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的朋友,家人,都已经失散各地,甚至因为苦难而离世,几乎没人能再回来。
再加上一回到这里就断断续续地生病,雷春临到底是失去了心气。
任职没几个星期,就让领导给他调任到图书馆去,做个普通的图书管理员了。
他现在每天在图书馆里看书,和学生们交流闲谈,日子倒是很惬意。
但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伤心,说是这里明明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怎么回来了,却好像和这里犯冲一样,连身体都不适应。
如今细细数起来,他的好友除了于家屯的村长,竟就只有宋轻雨这个曾经的老同事了。
宋轻雨读着,也不自觉跟着落笔叹了口气。
其实她能理解雷春临这种伤感,就像她当初突然间发现自己死了的时候一样,有一种这大半辈子就这样了的无可奈何的感觉。
最后打开村长写来的信,村长的字是一笔一划的,非常工整。
村长说了关于于家屯的事情,比如卫生室终于招来了新的医生,但是村民们却都很怀念宋轻雨。
大家都说,她宋轻雨是个温柔的好同志,会给老人细细解释病症,会给家里困难的患者想个办法换些药,给孩子打针的时候也会耐心地哄孩子。
一开始大家习惯了宋轻雨在,还不觉得这是多稀奇的事儿。
直到宋轻雨离开了于家屯,大家找别的医生,去别的卫生室看病,才终于感觉到不同了。
还有于家屯的养蚕工作,进行得那叫一个顺利!
有了这成片的柞树林,今年的于家屯可以说是完全不用愁了。
就算是地里收成差一些,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今于家屯的人家,除了壮劳力能干活儿养家,连那孩子老人都能凭劳动拿到工分。
有了工分就有了钱票,日子越过越好,大家伙儿的干劲别提有多足了。
村长在信里一个劲儿夸赞和表扬宋轻雨,说宋轻雨真的是于家屯的贵人。
如果没有宋轻雨给提出这么个好主意,他们于家屯就不会有这样蒸蒸日上的好景象。
但这个功劳宋轻雨就不想揽了。
毕竟于家屯本就地理位置好,村干部们也有头脑又热心,哪怕是她不出现,这些优秀的干部们也会带着于家屯走向富裕的。
宋轻雨提笔,开始给自己的好朋友们回信。
她关心了秀梅一家,也没说在家属院里发生的糟心事情,只给报了喜,说自己过得很好,也办过这边的喜酒了,并说会留意一下京市的高校,再给她回信提报考的建议。
而给雷春临的回信,则是多了一些安慰,毕竟人要看着眼下过日子,已经吃过这么多苦了,不能再执着于那些无法抓住的事情。
对着村长,她使劲猛夸。
写完了信,装好了信封,宋轻雨觉得身上累得很,就又跑去睡觉了。
等把信寄了出去,过了几天这样百无聊赖的日子,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
于风特意提前一天回来,说是要送宋轻雨开学。
他回到小楼里的时候,宋轻雨见到人,直接一蹦,搂住于风的脖颈,往他脸上就亲了一口。
“我男人回来了!”
于风抱着人转了个圈。
“要是家里能有电话就好了,这样就能天天和你打电话。”
虽然于风如今的职位很高,但是还没能到给他单独安排一部电话的地步。
家属院里只有顶高级别的军官才能在家里安上电话,而且电话都是被监控着的,通话都会被记录下来。
宋轻雨再次吧唧一下,亲了于风一口。
“我这不是在家等你呢嘛!人都在这里了,还要给你打电话呀?”
“要,当然要,最好一天打一回,这样我就能天天都听见你的声音。”
宋轻雨冲着人嘿嘿一笑,于风把她放下,看了一圈家里,发现了不少变化。
“在家这几天你弄了不少新东西,这沙发垫子做挺好的。”
宋轻雨拉着他坐下,让他试一试。
“风哥,你看这么坐着,是不是舒服多了?比木头那硬邦邦的感觉好多了!”
于风坐着,确实也觉得不错。
“是挺舒服的,也就你有这小心思了!就是这棉花要是能给你多做几套新衣服,那就更好了。”
宋轻雨的脑袋挨在他的肩头,看着于风道:
“这都要开春了,还做那么厚的衣服干什么!等冬天到了,风哥再买新的棉花,给我做新衣裳!”
于风捧着宋轻雨的脸,上下左右亲了一圈。
“好,那棉花票都给你留着!我先去洗个澡换身衣服,这身军装穿几天了,该洗了。”
宋轻雨坐下就不想起来了,便拿了个枕头抱着。
“去吧风哥,我还给你做了几身衣服呢,你拿一套新衣服穿!那布料都用完了,咱还得再攒点布票才行!”
其实于风每个月的票挺多的,而于风自己基本不花,所以就算是用掉了也没关系,再攒攒就都有了。
于风正准备上楼呢,说到这个,又走了回来,从兜里掏出个信封来。
“这是我这个月的津贴和票,我给自己留了两块钱,剩下的都给你。”
“好嘞!”
宋轻雨接过信封,看着于风上楼的背影,又打开信封瞅了一眼。
啧啧啧,掌握经济大权的感觉还真是不赖!
于风来到房间里,打开衣柜一看,几套新衣服挂着,看样子差不多是他的尺寸。
就是腰身似乎稍微宽松些,不过这样穿得更舒服。
他拿了一套干净衣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
这就是有家的感觉吗?
但是看着这些新衣服,都是他的,衣柜里也没见多一件女式的新衣。
似乎那天买的布料,宋轻雨全给他做了衣服了,也没给自己做。
于风又去隔壁屋子看了看,见剩下一些花布还没动,以为是宋轻雨还没来得及给自己做,便也没打算提。
也是,媳妇儿又做棉垫子,又给他做衣服的,人就只有一双手,哪能一下子赶出那么多针线活,确实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