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22日,腊月廿一,杭城飘着细雪。沈家老宅张灯结彩,雕花木门上贴着沈舒歪歪扭扭写的春联,厨房里飘出酱鸭与八宝饭的香气。沈知意站在餐厅中央,望着满桌佳肴,却始终皱着眉头——本该负责操持家宴的李婶突然辞工,家中事务乱作一团,急需招聘新保姆。
“阿姐,门口的招聘启事都贴了三天了,就没个合适的。”沈宁抱着账本从书房出来,镜片上蒙着层白雾,“月薪一万八加五千奖金,这待遇在杭城算拔尖了,怎么没人来?”沈知意摩挲着口袋里的《人性的弱点》,想起书中“激发他人强烈的渴望”章节,目光落在正在偷吃糖霜的沈舒身上,突然有了主意。
次日清晨,沈家老宅门口的招聘启事焕然一新。泛黄的牛皮纸上,除了薪资待遇,还画着沈舒手绘的卡通图案:胖乎乎的厨师帽、冒着热气的饭碗,配文写着:“我们需要一位会讲故事的阿姨,能让小馋猫乖乖吃饭,能陪老爷爷下象棋,能把老宅变成温暖的家。”启事下方,还附了一张全家福照片,沈家人笑得灿烂,连大伯爷都罕见地咧开了嘴。
“这样能行吗?”沈宁将信将疑地看着姐姐。沈知意神秘一笑,翻开《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说,人们真正在意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这份工作带来的价值感。我们要让应聘者看到,在这里付出的不仅是劳动,更是情感。”
当天下午,老宅门环叮咚作响。第一位应聘者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她局促地搓着衣角:“我……我看启事上说要会讲故事,可我没什么文化……”沈知意递上一杯热茶,轻声问:“您小时候,母亲有没有给您讲过睡前故事?”妇人一愣,眼眶突然红了:“我娘总说,好人有好报……”
沈知意微笑着点头:“那就够了。我们家老爷子最爱听这些老故事,小舒也总盼着有人给她念童话。”她带着妇人参观老宅,特意停在摆满奖杯的陈列室前,“这些都是家人努力的成果,但再成功的事业,也需要温暖的港湾。您愿意成为这个港湾的守护者吗?”
三天里,沈知意面试了二十多位应聘者。她摒弃了传统的考核方式,转而关注细节:观察对方与沈舒互动时是否有耐心,陪大伯爷下棋时是否懂得谦让,甚至留意她们整理餐桌时的动作是否轻柔。有位年轻姑娘在整理书架时,主动将沈知意散落的商业书籍按类别摆放整齐,这个举动让她直接通过了初试。
最终选定的林阿姨,是个面容和善的南方女子。复试时,她看到沈舒打翻了牛奶,没有立刻指责,而是蹲下身轻声说:“小宝贝别慌,我们一起把地板变干净好不好?”沈知意注意到,她擦拭地板的动作像极了呵护一件珍贵的瓷器。
家宴当晚,林阿姨系着沈舒送的粉色围裙,穿梭在餐桌间。她给沈舒夹菜时会吹凉再递过去,陪大伯爷聊天时总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战争年代的故事,甚至用边角布料给沈舒做了个小兔子玩偶。当沈知意悄悄将红包塞给她时,林阿姨红着眼眶说:“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当保姆不是伺候人,而是成了一家人。”
这场特殊的招聘,不仅解决了沈家的燃眉之急,更让沈知意看到了人性智慧在管理中的力量。她将招聘过程整理成案例,在星宁工作室的管理层会议上分享:“我们总说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可财富需要用心经营。就像招聘保姆,高薪只是门槛,尊重、理解与情感共鸣,才是留住人的关键。”
夜深了,沈知意站在老宅天井里,望着漫天飞雪。林阿姨正在厨房熬着红枣粥,香气混着柴火味飘来。她翻开《人性的弱点》,在空白处写下:“商业的本质是与人打交道,而人心,永远是最值得投资的‘不动产’。”此刻,沈家老宅的灯火温暖而明亮,仿佛在诉说着: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在于能让多少人感受到被珍视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