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6日,京城的寒风裹着零星雪花,却挡不住王府井大街的热闹。“聚德斋”糕点铺门前排起了百米长队,顾客哈着白气搓着手,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橱窗里新推出的“抹茶流心酥”和“枣泥核桃糕”。玻璃上贴着醒目的电子价目表,滚动播放着当日销量:“累计售出3217份,好评率98.6%”。
沈知意带着星火团队的成员们挤过人群,刚进店门就被浓郁的奶香裹挟。王德发拄着拐杖迎上来,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出了花:“沈小姐!你们改造的智能排班系统太灵了!今天店里六个收银员同时接单,愣是没乱套!”他身后,孙子小王正指导店员操作自助点餐机,屏幕上跳跃的订单数据与后厨飘出的甜香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王掌柜,咱们先找个地方坐下聊。”沈知意环顾店内,重新设计的明黄色灯光将古朴的木质柜台照得暖意融融,靠墙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糕点制作工艺的短视频。原本略显逼仄的空间,通过智能仓储系统腾出了客座区,几位外国游客正用蹩脚的中文向店员询问:“这个,是用传统工艺做的吗?”
在二楼包间落座后,王德发亲自端上刚出炉的玫瑰鲜花饼。酥皮层层叠叠,咬开时玫瑰酱缓缓流出,甜香中带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沈小姐尝尝,这是按照你们分析的顾客口味偏好改良的配方。”老人的声音里带着骄傲,“以前我们死守老方子,没想到加了西式烘焙的黄油,反倒更受欢迎了!”
林婉清掏出笔记本电脑,调出聚德斋的销售数据模型:“王掌柜,您看,通过AI分析,我们发现年轻顾客更偏爱低糖、创新口味,而老主顾对传统工艺有执念。”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弹出对比图,“所以我们建议推出‘经典款+创意款’双产品线,既保留老字号的魂,又吸引新客。”
正说着,楼下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陈默探头张望,兴奋地喊道:“是咱们开发的‘集章换礼’小程序起效了!那位顾客集满十枚电子印章,兑换了限量版糕点礼盒!”众人纷纷起身围观,只见一位年轻姑娘举着手机,对着店员展示集章界面,周围顾客见状,也纷纷掏出bb机或诺基亚手机扫码参与。
“这还得多亏你们的‘数字橱窗’!”王德发指着楼下新装的透明显示屏,上面实时播放着后厨制作糕点的直播画面,“以前顾客总觉得机器做的没灵魂,现在看着老师傅手工揉面、雕花,反倒更愿意掏钱了!”他从怀里掏出账本,双手递给沈知意,“您看看,这个月利润比去年同期翻了五倍!”
沈知意翻开账本,密密麻麻的数字间,“员工培训基金”“非遗传承奖励”等新增项目格外醒目。她想起改造初期,王德发曾心疼地说:“装这些电子设备,够买多少袋面粉啊!”而如今,智能系统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老字号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王掌柜,我们这次来,还有个新想法。”苏睛打开投影仪,展示着3d设计图,“把店铺的地下室改造成‘非遗体验工坊’,顾客可以亲手制作糕点,还能通过VR设备观看百年前聚德斋的模样。”她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周雨薇补充道:“再结合线上直播带货,把聚德斋的名气打到国外去!”
说话间,服务员陆续上菜。除了传统京味菜肴,还多了几道创意点心——用分子料理技术制作的“云雾桂花糕”、印着聚德斋logo的巧克力。沈知意举起筷子,夹起一块造型精巧的“数字年轮酥”:“这道点心,就像咱们的合作——既有时间的沉淀,又有创新的锋芒。”
饭桌上,话题渐渐转向未来。王德发提议成立“老字号数字联盟”,让星火团队帮助更多传统商铺转型;陈默则提出开发通用版的零售管理系统,降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门槛;就连负责后勤的大刘也兴奋地说:“我老家的豆腐坊要是能用上这些技术,肯定也能火!”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聚德斋内却暖意融融。沈知意看着忙碌的店员、欢笑的顾客,以及墙上“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匾额,突然意识到:星火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让老字号在新时代重获生命力的火种。当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相遇,舌尖上的美味,终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离店时,王德发执意要给每人塞一包糕点礼盒。沈知意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王掌柜,这些就当是我们给店铺增加的‘额外收入’吧!”老人哈哈大笑:“你们带来的何止是收入,是让老字号再活一百年的希望!”
夜幕降临,沈知意站在王府井大街的霓虹灯下,看着星火团队成员们嬉笑着走向实验室。雪花落在肩头,很快融化。她打开bb机,宿华发来消息:“湘西腊肉厂用你们的系统,订单排到了半年后!” 这一刻,她突然明白: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每一次传统的重生,都是星星之火汇聚成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