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下午,京城的寒风拍打着伍号别墅的纳米幕墙,沈知意坐在14层书房的量子悬浮椅上,全息屏幕上跳动着岛国老牌电子企业“樱井株式会社”的股权架构图——她的名字赫然列在大股东名单首位,持股比例37%。
“沈总,樱井方面第三次请求技术授权谈判。”智能管家的声音从量子音箱传来,“他们仍坚持想要星宁最新的5纳米芯片技术。”沈知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手指划过屏幕,调出尘封的技术档案:“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提供10纳米芯片授权,但必须签署20年排他协议。”
这看似让步的决策,实则暗藏玄机。星宁研究院早在两年前就突破了3纳米制程技术,5纳米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而10纳米技术对星宁来说早已是淘汰技术。但对岛国企业而言,这项技术仍足以让他们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老祖宗的《三十六计》里说,‘能而示之不能’,”沈知意对着空气自语,“就让他们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
樱井株式会社总部,社长樱井弘树盯着量子通讯屏幕上的授权条款,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沈小姐,10纳米技术……是否有些过时?”他试探性地问道。沈知意的全息影像微微一笑,身后的虚拟实验室场景中,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组装芯片:“樱井社长,这项技术虽然不是星宁最尖端的成果,但足以满足贵司未来五年的需求。况且,违约金条款也写明——若我方后续推出更先进技术,贵司享有优先合作权。”
这番说辞打消了樱井的顾虑。在他看来,星宁作为后起之秀,或许真的在芯片领域尚未达到顶尖水准。“成交!”他果断按下确认键。签约瞬间,沈知意的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根据协议,樱井将投入百亿日元用于适配10纳米芯片的生产线改造,而这恰恰是她计划中的第一步。
签约消息传出,全球半导体市场震动。华尔街分析师纷纷唱好樱井的未来,某权威机构甚至预测其股价将暴涨50%。但沈知意却在星宁集团的秘密会议室里,向核心团队展示了另一套方案:“我们将成立‘芯片生态扶持计划’,表面上帮助岛国企业优化10纳米技术,实则……”她轻点桌面,全息地图上亮起红色预警区域,“在他们最薄弱的环节植入量子后门。”
这个计划堪称大胆。星宁的工程师们将伪装成技术顾问,进入樱井的生产线。他们携带的量子探针能在不破坏芯片架构的前提下,收集关键数据;而星宁自主研发的“纳米间谍”机器人,则会潜伏在设备内部,实时监控生产流程。“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摧毁他们,而是让他们离不开我们。”沈知意强调,“就像《三十六计》里的‘笑里藏刀’,让他们在温水煮青蛙中失去警惕。”
与此同时,星宁在公开场合大力推广10纳米芯片的“新应用”。在东京电子展上,星宁的展台人流如织,技术人员热情地介绍着10纳米芯片在智能家居、车载系统中的“突破性”应用。某科技博主在直播中感叹:“没想到星宁的10纳米技术如此成熟,岛国企业这次捡到宝了!”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预测樱井将借此重回行业巅峰。
然而,在这场热闹的技术秀背后,星宁的量子卫星群正在太空中悄然运转。它们接收着来自岛国的海量数据,AI系统24小时分析樱井的研发方向、市场策略,甚至是高层决策习惯。沈知意的办公室里,一面墙上的全息屏幕实时显示着“情报云图”,红点代表星宁的渗透节点,蓝线则是数据传输路径。
三个月后,当樱井宣布基于10纳米技术的新一代芯片量产时,股价果然如预期暴涨。但此时,沈知意却启动了计划的关键一步——她以大股东身份提议,在樱井内部设立“联合研发中心”,表面上是为了推进技术迭代,实则是要将星宁的影响力进一步渗透到核心决策层。
“沈小姐,您的要求太过分了!”樱井弘树在董事会上拍案而起,“研发中心必须由我方主导!”沈知意却不慌不忙地调出数据:“社长,贵司在适配10纳米技术时,83%的工艺改进来自星宁的建议。若没有我们的支持,后续的7纳米技术……”她故意停顿,会议室陷入沉默。最终,董事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了联合研发的提案。
2013年的最后一天,沈知意站在伍号别墅的露台上,俯瞰着京城的灯火。手机传来最新情报:樱井的核心研发团队中,已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接受过星宁的“培训”。她打开星动短视频,发布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动态:“真正的胜利,不是碾压对手,而是让对手成为自己棋局中的棋子。”评论区里,懂行的网友立刻联想到岛国企业,纷纷留言:“这招‘假痴不癫’,绝了!”
而此时的樱井株式会社,还沉浸在技术突破的喜悦中,全然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走进沈知意精心布局的科技迷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