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1日,深秋的北京裹着寒气,清华园宿舍的暖气却烘得人面颊发烫。沈知意盘腿坐在上铺,二叔送的笔记本电脑在膝头泛着冷光,屏幕上跳动着港股实时行情与K线图。她推了推眼镜,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沈姐,真要入市?”苏睛抱着枕头凑过来,发梢还沾着刚洗完澡的水汽,“港股波动太大了,万一……”话没说完,陈默已经抱着台式电脑主机闯进来,额头沁着汗珠:“我把实验室的数据分析模型拷过来了!用咱们开发的AI预测系统,胜率能提升30%!”
林婉清也跟着挤进来,手里攥着一叠打印好的金融报告:“我查了港城回归后的政策导向,基建、科技板块潜力巨大。不过……”她突然压低声音,“听说国际炒家正在做空港股,风险极高。”
沈知意合上电脑,目光扫过室友们年轻而坚毅的脸庞。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每个人身上镀了层银边。“还记得我们开发的跨境交易系统吗?”她打开投影仪,港股市场的全息地图在墙上展开,“那些代码不仅能连接商户,也能成为我们在资本市场的武器。”
周雨薇突然举起手:“我相信沈姐!咱们的算法连老字号的库存都能算得精准,还怕玩不转股票?”她的话点燃了气氛,众人纷纷掏出存折和银行卡——每个人60万的存款,是星火团队用代码与智慧换来的底气。
深夜的实验室灯火通明,二十几台电脑组成的数据矩阵嗡嗡作响。沈知意将笔记本电脑接入主服务器,用德语与德国的金融专家进行视频会议,又切换日语与东京的分析师探讨汇率走势。陈默编写的AI交易程序正在实时抓取全球新闻,通过语义分析预测市场情绪。
“注意!长江实业出现异动!”林婉清盯着监测屏,声音发颤,“国际资本正在抛售,散户恐慌情绪指数上升27%!”沈知意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突然下令:“反向操作,全仓买入!”
交易大厅般的嘈杂声中,代码如子弹般射向港股市场。沈知意的笔记本电脑成了这场战役的指挥中枢,多语言指令与复杂算法不断输出。苏睛负责监控资金流向,周雨薇用设计文创产品的巧思制作风险预警图,就连平时负责后勤的大刘,也抱着bb机联络各路信息渠道。
黎明破晓时,港股大盘突然翻红。沈知意的笔记本电脑弹出最终结算界面——盈利2.3亿!实验室瞬间炸开了锅,陈默把帽子抛向天花板,林婉清激动得说不出话,苏睛直接抱住沈知意转圈。而沈知意只是安静地看着屏幕,耳边回响起小姑说过的话:“真正的投资者,永远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两台服务器算什么?”沈知意笑着举起U盘,“用这笔钱,我们能建自己的数据中心!”她调出阿深市分公司的规划图,“在港城设立证券分部,让星火的代码在资本浪潮中破浪前行。”
此时,沈知意的bb机震动,是沈宁从杭城发来消息:“星辰肉夹馍港股上市计划已启动,等你坐镇敲钟。” 她望向窗外渐亮的天空,突然意识到,那些在宿舍里熬过的夜、在实验室写过的代码,正化作千万行数据,在时代的浪潮中翻涌成势。
而那台立下汗马功劳的笔记本电脑,此刻安静地躺在桌上,银色外壳映着朝阳。它不仅是工具,更是见证者——见证着一群用知识武装的年轻人,如何用代码改写命运,在资本市场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