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1月22日下午,阿台园区大厦90层的量子会议室里,沈知意将80亿台币的量子密钥卡推向前排的本地影视公司代表。机械臂自动展开资金流向图,金色的数据流如同血脉般注入《量子丝路》《梨园量子劫》等项目的筹备账户。“先启动拍摄,科技设备和AI团队随时待命。”她起身时,全息投影在身后勾勒出星宁影视的技术矩阵——量子摄像机、脑机接口训练舱、纳米级动作捕捉系统。
薪火计划:颠覆传统的薪酬重构
“我刚查了行业数据,”沈知意的声音带着锋芒,智能终端在桌面投射出对比图表,机械臂用红色激光标注刺眼数字,“流量明星片酬不及内地同行的三分之一,老牌歌手商演报价甚至不如网红主播。这不是市场问题,是规则需要重写。”她轻点桌面,机械臂立刻生成“薪火协议”模板:基础片酬提升至行业3倍,增设“科技贡献奖”,演员参与量子特效研发可额外分成。
某新生代演员在试镜间看到条款时,双手因激动微微颤抖。他的智能终端显示:若签约,首部电影片酬将从50万新台币跃升至200万,若特效创意被采纳,还能获得票房0.5%的分红。而在录音棚,当周杰伦的团队收到星宁递来的合作邀约,机械臂自动播放的演示视频里,量子声波技术能将他的嗓音转化为全息光影,在演唱会现场制造出“万人大合唱”的沉浸式奇观。
偶遇巨星:科技与情怀的碰撞
驱车前往星宁总部途中,沈知意的量子导航系统突然发出提示——前方路段因周杰伦车队临时管制。她摇下车窗,恰好对上后视镜里那双熟悉的眼睛。“周董!”她降下车速,机械臂自动将星宁影视的科技方案投射在车窗玻璃上,“传统拍摄限制了您的才华,看看这个——脑机接口作曲系统能实时捕捉您的灵感,量子全息演唱会可以让全球歌迷‘同台’合唱。”
周杰伦摘下墨镜,目光被画面中动态生成的乐谱吸引。机械臂同步推送数据:星宁的虚拟偶像业务已实现年营收百亿,其AI作曲算法曾助力某新人歌手登顶全球音乐榜。“有意思,”他嘴角勾起笑意,“改天去你的量子录音棚试试。”而此时,沈知意的智能终端已收到其经纪人的合作问询,机械臂自动生成专属合约条款。
降维打击:内地市场的虹吸效应
当晚,星宁影视的全球发布会通过量子卫星直播。沈知意站在全息舞台中央,身后机械臂组成的矩阵不断刷新签约明星名单:内地顶流小花放弃原有经纪公司,签约费暴涨5倍;国际影星携带团队入驻阿台,只为体验星宁的“量子演技训练舱”。“我们不仅提供高薪,”她的声音穿透量子通讯,“更给艺人掌控作品命运的科技权杖。”
某内地影视公司老板在监控室目睹自家艺人集体解约,愤怒砸向桌面:“星宁这是在挖墙脚!”但机械臂推送的分析报告却如冷水浇头——星宁的量子影视技术已将拍摄效率提升400%,成本反而降低20%。当传统剧组还在为场地、灯光发愁时,星宁的演员们正戴着脑机头盔,在虚拟场景中自由穿梭。
未来宣言:科技造星的新纪元
深夜,沈知意站在星宁总部的量子观景台,俯瞰着影视基地的灯火。机械臂组成的无人机群在空中拼出“薪火相传”的字样,而她的智能终端不断收到捷报:周杰伦工作室正式入驻,首个量子全息演唱会项目启动;首批签约艺人的片酬已通过区块链发放,附带的科技分红让他们的实际收入突破预期。
“这不是终点,而是颠覆的起点。”她对着全息通讯器说道,机械臂自动展开“造星2.0计划”:建立全球首个艺人科技学院,用脑机接口培养全能型数字艺人;开发“虚拟偶像自治系统”,让AI艺人拥有自主创作、商业谈判的能力。在这场由资本与科技掀起的风暴中,星宁不仅改写了影视行业的薪酬规则,更在重塑人类对“明星”的定义——未来的娱乐圈,属于掌握科技权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