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面对这种恶意习惯了,许情听到提问后依然面带微笑,轻声道:“这个你需要问导演了,我也很想知道。”
林枫立马接话:“等电影上映时,大家就会发现许情形象与气质跟剧中人设特别吻合。而且在我们三家出品方面试女主角时,许情对女主角的理解和演绎得很成功,最后我们三家一致认为这就是最合适得人选。”
其实有个屁的试镜,就是走个过场,但是林枫这么说出来就特别可信,因为这里面还有港资。
接着就问了些常规的什么时候开机、在哪拍摄、什么时候上映等问题,让林枫意兴阑珊。
发布会很快结束,林枫并不想现在就拿出爆点,毕竟距离上映还有好久,现在只是一个广而告之的宣传,顺带的提一嘴《三只猴子》。
发布会结束后,黄小明找到了林枫:“我问过了昆和祖风,祖风没问题,愿意签进美亚仑,但是昆说已经答应荣信答的李晓婉了,不能失信。”
林枫没有意外,前世陈昆也是早早地进入荣信答,并被李晓婉力捧,很快就成为内地一线小生,按他的前世路走也好。
“没事,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荣信答也算大公司了,说不定昆加入发展得更好。”林枫说道。
两人一起朝办公室走去,林枫边走边说:“等几天,忙完这两天我将大家约出来见个面。”
“行,你先忙,到时你约好了跟我说一声,我来安排。”
第二天,发布会的消息媒体就报道出来,但是除了新浪和网易,其他媒体基本就是在角落一笔带过,这还是收了车马费的结果。
主要原因还是天恩或者说林枫还不够强大的结果,也许这才是常态。
反观新浪等网络媒体,则是给予头条待遇,当然报道的主要目标还是刘得华,其次是《三只猴子》冲击戛纳。
这时候林枫突然意识到,自己熟悉的网络时代可能很快要到来了。
“我希望公司成立一个网络小组,主要负责与网站对接宣传,引导舆论方向、宣传期间话题炒作等。”林枫想到就做,直接跟李小萍提要求,这其实就是后世的水军。
“有必要吗,现在上网的人没多少的,这样是不是得不偿失。”李小萍也有自己的顾虑,毕竟这是要花成本的,作为管理者考虑投入产出并没有错。
现阶段,国内计算机数量只有三百多万台,而且大部分是用于科研或教学。网民数量满打满算也就八百多万。
“我们要将目光放长远一点,况且开始时也不需要多大规模,但是必须做。”
然后林枫又将后世所知道的一些经验跟李小萍说了说。
“林枫,你不去搞宣传可惜了了。”
“好了,抓紧时间做吧。对了,尽量跟那些门户网站打好关系,特别是新浪。”
“放心吧,这个我还是晓得的。”
......
时间很快到了4月11日,这天新浪网的一条消息在娱乐圈投下了一枚炸弹:第5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出炉了。
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共22部作品入围,其中国内作品有两部,分别是:陈诗人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和林枫导演的《三只猴子》。
陈诗人作品入围大家并不意外,毕竟陈诗人的《霸王别姬》获得了国内唯一一个金棕榈奖,再次入围,只能说明他的水平高。
但林枫却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林枫是谁?他只拍过一部电影,还是青春商业片,几乎是在鄙视链最底层的类型了,但第二部就入围戛纳了?刚刚在发布会上吹的牛皮这就实现了?他还是个大三的学生,这不科学啊。
不管外界怎么想,新浪的冯源看着眼前的屏幕嘎嘎笑。
冯源就是发布会时采访林枫的新浪记者,当时听到林枫说出冲击戛纳后,这些天就一直盯着戛纳官网,本想打脸林枫的,但没想到真的入围了,这也是新浪第一时间强发头条的原因,冯源这个月的奖金又得涨。
冯源第一时间打电话到了天恩传媒,想要采访林枫。
林枫想了想就同意了,有时交好记者也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
就在戛纳公布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的第三天,新浪网发出一篇关于林枫图文采访的封面新闻:《了解不一样的80后导演-林枫》。
这篇采访非常具有当时网络采访的特点。
记者:林导你好,我是新浪网记者冯源。首先恭喜你的电影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现在的心情如何?
林枫:谢谢。刚知道入围时非常开心,但现在已经平复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忙,没工夫沉浸在喜悦里。
记者:第一次入围戛纳,林导你这么快就平复了吗?
林枫:确实已经平复了。另外,确切地说,这不是我第一次入围。关注过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曾经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获奖短片叫《黑洞》。
记者:啊?你的第一部电影不是《那些年》吗?
林枫:哈哈哈,看来冯记者刚接触电影圈不久吧。准确地说,《那些年》是我的第一部长片,其实之前还有两部短片都获奖了。
记者:我以前是财经记者,确实不太清楚。相信广大网友都很想知道,能给我们说说吗?
林枫:当然。刚刚说的《黑洞》是我的第一部短片电影,还有第二部也是短片,叫《等待》,获得第4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记者:天啊,原来林导已经取得如此成绩。这么说你获得短片金棕榈时还没成年。简直不可思议。
林枫:是的,那时十七岁。
记者:那你觉得这次的电影能获奖吗?
林枫:我当然希望能获奖,而且我对自己的电影质量非常有信心。
记者: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电影到底说的是什么吗?《三只猴子》?看片名我有点迷茫。
林枫:哦,这里的三只猴子说的其实是不听、不说、不看的那三只。
记者:哦,这个我知道,我家还有那三只猴子的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