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三人在离开小村以后,距离今日已有三月之久,这三个月内,一先生一直在为两人讲解道术的运用,二人受益匪浅,临近小镇,见天色已晚便走进一家旅社,客栈老板很是热情招呼伙计帮他们拿了行囊,并为他们安排好了的房间
到了用餐时候,伙计来请二人下去用餐
堂食中,伙计给师徒三人端上了三碗糯米饭配上白糖,并做了几个蔬菜,以及一碗豆腐,这是一先生特意嘱咐的
刚上来不久有才和小宝便狼吞虎咽起来
一先生则捧起米饭细嚼慢咽,看似平静,但耳朵却是在来回摆动,原来在使用道术听着不远处的八卦
路人甲:“王大最近镇上都在传的事,你听说了没有”。
路人乙:“张小,你说的莫非是镇上的刘郎中家的传闻”
路人丙:“他不是神医吗?”
路人乙:“对,对对,就是他,这段时间去他家看病的人,病是好了,但这身子骨却虚弱了不少”
路人丙:“莫非是……”
路人甲:“何止是体虚,我还听说有人回到家中不久就去世了”
路人乙:“何止,我还听说刘郎中有龙阳之癖,常常将人叫到后院”
——
一先生后面没有在听,因为越听越不对劲,他眉头微皱。他决定亲自去刘郎中家一探究竟。
饭后,师徒三人来到刘郎中家,发现刘郎中正在为一位病人把脉。病人面色苍白,气息微弱,看起来十分虚弱。
一先生仔细观察,发现刘郎中虽然表面上镇定自若,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焦虑和不安。
一先生拿出八卦镜在眼前一晃,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异常,原来在刘郎中家的后院,有一个身穿寿衣、面色苍白的女人正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身体僵硬,这人正是刘郎中的母亲,这个女人其实早已去世,但是她的灵魂并没有离开身体,而是化作了阴尸,看似像常人一样活着
(阴尸是指那些死后灵魂没有离开身体的尸体,通常是因为死者生前有强烈的执念或怨念,导致灵魂无法安息)
一先生并没有立刻揭穿刘郎中的秘密,而是决定先了解事情的真相。
他悄悄来到后院,拿出符箓,随后用桃木剑一甩,符箓被轻轻抵在了阴尸的额头,随后利用追魂术,看到:原来刘母生前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对刘郎中疼爱有加。她的去世,刘郎中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便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术,强行将母亲的灵魂留在体内,化作阴尸。
画面中,刘郎中低声哭泣着:“娘,孩儿不孝,不能让您入土为安。但孩儿实在舍不得您离开,只能出此下策。”
后面的画面便是,刘郎中为了维持母亲的阴尸状态,时常从病人身上抽取血液,喂养母亲,他心中一沉,意识到刘郎中已经渐渐走上了邪路
一先生回到前厅,对刘郎中说:“刘郎中,我们有些事情想和你谈谈。”
刘郎中脸色微变,但强装镇定,和身边的几位病人交代了一下,便说说:“几位道长,请随我来。”
师徒三人跟随刘郎中来到后院。
一先生开门见山地说:“刘郎中,你母亲的状况我们都知道了。你这样做,不仅违背了医德,也违背了天道。”
刘郎中听后,泪流满面,跪倒在地,说:“道长,我舍不得我娘,我不能让她离开我,求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我们”
一先生叹了口气,说:“刘郎中,你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人死不能复生,你这样做,只会让你母亲无法安息,也会害了更多的人,这样吧,我让你们母子见上一面”
一先生让小宝给刘郎中开了天眼,随后在阴尸后背轻轻推了一下,刘母出现在刘郎中的视野里
—
好在刘母成功开导了刘郎中
随后便是开坛做法,在往生咒的作用下,刘母的灵魂渐渐离开了这里,化作一道光芒,消失在空气中
刘郎中看着母亲的身影渐渐消失,悲痛欲绝,但他也明白,这是母亲最好的归宿。
他向一先生磕头谢罪,说:“道长,我错了。我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一先生扶起他,说:“刘郎中,你虽然犯了错,但念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我们不会报官,但你必须答应我,以后要行医济世,弥补自己的过错。”
在这后,师徒三人便在刘郎中这里住了下来,对于他的医术,一先生比较好奇,打算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