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婚之后,王爷整日容光焕发,心情格外舒畅。就连皇帝,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下朝之后,都忍不住拿他打趣。从皇帝那揶揄的话语中不难听出,六王爷的新婚妻子,着实让这位年轻王爷动了真心。婚后,王府内外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殿试的日期日益临近,皇帝与王爷开始着手筹备,计划在月底前为天下学子举办这场盛事。
另一边,阿五、阿江,护送着赵亚楠的爹和婶娘他们踏上归程。一路上,吴老爹泪水涟涟。虽说女儿嫁入王府,不仅带回了丰厚的银钱,更让家族享尽荣光,但一想到女儿从此远嫁,孤身一人在陌生之地,他心中便满是不舍。
马车上,婶娘神色凝重,再三叮嘱着雪梅:“回去后,切莫在你爹娘面前多嘴。就说咱们来城里,是何三在这儿遇见了富贵人家,得了份差事,咱们只是来看看。千万不能把唤男的事说出去。”雪梅连连点头,怯声道:“娘,我晓得,绝不会跟爹娘、嫂子透露半个字。”见雪梅态度诚恳,婶娘这才稍稍放心,继续说道:“你瞧瞧,唤男给咱们置办的这些吃穿用度,哪样不是她的心意?若是咱们多嘴给她惹了麻烦,到时候咱们也得跟着遭殃。”生性胆小的雪梅听了这话,更是将叮嘱牢牢记在心里,不住点头应下。
婶娘轻轻抚摸着满车的礼物,心中感慨万千:“唤男虽不是我亲生女儿,可如今我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说着说着,眼眶不由得红了。想到王府规矩森严,日后怕是很难再与唤男相见,她心中更添几分惆怅。
金銮殿外晨光熹微,丹墀下三百余名举子按名次肃立,玉带金鱼与紫袍绯衣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随着钟鼓齐鸣,殿门轰然洞开,蟠龙柱上的金鳞在烛火中泛着冷光,皇帝负手立于御阶之上,冕旒随着动作轻晃,将满殿学子的身影割裂成细碎的光斑。
“王云峰——”鸿胪寺卿的唱名穿透寂静,身着月白襕衫的青年越众而出。他腰间玉佩轻响,三步一叩间气度从容,待抬头时,眉眼间的清隽让两侧观礼的大臣微微颔首。皇帝指尖叩击龙椅扶手,声音里带着几分赞赏:“朕观你策论,既有安邦之策,又含恤民之心,堪为甲等。可愿入翰林院历练?”云峰伏地谢恩时,殿外忽起一阵风,卷着阶前铜鹤的羽翎微微颤动。
“宣徐惊鸿!”随着鸿胪寺卿高亢的声音响起,人群中一名身着青衫的书生迈着沉稳的步伐,踏上白玉阶。徐惊鸿面容清俊,目光坚定,在丹墀前跪拜行礼。皇帝审视着手中的策论,微微颔首:“徐惊鸿,殿试策论见解独到,心系民生,堪为甲等。朕封你为翰林院编修,入值文渊阁,望你勤勉修书,日后为朝廷出谋划策。”徐惊鸿激动得浑身颤抖,叩首谢恩,“臣定当不负圣恩,殚精竭虑,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孙景辉!”又一声传唤响起,一个身形挺拔的书生疾步上前。孙景辉才华横溢,在殿试中表现出色。皇帝声音威严:“孙景辉,策论逻辑缜密,于军政之事颇有见地,赐为甲等。即日起,任兵部主事,望你整顿军务,为保我朝疆土安宁尽心竭力。”孙景辉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重重叩首,“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紧接着,“周明远!”一位面容憨厚的书生走上前,虽略显紧张,但眼神中透着质朴与坚毅。皇帝看着他的策论,缓缓说道:“周明远,策论中对地方治理提出诸多可行之策,赐为乙等,授知县一职,即刻赴任,望你造福一方百姓。”周明远心中满是感激,声音洪亮:“臣定当清正廉洁,实心任事,不辜负陛下重托!”
“李墨白!”一名气质儒雅的书生缓步上前,他的诗词在学子中颇负盛名。皇帝微笑道:“李墨白,诗词文采斐然,赐为乙等,入礼部,专司礼乐之事,望你传承文化,教化万民。”李墨白恭敬行礼,“臣遵旨,愿为弘扬礼乐文化竭尽全力!”
“王致远!”一位身材魁梧的书生阔步而来,他在策论中对边疆防御有着深刻见解。皇帝神色庄重:“王致远,对边疆事务分析透彻,赐为乙等,调往西北军营,协助将军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王致远热血沸腾,大声回应:“臣愿马革裹尸,扞卫疆土!”
“萧逸尘!”唱名声未落,已有侍卫将一卷黄绫展开。萧逸尘身形微僵,瞥见那上面“着随凌波林尚书勘核河务”的朱批,冷汗瞬间浸透后背。他余光扫过御座右侧,见皇帝似笑非笑的目光,又转头望向阶下凌尚书抚须的模样,终于明白自己与凌府过从甚密之事早已尽入天听。当他接过敕令时,金殿飞檐上的铜铃突然叮咚作响,惊起一群白鸽掠过宫墙。
册封仪式持续进行,每一个名字的宣读,都意味着一个新的仕途起点。被点到名的学子,有的欣喜若狂,有的热泪盈眶,他们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的命运将与朝廷紧紧相连。太和殿外,阳光洒满大地,新科官员们意气风发,怀揣着梦想与抱负,即将踏上各自的征程,为这个王朝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殿试册封后,四位曾栖身茶楼苦读的学子终于捧上皇粮。徐惊鸿与王云峰高居甲等,俨然成了朝堂新贵,锦绣前程正徐徐铺展。启程前夜,王爷在芷兰茶庭备下丰盛饯行宴,酒香与欢声笑语交织,道尽同窗情谊。
这四位学子的故事,早已成了茶楼最鲜活的招牌。近来茶客中十之八九皆是求学之人,抄书的学子更是络绎不绝。徐掌柜特意请来赵亚楠主持新人选拔,她挑人眼光独到,专爱提拔那些气质儒雅、眉目清朗的书生。此番新招的三位抄书先生,皆是才貌双全之辈,往书案前一坐,便引得女客频频侧目。
随着新贵们奔赴前程,空出的房间很快被填满。赵亚楠没让落第书生们灰心,从中挑出两位风神俊朗、腹有诗书的才子,聘为茶楼画师;又选中一位博闻强记的先生负责抄书。见还有些学子困于生计,她大手一挥,签下长期契约——厚实书卷抄录费25文,薄册15文,每日两餐管饱。
这些书生的栖身之所,设在被焚毁小院后的矮房里,一间挤下三人。虽说屋子简陋些,却挡不住学子们的热情。毕竟既能留在城中求学,又能赚取银钱减轻家中负担,还能免费借阅茶楼藏书,这般美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饯行宴上,四位新贵红着眼眶与众人一一拜别。他们握着赵亚楠的手千恩万谢,言语间满是对往昔关照的感激。望着他们意气风发的背影,赵亚楠也不禁眼眶发热。她望着暮色中渐远的身影,默默期许:愿这些少年郎能在朝堂上大展宏图,撑起一片清明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