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8月11日,杭城伍号别墅在暮色中散发着柔和的光。沈知意慵懒地陷在沙发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智能抱枕,屏幕上不断刷新着星宁地产在全球的项目进度。落地窗外,西湖的涟漪与远处智能建筑群的霓虹交相辉映,恍惚间竟似一幅古今交融的瑰丽画卷。
“在想什么?”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丁磊端着两杯现磨咖啡,在她身旁坐下,修长的手指划过她微皱的眉梢,“还在为海外项目的推广发愁?”沈知意接过咖啡,轻抿一口:“丁师兄,我们的智能建造模式已经在国内创造了奇迹,但如何让它真正在全球生根发芽……”
丁磊笑着打开全息投影,世界地图上,星宁地产的项目如繁星般点亮各大洲:北美西海岸的生态社区、欧洲阿尔卑斯山麓的能源小镇、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智慧城邦。“你看,”他调出一组数据,“悉尼项目的光伏板发电量超出预期40%,柏林社区的无土栽培系统带动周边农业升级。这些成果就是最好的宣传。”
沈知意眼中燃起光亮,起身走向书房。量子电脑自动感应主人到来,穹顶投影出她构思已久的书籍框架——《未来人居:智能建造与可持续发展革命》。她指尖飞舞,将星宁地产的技术原理、运营模式、民生价值等内容一一录入,每一个章节都嵌入全息案例、动态数据与三维模型。
“联系全球十大出版社。”沈知意对AI助手下达指令,“告诉他们,若能将此书翻译成50种语言,在100个国家同步发行,我个人出资568万作为推广奖励。”消息一经发出,出版界瞬间沸腾。企鹅兰登书屋、施普林格等巨头纷纷抛出橄榄枝,承诺动用顶级团队进行全球宣发。
与此同时,星宁地产的海外分公司迎来一波又一波考察团。在迪拜,酋长亲自带队参观星宁沙漠生态社区,被光伏板与绿植交织的“科技绿洲”震撼;在巴西贫民窟改造项目现场,当地官员惊叹于智能建造如何在三个月内将破旧棚屋变为抗震节能住宅。“这不仅是建筑,更是改变社会的力量。”一位联合国官员在考察报告中写道。
网络上,#沈知意的未来之书#话题迅速登顶全球热搜。科技博主拆解书中的量子建造技术,财经专家分析地产新经济模式,普通网友则分享着自己对“会赚钱的房子”的向往。某海外论坛上,一位意大利建筑师留言:“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传统建造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
在杭城总部,沈知意的办公室不断响起视频通话请求。欧洲某国住房部长急切询问:“沈女士,我们想引进星宁模式建设百万套保障房,能否技术入股?”非洲联盟代表展示着沙漠治理规划:“希望用你们的光伏与无土栽培技术,在撒哈拉打造新绿洲。”
丁磊看着忙碌的沈知意,眼中满是骄傲。他轻轻将披肩披在她肩上,“别忘了休息。”沈知意转头一笑:“你看,”她指向窗外正在施工的新项目,无人机群与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的场景宛如科幻大片,“当这些技术真正普及,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买不起房的人,不会再有贫困地区的能源困境。”
一个月后,《未来人居》全球首发。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上,沈知意的影像向世界介绍:“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人类未来居住的解决方案。”在巴黎发布会现场,法国总统亲自为她颁发“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奖”;东京书展上,年轻建筑师们举着书高呼:“这是建筑界的《物种起源》!”
而在星宁地产的发源地——贵州、杭城、津海的社区里,居民们通过全息投影见证着这一时刻。外卖员李强抱着孩子,指着屏幕说:“看,这就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力量。”老业主张建国则在社区论坛写下:“从50万的房子到世界的认可,沈总让我们知道,科技的温度可以温暖每一个平凡的梦想。”
深夜,沈知意站在伍号别墅的露台上,望着杭城璀璨的夜景。手机不断弹出新书销售数据:首周销量破千万册,衍生课程在线学习人数突破2亿。丁磊走到她身边,二人的身影与远处的智能建筑群融为一体。“下一步打算做什么?”他问。沈知意望向星空,目光坚定:“让星宁模式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让‘未来人居’成为人类共同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