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内院还真是一个不小的大院子,让三人的眼前为之一亮。
院子收拾得整整齐齐,院中有水井,而且是有井栏的水井,有曲径,有抄手游廊直到正房,有精致的石桌石凳,靠西墙还有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边的几杆修竹,此时依然翠绿。
有竹子呢,这是妈妈的名字,小哥俩喜欢。
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还有几棵树,如今都落了叶子,也很难猜测是什么花,什么树,白天佑猜测靠近竹子的可能是梅树,其它的都不知道 。
有花架,花架上的花叶子落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花,只剩下如绳索般的老干虬枝,盘旋曲折在花架上。
白天佑问:“这是什么花?”
小脚老太太叹口气:“是小少爷最爱的紫藤。”
院子面积大,院中有修竹有紫藤,白天佑和白天泽都觉得这院子是十分符合要求了。
正房是坐北朝南的青砖灰瓦房,屋脊上有瑞兽,屋檐下有雕花,门窗上都雕有精美的图案,古香古色。
正房一共有七间,中间是一个会客厅,会客厅东侧有门通往一个书房,会客厅西侧有门通往主卧,主卧还带一个小的衣帽间洗漱间。
其余东西各有两间房,四间房的面积都差不多,从里面的布局和家具看,还能看出原来里面住的是什么人,是年轻还是年老,是男的,还是女的,这四间房都带有独立的洗漱间。
东面厢房一共有六间,有一间厨房一间餐厅,两间女佣人房,还有一个柴房和一个储藏食物和粮食的储藏室,这个储藏室分为内外两间,里面应该是放粮食的,基本是空的,只在角落放着半袋玉米面和一点高粱米。外间有几个架子,也是空的,应该是存放蔬菜和腊肉一类东西的地方,有极淡的烟熏的味道。
西面厢房有两间,两间的开间都很大,一间里面是一排排的博古架,看来是个陈列室,另一间是仓库,放着各种暂时不用的东西。
令莫修染好奇的是,这些房间中都有家具,除了那些博古架上是空的,很多应该是摆放贵重摆件,或者挂画的地方是空的,其余的床啊,桌椅板凳,都是全的。
甚至厨房里,大灶铁锅,小灶火炉子马勺,水壶茶壶锅碗瓢盆都是全的。
正房的西侧有一个大角门,通往后院,后院也不小,有马厩和存放喂马的草料的棚子,以及放马车的棚子,马鹏子里没有马,车棚子里却有一辆散了架的旧马车。
后院的院子没有花树,但是有水井,有菜畦,如今还有几棵大白菜翠绿翠绿的站在那里,像是守卫菜畦的士兵。
这个四合院可以说符合大多数人对于四合院的想象。
白天佑和白天泽都觉得他妈一定能喜欢。
看好了,白天佑也不啰嗦,问小脚老太太:“奶奶,这房子是你的吗?想怎么卖?是只卖房子,还是所有的东西都带着卖?”
老太太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这个四合院,好像是在看光阴那一头的故事,她没有回答白天佑的问题,只是自顾自的说自己的话:“诶,那年月,他们这些人只能逃啊,逃得晚了,就要受罪了。”
“小少爷说,你们无儿无女的没地方去,就把这宅子给了你们吧。”
“小少爷托了人,没用一天就把房契写成了我的名字,都没写老头子的,小少爷跟着我长大,怕我受委屈呢。”
“我和老头子都是下人出身,往上好几代都是人家的下人,贫农,谁要来分我们的房子,我和老头子和他们拼命,这宅子才完好的保存下来了。”
“我寻思着,落叶归根,小少爷早晚回来,我无儿无女的要这宅子做什么,等他回来,还给他。”
“这么多年了,都没有音讯,老头子都等不及了,急着伺候老爷去了。”
“这个没福的老东西。这不,他刚走了,小少爷就给我来信儿了,听说我只剩一个人了,还打发人来接我了,说给我养老。”
.......
小脚老太太虽然说话很有条理,但是听别人的故事,总是要费一番思量,才能懂,最后结局是之前逃到港城的小少爷惦记她没人养老,找人打听她还守在老宅子里,老头子还死了,现在政策松动了,就派人来把她接走,怕她不去,还说生了孙子了,没人带,等着她去给看孩子呢。
接她的人已经来了,她这就急慌慌的卖房子,用她的话是:“在人家的地界上,挣钱哪有那么容易,自己把房子卖了,把钱带过去,多少能帮衬些。”
没有血缘关系的主仆情谊,历经沧桑也没有变。
比那些亲生的不孝顺的东西强多了。
小主人走的时候,能把宅子送人下人,下人能在扎样动荡的年代把宅子保护得没受一点损坏,小主人在港城还能惦记下人多年,一能通消息就赶紧来接,下人还要把卖了宅子的钱给小主人带回去。
这样美好的情感是在这个宅子发生的,这是一个祥瑞额宅子,一个有人情味的宅子,一个好宅子,白天佑买下的心更坚定了。
“老奶奶,我想你是应该所有的东西都卖了吧,因为带走也太不方便了。”白天佑问。
莫修染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陪伴,不参与小哥俩的购房行为。
“是啊,都卖,都卖了,紫藤花也带不走,别的有什么用呢,都是死物。”老太太的目光一会儿落向这里,一会儿落向那里。
“那您打算卖多少钱啊?”白天佑问。
“你们有多少钱?我想把宅子卖给你,我看你有眼缘,和我的小少爷当年很像,孩子,你有多少钱?”小脚老太太看着白天佑的脸,好像在看另一个人。
白天佑掏出白战煜给的那个存折,翻开看了看,上面是一万一千八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