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7日,深圳罗湖区的老牌地产商会所里,红木圆桌旁烟雾缭绕。十几位传统地产富豪围坐在一起,面前摆放的不是往常的红酒,而是平板电脑上关于京城星宁别墅区的新闻报道——\"海外资本扎堆入驻,区域经济产值突破2000亿\"的标题格外刺眼。
\"这简直是疯了!\"一位地产大佬猛地拍桌,震得茶杯里的普洱溅出杯沿,\"一栋别墅五年就能回本?哪有这种道理!\"
\"听说那个神秘女富豪才28岁,带着两个妹妹把整个行业搅得天翻地覆。\"另一位捻着佛珠的老板语气酸溜溜的,\"我们辛辛苦苦干十年,还不如人家一个别墅区的收益。\"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359.9亿身家的女富豪沈雅婷推门而入。她身着藏青色真丝旗袍,耳坠上的翡翠在灯光下泛着幽幽光泽,气场瞬间镇住全场。作为沈知意的小姑,她刚结束与星宁集团的视频会议,指尖还残留着平板电脑的余温。
\"各位,\"沈雅婷优雅地坐下,从香云纱手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我刚和星宁地产达成合作。\"她将智能建造方案推到众人面前,纳米混凝土配方、AI建筑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在纸张上铺开,\"知意说得对,传统地产的时代正在落幕。\"
会所里一片哗然。有人冷笑道:\"沈总,你家侄女的概念确实新潮,但落地成本得多高?\"
\"高投入才有高回报。\"沈雅婷调出手机里的对比数据,\"改造后的第一个楼盘,建筑周期缩短40%,维护成本降低65%。更重要的是,房子还没封顶就被海外买家预定一空。\"她放大屏幕上的销售数据,订单金额后面一连串零刺得众人眯起眼睛。
当天深夜,沈雅婷的私人飞机降落在京城。她直奔星宁集团总部,在70层办公室见到了沈知意。落地窗外,星壹号、星贰号别墅区的光伏板在夜色中如繁星闪烁,与cbd的霓虹交相辉映。
\"小知,这次真得谢谢你。\"沈雅婷将温热的普洱茶推到侄女面前,\"食品公司的智能生产线刚回本,地产又赶上这波风口。\"她指着平板电脑上的新项目规划,\"我打算在深圳打造智能养老社区,用你的健康监测系统和无土栽培技术。\"
沈知意调出城市大数据模型,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图在屏幕上亮起:\"小姑,深港两地的土地资源稀缺,智能建造能将空间利用率提升300%。\"她轻点虚拟按钮,三维建筑模型拔地而起——垂直农场与空中花园交错,每扇窗户都是可发电的透明光伏板。
两人正讨论时,沈宁抱着财务报表匆匆赶来。24岁的她已经褪去青涩,黑色西装下的气场与姐姐如出一辙:\"姐,迪拜王室追加了50栋别墅的订单,要求增加沙漠生态调节系统。另外,深圳那边的地产商......\"她意味深长地看向沈雅婷,\"有一半以上想和我们谈智能改造合作。\"
沈知意唇角扬起自信的弧度。她走到巨型屏幕前,调出全球地产市场数据:传统房企的股票持续下跌,而星宁系企业的市值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涨。\"这只是开始。\"她的指尖划过虚拟地球,东京、纽约、悉尼等城市相继亮起红色标记,\"智能建造不是选择,而是所有地产商的必修课。\"
第二天,沈雅婷带着星宁科技团队飞回深圳。当她的劳斯莱斯驶入自家地产集团时,等候已久的高管们蜂拥而上。\"董事长,那些老牌房企都在打听智能建造的事!\"市场总监举着平板电脑,\"连阿深商会的人都想约您吃饭。\"
沈雅婷望着窗外的深圳湾,海风掀起她的发丝。远处,星宁集团协助设计的智能写字楼正在封顶,无人机群穿梭在塔吊之间。她打开手机,给沈知意发了条消息:\"小知,这阵风,咱们要让它刮遍全中国。\"
而此刻的京城,沈知意站在星贰号别墅区的观景台上。她看着沈舒和王思聪在智能健身房里调试新研发的量子传感器,听着别墅群里传来的机械臂运作声,心中勾勒着更宏大的蓝图——当智能建造从高端住宅走向城市基建,从一线城市蔓延到全球,这场由星宁集团掀起的变革,终将重塑整个地产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