰文媒神仙待遇#的话题阅读量半小时内突破千万。“这哪是招聘,分明是在撒钱!”“三室两厅还带智能厨房?我直接辞职!”网友们的热议声中,来自全球各地的简历如雪花般涌入系统。量子AI筛选程序高速运转,自动标记出具有战地报道经验、科技新闻专长以及多语言能力的候选人。
三天后的面试现场,数百人在大厦外排起长队。当他们踏入大厅,机械臂管家立刻递上温热的茶饮,全息导航指引着前往不同的面试区。“下一位,林晓。”随着AI语音提示,一位曾在中东做过战地记者的女孩深吸一口气,推开了3号面试间的门。屋内,环形全息屏正在播放星宁集团的科技成果——从跨海大桥的智能建造到阿台地区的量子改造项目。
“林记者,你如何看待新闻报道中的‘真相’与‘立场’?”主面试官推了推量子眼镜,身后的屏幕突然切换成阿台回归事件的多视角素材,其中部分关键信息被量子加密代码覆盖。林晓盯着闪烁的代码,沉思片刻:“真相往往藏在被遮蔽的角落,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挖掘表象,更要学会破解‘加密’的现实。”
这个回答显然让面试官满意。他轻点桌面,墙壁上的投影转为星辰文媒的战略布局:“我们需要的,正是能穿透迷雾的笔杆子。未来,你们将负责报道星宁在全球的科技行动,但所有内容必须经过量子加密审核。”说着,他展示了一段被篡改的虚假新闻案例,“即便被黑客攻击,我们的量子水印也能确保原始信息不被歪曲。”
另一边的5号面试间,海归记者张明正接受特殊考验。AI突然模拟出一场突发的科技危机现场,要求他在量子通讯干扰的情况下完成报道。张明迅速掏出星宁定制的防干扰手机,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文字、视频分段上传至分布式服务器,确保信息无法被追踪或删除。“通过!”考官点头,“你的应急能力,正是我们需要的。”
随着面试推进,星辰文媒的“特殊要求”逐渐浮出水面。每位被录取的记者都需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他们将接触到的不仅是商业新闻,更涉及星宁与海外华人华侨富豪的隐秘合作——那些通过量子加密通道流转的资金、技术,以及在幕后推动的全球战略布局。
“我们的老板,是位极其低调的人物。”hR总监在入职培训中展示着模糊处理的影像,“她的身份、决策,甚至存在本身,都被量子技术严密保护。而你们的工作,就是在不触碰核心机密的前提下,让世界看到星宁的成就。”培训室内,新员工们盯着屏幕上闪烁的量子密钥,既兴奋又紧张。
一个月后,首批30名记者正式上岗。他们搬进配备智能管家的公寓,推开阳台门就能俯瞰京城夜景。智能厨房的机械臂自动根据每个人的口味烹饪美食,书房的量子电脑预装着全球最先进的新闻采编系统。“这简直像在未来世界工作!”一位记者在社交平台分享道,但随即发现所有动态都经过自动审查,敏感信息被替换成无害内容。
而在星宁总部,我通过量子监控系统注视着这一切。“这些记者将成为我们的‘隐形喉舌’。”我对助理说,调出海外华人华侨富豪的加密通讯记录,“当他们在明处报道科技成果时,我们在暗处的布局便能稳步推进。”画面切换至星辰文媒即将推出的全球新闻频道,频道LoGo下方,一行小字若隐若现——“以真相为刃,以科技为盾”。
老祖宗说“大隐隐于市”,当星辰文媒的记者们带着高薪与使命奔赴世界各地,这场由量子加密与舆论传播交织的无声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而那些隐藏在科技迷雾后的真相,正如深海中的暗礁,等待着被敏锐的目光一一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