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仙桌前的攻心战
清早的当铺刚卸门板,柜台后头的朝奉爷捧着紫砂壶嘬茶。外头进来个裹着补丁袄的汉子,怀里揣着祖传的翡翠扳指,还没开口先矮了半截身子。朝奉眼皮都不抬,伸出两根指头捏住扳指,嘴里蹦出八个字:\"石性太重,火气不足。\"
汉子急了:\"这可是乾隆爷赏给祖上的!\"
朝奉冷笑一声:\"虫吃鼠咬,光板没毛——当不当?\"
最后汉子攥着三吊钱抹泪出门,那扳指转头就被贴上\"和田籽料\"的标签,躺在铺子最显眼的格子里。
您瞅见没?这就是当铺朝奉的看家本领,三句话能把金疙瘩说成土坷垃,活活气死当东西的人。好比现在二手车贩子,指着划痕说\"战损成色\",摸着真皮座椅叹\"岁月包浆\",听得人恨不得倒贴钱请他收车。
二、黑话里的三把刀
第一刀:贬物先贬人
\"虫吃鼠咬\"这话最毒,明着说物件有瑕疵,暗里踩人脸面。您带着传家宝来,他偏说\"光板没毛\",听着像是骂街坊王寡妇家的瘸腿猫。
《扬州画舫录》里记着件真事:盐商后人拿唐伯虎的真迹来当,朝奉扫两眼就说:\"墨色浮,纸头脆,顶多算个'老仿'。\"其实心里门儿清,这是要逼卖家自乱阵脚。就像现在房产中介,进门先挑刺:\"户型不方正采光受影响\",先把房东说到心虚。
第二刀:行话筑高墙
当票上写的\"天书\"才是真功夫。\"袍\"代表衣服,\"袄子\"叫\"挡风\",玉器统称\"石头\"。曾经有个愣头青拿着当票去衙门告状,县太爷瞅着\"虫吃鼠咬破铜镜\"直瞪眼——这说的分明是前朝青铜鉴!
老辈人讲:\"朝奉的嘴,骗人的鬼。\"他们能把鎏金菩萨说成\"铜胎挂彩\",翡翠镯子叫\"绿石头圈\"。现在某些专家一个路数,把黄花梨说成\"降香黄檀\",哄得外行一愣一愣的。
第三刀:唱价如唱戏
柜台前永远演着双簧:朝奉扯着嗓子喊\"破棉袄一件——\",账房立马接\"写洋三块!\"其实暗地比划手势,三根手指是三十两,摸耳朵代表再加五成。
《清稗类钞》揭秘过这套把戏:有当铺伙计比划\"七\"字,客官以为是七两,其实是\"倒七\"——只给三钱!活脱脱像现在直播带货,\"家人们\"喊着\"赔钱送福利\",后台悄悄改销量数据。
三、老祖宗的反杀术
拆招第一式:装疯卖傻
苏州有个绸缎商被坑过,再去当铺就扮结巴。朝奉说\"光板没毛\",他瞪着眼:\"光...光什么板?我...我要当的是貂皮大氅!\"逼得朝奉不敢再玩文字游戏。这招现在也好使,遇到推销保险的拽专业名词,您就捂着胸口:\"大兄弟你说慢点,我心脏病要犯了。\"
拆招第二式:以黑治黑
嘉庆年间,京城混混\"铁嘴张\"专治当铺。拿着镀金镯子进门,张嘴就是:\"这可是'金包银跳脱',按行规得写'淡金镯一对'。\"朝奉碰上懂行的,立马赔笑改口。如今二手市场也这规矩,他喊\"伊拉克成色\",您就回\"起码得算叙利亚战损版\"。
拆招第三式:釜底抽薪
南京夫子庙摆摊的李老头有绝活:当东西前先找三家铺子探口风。朝奉说\"石性重\",他扭头就走:\"西街王掌柜可说这是'冰种起荧'。\"吓得朝奉赶紧改价。这招放现在叫\"多方比价\",任他吹得天花乱坠,您就一句:\"拼多多上才卖九块九。\"
四、门槛精现形记
茶馆钱掌柜爱讲古:\"真正的高手在民间。\"有年寒冬,丐帮长老拿着破碗进当铺,朝奉刚喊出\"缺沿少底\",老头突然用碗敲柜台:\"您可瞧仔细喽,这'八方来财碗'底刻着前朝官印!\"第二天当铺门口就贴出告示:\"本月慈善赈灾,典当利息减半。\"
您看《醒世恒言》里施复卖绸缎,遇上压价的就说:\"隔壁赵员外等着收呢。\"古今道理相通,对付认知降维就得\"借力打力\"。就像现在买手机,店员吹嘘\"纳米镀膜防抖技术\",您掏出淘宝详情页:\"这不就是塑料壳贴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