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旨——赐沈立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诏书、赞拜不名。”
“加九锡,假节钺,赐赭黄纹袍,封「一字并肩王」.............”
“内行厂御下不严、欺上瞒下、有负圣恩,即日裁撤——永不复用!”
“封沈佑安为「大乾锦衣玄钺监律大都督」,统管锦衣卫、刑部及都察院,掌天下刑律!”
“陛......陛下.......这等封赏恐怕不妥吧?”
听到旨意的王泰目瞪口呆的看着负手而立的景盛帝。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虽然那日皇帝在寝殿内大发雷霆的时候,王泰对此便有了心理准备。
可当这一系列旨意从景盛帝口中正式确认下来的时候,王泰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皇帝竟然真的会下达这样的旨意。
“陛下,给沈立言封王已经是对沈家莫大的恩典了。”
“这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并加九锡是不是太过了..............”
“自我大乾立国以来还没人享受过如此待遇.............”
“哼!”
“这「一字并肩王」都封了,还差这些虚名吗?”
“这乱臣贼子的标配朕直接给他沈家全部配满!”
很显然,景盛帝直接给沈家来了个——不要也硬给!
你提出来的朕给你,你没提的朕也一并给你!
“朕要让天下人一看便知——他沈家究竟是存着什么心思!”
“沈佑安不是说他只想查尽天下不法事、维律法之公正吗?”
“好!”
“那朕成全他——锦衣卫朕也不要了!”
“都给他!”
“锦衣卫、刑部、都察院全都给他!”
“这「锦衣玄钺监律大都督」就是给他沈佑安专设的!”
“他要是还觉得不过瘾,朕也不在乎再多封沈家一个「一字并肩王」。”
“让他沈家父子平辈——都封个「一字并肩王」也无所谓...............”
“朕倒要看看,他们沈家到底准备什么时候扯开大旗造我陈家的反!”
“朕就是要把沈家的不臣之心摊开了让全天下人都看清楚.............”
“就因为内行厂在江南打了沈佑安的几个手下,他就要逼着朕把内行厂给裁撤了才肯罢休。”
“好!”
“朕也依着他!”
景盛帝一脸的冷漠:“沈家现在要什么朕就给他们什么。”
“甚至他们没有提到的朕也一并都给了他们!”
“他狂任他狂,朕倒要看看他们沈家能狂到几时!”
景盛帝青筋暴起,语气中满是冰冷:“时机一到,朕要让沈家千倍万倍的全都还回来!”
-------------------------------------
宫里的旨意传开后,朝野震动。
坊间更是流言四起,沈家要造反的版本传出了不下几十种。
甚至还传出了皇帝有意“主动”禅位的传言。
弹劾沈家的奏折更是如雪花般飘入了宫中。
但事有两面,眼看着这让人越看越迷糊的局面。
有人弹劾反对,自然也少不了试图攀附沈家的投机者。
一时间,前往沈府恭贺的士绅官宦从街头排到了街尾............
一向秉承着低调行事的沈立言这回也算是借着儿子的光好好高调了一把..............
武京宫城——御极殿。
“裁撤内行厂只是做给外人看而已。”
“内行厂一撤,江南那档子事便算翻篇了。”
“他沈佑安也没理由继续无理取闹了。”
“内行厂虽然不在了,但「密档监」会被保留下来。”
“内行厂厂公做不了,就做「密档监」的掌印太监吧。”
“原内行厂的人员去劣存优,留下的全部转入「密档监」。”
说着,景盛帝看着跪地候旨的刘敬,沉声道:“你记住——打今日起「密档监」存在的意义便只有一个。”
“那就是——做好朕的耳目,全力以赴对付沈家!”
“日后能不能恢复内行厂,就看你们自己争不争气了!”
“臣领旨!”
刘敬当场向景盛帝表了态:“请陛下放心——「密档监」定不辱圣恩。”
“「密档监」一定替陛下做好眼睛和耳朵,断然不会让沈家,蒙蔽圣听!”
本以为内行厂一撤自己彻底成为弃子的刘敬接到皇帝的最新任命后,立时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
这也是刘敬第一次知道了「密档监」的存在............
待千恩万谢表了忠心的刘敬离开后。
对景盛帝的安排很是不解的王泰忍不住问道:“陛下............”
“刘敬虽然是个忠心可用之人,但他的能力恐怕还差了些吧?”
“陛下将「密档监」交到刘敬手里是不是有些............”
“你说的对——连雷无寂都被沈佑安给算计死了,更别说刘敬了。”
“朕也没指望刘敬能给朕带来什么惊喜。”
景盛帝缓声言道:“将「密档监」交到刘敬手上只不过是在明面上给沈佑安一个假象而已。”
“以沈佑安的狡猾,他肯定也想的到——朕虽然裁撤了内行厂,但内行厂的人朕还得继续用................”
说着,景盛帝目光看向了南苑的方向冷声喃喃道:“师父,您的好外孙现在可是出息了。”
“既然您的外孙这么有本事。”
“给您疗伤的事他总归也是要出点力尽尽孝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