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3月15日正午,春日的阳光洒在杭城蜿蜒的河道上,沈知意驾驶着黑色奥迪车缓缓驶入城西科创大走廊。车载导航提示前方即将抵达目的地——一片占地千亩的待开发地块,远处青山如黛,与城市天际线相映成趣。她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收紧,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这里,即将成为她布局未来人居的新战场。
地产集团的高管团队早已在临时搭建的会议室等候。巨大的电子屏上,20期55层建筑群的3d模型缓缓旋转,150平至300平的户型图不断切换。“沈总,这地段毗邻阿里云谷和之江实验室,按市场价,每平至少要卖到8万!”市场总监眉头紧皱,“现在50万就能拿下70年使用权,这定价……”
沈知意轻点遥控器,画面切换成区域发展规划图:“各位,看看这里。”她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地铁线路、商业综合体和教育医疗配套,“传统地产追求短期暴利,而我们要的是可持续的价值增长。这套房子表面售价低,实则是把未来30年的发展红利提前让利给购房者。”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身着干练西装的堂妹——现任杭城市长匆匆赶来。她接过沈知意递来的方案,目光扫过关键数据:“姐姐的眼光还是这么犀利。市政府规划的‘未来科技城2.0’就在隔壁,这里的房子一旦建成,将成为承接高端人才的核心枢纽。”她转向众人,语气坚定:“我代表市政府承诺,将在交通、教育、产业政策上全力支持。”
沈知意示意技术人员调出收益模拟系统:“大家看,这套150平的房子,光伏板年收益可达6万,无土栽培系统产出价值3万。更重要的是,随着周边产业升级,租金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她在屏幕上划出一条陡峭的收益曲线,“十年回本,二十年收益翻十倍,这不是纸上谈兵。”
地产老板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质疑:“初期利润太薄,资金回笼太慢。”沈知意却笑着打开手机,展示贵州项目的实时数据:“三年前,我们在贵州也面临同样的质疑。现在呢?那些犹豫的同行还在啃老旧楼盘的存量市场,我们的智能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名片。”
堂妹补充道:“这套模式不仅能吸引人才,更能带动上下游产业。智能建造、光伏制造、农业科技……杭城的产业升级需要这样的标杆项目。”她看向沈知意,眼中满是信任,“姐姐的房子,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而是承载未来的移动印钞机。”
会议结束后,沈知意独自来到地块边缘。远处,塔吊林立的工地正在建设新的科创园区,年轻的程序员们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其中。她拨通了星宁建筑设计院的电话:“记住,杭城项目要融入更多江南元素。白墙黛瓦与光伏板结合,无土栽培架设计成苏式花窗样式……我们要让科技与人文在这里完美融合。”
当晚,杭城市政府官网发布公告,宣布与星宁地产合作打造“未来人居示范区”。消息一出,社交媒体瞬间沸腾。网友“@杭城土着”评论:“50万买70年使用权?这价格在郊区买老破小都不够!”但很快有业内人士分析:“沈知意的算盘打得精,这套房子自带造血功能,越住越值钱。”
沈知意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杭城璀璨的夜景。手机响起,是贵州社区的居民发来感谢视频:外卖小哥展示着新买的电动汽车,清洁工阿姨晒出孙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网约车司机骄傲地介绍自家的智能菜园。她嘴角上扬,给堂妹发去消息:“杭城,会是下一个奇迹。”
夜色渐深,钱塘江的浪潮拍打着堤岸。沈知意知道,这一次,她要在故乡的土地上,种下一颗关于未来的种子——用低价换取长远,用科技赋能生活,让每一套房子都成为改变命运的钥匙,让整座城市都涌动着创新与希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