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
南锣鼓巷老少通吃的孩子王何雨弦,今天也是吃瘪了。
小家伙一点不鸟他,逗了没两下,直接扯着嗓子哭嚎起来。
一点都不可爱!
不好玩,不如棒梗好玩。
“嘿嘿……一大妈您看这事闹得,那什么……我先回去了哈。”
逗孩子逗了个寂寞,何雨弦干笑两声,逃也似的跑来了。
“嗷~不哭不哭,哥哥跟你玩呢。”
一大妈笑了笑,并未有任何生气,抱着孩子轻轻悠了几下哄了起来。
小孩子嘛,哭闹是正常的,哄哄就行。
……
回到家,不出意外,铁将军把门。
“这疯丫头,真是一会儿都不在家待。”
有时候何雨弦也挺纳闷的,雨水跟个假小子似的,每天又跑又跳,一刻不得闲,怎么就瘦不下来呢。
难道真的是吃的太强了?
刚才回来的时候在胡同口内见到,这会又不知道跑哪疯去了。
掏出钥匙将门上的锁头拧开,推门而入,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什么情况?怎么比外边还冷?”
点心匣子放桌上后,搭手摸了下烟筒管子,
凉的。
不应该呀,现在不过才九点,以往这个点何雨柱不过刚去轧钢厂上班。
就算早上做完饭忘记封火,也不至于一点暖和气没有吧?
疑惑归疑惑,还是先把炉子升起来再说吧。
他虽然不怕冷,但谁不喜欢在更舒服的环境下待着呢。
再说,这万一一会儿有人过来串门,发现他们家大冬天的不点炉子,再以为他们家活不起似的。
好的不灵坏的灵。
何雨弦刚这么想,后脚家里就有人来串门来了。
叩叩~
“弦子,嫂子进来了哈。”
在门上轻敲两下弄出点动静后,秦淮茹直接抱着棒梗进了屋里。
一进屋,人傻了。
这和她想的不一样呀。
原本秦淮茹是在自家窗户里看到何雨弦回来,想着抱着棒梗过来坐坐的。
何家舍得烧煤呢,屋里暖和不说,水也好喝,闲着也是闲着,过去歇会儿呗。
一进门就发现了不对劲,跟她家一个温度,待时间长了,能把大鼻涕冻出来。
‘这是怕我过来串门,故意不升炉子了?’
就在秦淮茹想着要不要找个由头回家时,何雨弦说话了。
“是贾嫂嫂呀,进来看地方坐吧,我先把炉子升起来。”
何雨弦用火钩子把炉盖掀开,捅咕了几下,发现炉子里面的煤球烧的是一干二净,一点火星子都没留下。
直到把底下封口的小簸箕抽出来,这才明白炉子怎么灭了。
只见小簸箕里,赫然还有昨天中午吃剩下的山里红籽呢!
这是昨天雨水她们吃完后,图省事,直接扔里面的。
合着昨天中午他出门后,炉子就没人动过。
怪不得灭了呢。
“贾嫂嫂,我大哥昨晚上没回家?”
突然的询问,使得秦淮茹愣了一下,茫然的说道:“不道啊,这我还真没注意。”
也是,秦淮茹眼里除了棒梗就是贾东旭,平白无故的去注意何雨柱干什么。
算了,先生炉子再说吧。
可说到升炉子,还真有点难住何雨弦了。
不是不会升,只是空有法子,不好施展呀!
在火葬场上过班的都知道,煤球这玩意耐烧,但不好着。
简简单单几张报纸可引不着,得用柴火烧。
等用木柴把炉子烧的通红后,再碰几个煤球就去,准着。
柴火有的是,就是小叶紫檀都有。
但那不是在小世界内藏着呢吗,秦淮茹就在一旁盯着,这让何雨弦怎么往外拿?
算了,还是用点省事的法子吧。
何雨弦把小簸箕里的炉灰倒在一旁的用来装门装废料的铁皮桶里,又从煤框里捡了四五个新煤球。
“贾嫂嫂,你先坐会儿,我去别人家换几个煤球。”
刚准备端着小簸箕出门,被秦淮茹喊住了。
“弦子,等一下,嫂子就在这呢,哪用得着去别人家换。”
说着,站起来把棒梗放桌子上,走过来将何雨弦手里的簸箕接了过去。
“你帮着看会棒梗,嫂子回家里换几个烧着的煤球。”
随后,端着小簸箕便出门了。
新煤球换烧了一半的煤球,找谁换不是换,这是纯赚的无本买卖呀,便宜别家,不如便宜自己家。
要不然人家秦淮茹会过日子,有好事第一个想着自己家。
看着匆匆离去的秦淮茹,何雨弦也是乐的清闲。
转头看向桌子上的棒梗,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小家伙也忒皮了点,眨眼间的功夫已经翻身爬了起来,闻着味向桌上的点心匣子爬去。
何雨弦倒不是怕棒梗偷吃,这么小一人,匣子上的草绳他都不一定解得开。
主要是点心匣子放在桌子边缘的地方,小家伙这么动啊动的,眼瞅着就要把点心匣子挤下桌子。
照着这个架势,下一步人也就该掉下去了。
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去,不得把棒梗的小脑袋摔成尖尖的?
“死道破!”
何雨弦三两步冲过去把棒梗抱了起来,顺带着把即将掉落的点心匣子收进小世界内。
看不见了,这下不馋了吧?
突然消失的香香,急的小家伙小手胡乱的挥舞着,“啊呜啊呜”直叫。
但再怎么闹腾也是没用,何雨弦自己都没吃呢,还能先让别人吃不成。
突然,馋急眼的棒梗,嘴里冷不丁蹦出来俩字“叭叭……”
哈哈!
何雨弦不由笑出了声。
此子未来可期呀!
“乖儿子,再叫一声,再叫一声爸爸,爸爸给你拿糖吃。”
还是熟悉的配方,在酸三色的诱惑下,棒梗哼哧两声,还真又喊了出来。
“叭叭”
哈哈哈……
不怪贾张氏逢人就夸自己大孙子“打小就聪明”。
这是真聪明呀!
何雨弦说到做到,这次真把糖果递到了棒梗手里。
小家伙拿到糖果后,第一时间就往嘴里塞,擒着外边那层玻璃纸舔着。
就换个煤球,用不到了多大功夫。
两声“叭叭”的时间,秦淮茹端了小簸箕回来了。
去的时候五个煤球,回来了仨,不用说,少的那俩煤球肯定被贾张氏吃了。
秦淮茹或许是有些不好意思,脸红扑扑的,进屋后也不说话,低头忙前忙后,把炉子生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