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9日,杭城的蝉鸣裹挟着热浪,华宜王中磊影视公司总部大厦A座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峻的金属光泽。电子屏上,股票曲线如同锐利的箭矢,直指350亿市值关口。沈知意站在星宁集团顶层,俯瞰着这座崛起仅一年多的建筑,指尖轻轻叩击桌面:“通知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带上量子拍摄团队,去华宜探探虚实。”
三小时后,三位导演率领的星宁团队抵达华宜大厦。推开旋转门,科技感扑面而来——地面的压力感应装置自动生成导航路径,墙面的量子屏实时播放着正在拍摄的影视剧花絮。“欢迎星宁同行!”华宜高管笑着迎接,身后的全息投影中,虚拟制片系统正同步展示全球五个片场的实时画面,“我们将传统剧组的管理流程全部数字化,拍摄效率提升60%。”
在地下影视基地,震撼场景令众人驻足。二十层的空间被分割成不同主题的智能摄影棚:科幻片场的机械臂群精准操控巨型机甲道具,古装片场的AI灯光系统能模拟出二十四节气的日照变化。“看到这个量子动作捕捉矩阵了吗?”技术人员指着布满天花板的传感器,“演员的每个细微动作都能被0.01毫米级精度捕捉,连衣服褶皱的飘动都能实时渲染。”
陈凯歌摘下眼镜擦拭,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们竟然把敦煌壁画的色彩算法融入到古装剧调色中?”华宜导演点头笑道:“我们研发了‘文化基因库’,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设色到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都能转化为可复用的影视素材。”一旁的冯小刚摩挲着智能分镜台,低声感慨:“这设备,比我们在星宁用的还先进半代。”
在会议室,双方团队展开数据交锋。华宜展示的财务报表令人咋舌:通过智能选角系统,新人演员的试镜成功率提升300%;区块链票房分账技术,让投资人回款周期从半年缩短至72小时。“我们的虚拟制片系统已申请287项专利。”王中磊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星宁众人,“下个月,我们将开放部分技术接口,打造影视科技联盟。”
这场看似友好的交流,实则暗潮汹涌。返程车上,张艺谋调出星宁影视的内部数据:“我们的量子虚拟拍摄市场占有率下滑7%,华宜新推出的‘元宇宙选角’功能,吸引了不少新人签约。”陈凯歌皱眉道:“他们的地下室影视基地,完全可以替代横店的实体片场,这是要革传统影视的命。”
当晚,星宁集团紧急召开董事会。沈知意将华宜的技术资料投影在穹顶:“他们用一年时间完成了我们三年的布局。”她轻点屏幕,调出星宁的应对方案,“启动‘星辰计划’——投资百亿建设全球首个量子影视城,将拍摄、制作、宣发全部纳入元宇宙生态;同时收购AI编剧公司,用大数据预测观众喜好。”
更具冲击力的是人事调整。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三人的身份牌更新为“导演兼总经理”,除了拍摄分红,还将参与子公司的战略决策。“从今天起,你们不仅要拍出好电影,更要打造能颠覆行业的商业模式。”沈知意将虚拟股权证书推到三人面前,“华宜的崛起,是提醒我们——在科技赛道,容不得半点懈怠。”
2010年的影视圈,星宁与华宜的双雄格局正式形成。当华宜宣布与好莱坞六大制片厂建立技术合作时,星宁同步推出“全球青年导演孵化基金”;华宜的虚拟演员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星宁的脑机接口拍摄技术则在戛纳电影节引发轰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两家公司如同并驾齐驱的战马,共同将影视科技推向新的纪元,而最终的胜负,或许只有时间能够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