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怎么准备?”
白冰言苦笑一声,走到桌边给自己倒了杯凉茶,一口饮尽,才接着说道:
“这大炎的科举,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算术农耕,无所不包,却又没有个明确的范围,更没有历年考题可以参考,除了死记硬背积累底蕴,还能如何?”
他放下茶杯,清脆的瓷器碰撞声在房间里回荡,带着一丝无奈和焦虑。
赵阳环顾四周,其余几人也是面色凝重,显然对这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毕竟,这大炎的科举,与大唐截然不同。
“是啊,”一位名叫李淳风的学子叹了口气:
“我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自认对经史子集颇有心得,可如今到了这大炎,却感觉自己像个初学者一般,心中没底啊!”
他说着,搓了搓有些发汗的手心。
赵阳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的阳光洒进屋内,带着一丝凉意。
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倒是为这略显紧张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生气。
他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众人,问道:
“那如果……我是说如果,这次科举没考上,你们是打算回大唐,还是继续留在大炎?”
这个问题一出,房间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刚才还你一言我一语的众人,此刻都陷入了沉默。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显得格外清晰。
马周原本正低头整理着书籍,听到赵阳的问题,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白冰言手中的茶杯,不知何时停在了半空中,茶水顺着杯沿缓缓滴落,在地面上晕开一圈小小的水渍……
“我……”马周刚开口,却又停了下来,似乎在斟酌着什么。
马周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起来,像是做出了某个重要的决定。
“若是不幸落榜,我便留在大炎,开馆授徒,潜心研究。
我观大炎的器械,巧夺天工,远胜大唐。
我欲探究其中奥妙,造福百姓。”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白冰言放下手中的茶杯,杯底与桌面轻碰,发出一声脆响,打破了房间里短暂的沉默。
“回大唐?”他嗤笑一声,“我为何要回去?大唐的科举,名额有限,世家子弟早已占据大半,寒门子弟如我,纵使学富五车,也难有出头之日。
再者,如今大唐物价飞涨,世家大族操纵市场,囤积居奇,百姓苦不堪言。
我等寒门子弟,纵使金榜题名,又能如何?俸禄微薄,难养家小,更遑论为国效力。”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窗外,语气中带着一丝向往,“而大炎,人人平等,官吏清廉,百姓安居乐业,更有这新奇的物理学、算学,令人大开眼界。
我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就算科举不中,我也要留在此地,为大炎的建设添砖加瓦。”
赵阳听着两人的话,心中也渐渐有了决断。
他走到桌边,拿起茶壶,为自己倒了一杯茶,茶香袅袅,沁人心脾。
他轻抿一口,感受着茶水的温润,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看来,诸位对大炎皆是心生向往……”
李淳风捋了捋胡须,目光炯炯:“我醉心于天文历法,本就无意仕途。大唐昏聩,不重视科学,我空有一身本事却无处施展。
大炎重视科技,陛下更是礼贤下士,我愿留在大炎,为大炎的天文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名叫薛仁贵,瓮声瓮气地说道:
“俺不识字,但俺会打仗!大炎兵强马壮,俺想留在大炎,当个将军,保家卫国!”
另一个略显瘦弱的青年,名叫陆东篱,轻咳一声,细声细语道:
“我痴迷于农耕之事,大炎的农耕技术远超大唐,我愿留在大炎,研究新的农耕技术,造福百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原本对科举的焦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他们发现,读书不只有科举一条路,他们还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大炎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赵阳环视众人,心中豪情万丈。
他举起茶杯,高声道:“诸位,我等虽来自大唐,但如今已是大炎子民!我等愿为大炎陛下效力,为大炎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
“为大炎陛下效力!”众人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照着他们坚毅而充满希望的目光。
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才能,但此刻,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大炎!
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到来。
考场设在皇宫广场,旌旗飘扬,鼓乐齐鸣。
考生们身着统一的白色长衫,排队进入考场。
赵阳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考场。
考场内,气氛庄严肃穆,考生们屏息凝神,奋笔疾书。
赵阳拿起毛笔,蘸饱墨汁,目光落在试卷上,嘴角微微上扬……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考场的宁静。
一个士兵骑着快马,飞奔而来,高声喊道:“陛下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