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树灯在京城的炼器坊中日夜忙碌,炉火长明,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他打造的第一批兵器交付军队后,效果立竿见影。在一次北方边境的小规模冲突中,游牧部落的骑兵如往常一样前来骚扰。以往,面对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边境守军虽能抵抗,但也颇为吃力。然而这次,装备了云树灯所铸兵器的士兵们表现英勇,手中锋利坚韧的刀剑轻易地撕开了敌军的防线,让游牧骑兵吃了个大亏,狼狈逃窜。
这场胜利的消息传回京城,满朝振奋,新皇对云树灯的功绩赞不绝口,当即下旨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为他的炼器坊追加了更多的物资和人力,以支持他继续打造神兵利器。云树灯对这些赏赐并不在意,他一心扑在炼器事业上,如今看到自己打造的兵器能为保卫国家发挥作用,心中满是成就感,也更坚定了继续钻研炼器之术的决心。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为云树灯的到来而感到高兴。一些守旧的大臣,他们习惯了传统的军事装备和作战方式,对云树灯带来的新事物心存疑虑,甚至是抵触。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的“神兵利器”不过是奇技淫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未必能真正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而且,云树灯在京城的地位日益重要,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担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受到影响。
于是,这些守旧大臣开始在朝堂上发难。在一次朝会上,一位老臣站出来,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近日来,云树灯打造兵器之事闹得沸沸扬扬,虽说初战告捷,但这其中隐患重重。打造这些兵器耗费巨大,长此以往,国库如何能支撑?况且,这些新奇的玩意儿是否真能在大战中发挥作用,还犹未可知。臣以为,应当削减对炼器坊的投入,回归传统的军事建设道路。”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支持守旧派的大臣纷纷附和,而拥护新政、支持云树灯的大臣则站出来反驳。一时间,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萧宇见此情景,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诸位大人。云树灯先生所铸兵器的威力,在边境冲突中已得到验证。此次胜利不仅鼓舞了我军士气,更让外敌不敢轻易进犯。至于耗费,看似巨大,但从长远来看,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宁的保障,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而且,云树灯先生还在不断研究创新,未来必将打造出更强大的兵器,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诸葛逸也紧接着说道:“老大人只看到眼前的耗费,却忽视了其带来的长远利益。如今四方局势复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军事装备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云树灯先生的炼器之术是国家之幸,我们应当全力支持,而非质疑和阻碍。”
守旧大臣们却依旧不依不饶,他们列举了种种理由,试图说服新皇削减对炼器坊的支持。新皇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看着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也有些犹豫。一方面,他深知军事力量强大的重要性,云树灯的兵器确实初显威力;另一方面,守旧大臣们提出的财政问题也不容忽视,他担心过度投入炼器会影响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
退朝后,新皇将萧宇和诸葛逸召入寝宫,询问他们的意见。萧宇诚恳地说:“陛下,云树灯先生的炼器事业关乎国家未来的军事走向。我们可以在保证炼器坊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优化资源调配,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鼓励云树灯先生与工匠们研发更高效、成本更低的炼器方法。”
诸葛逸补充道:“陛下,臣建议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炼器坊的物资使用和兵器打造进度进行监管,确保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如此一来,既能发挥云树灯先生的才能,又能解决财政方面的担忧。”
新皇听后,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你们二人负责,务必协调好各方关系,让炼器事业顺利推进。”
萧宇和诸葛逸领命后,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首先与云树灯沟通,传达了朝堂上的争议和新皇的担忧。云树灯表示理解,他承诺会在保证兵器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并加快研究新的炼器技术。
随后,萧宇和诸葛逸着手组建监督机构,挑选了一批清正廉洁、精通财务和工艺的官员,对炼器坊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了物资采购、使用、兵器打造流程和质量标准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确保一切都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云树灯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他带领着工匠们日夜钻研,终于研发出一种新的矿石熔炼方法,不仅能提高矿石的利用率,还能缩短打造兵器的时间。同时,他还改良了部分兵器的设计,使其更加轻便实用,威力却丝毫不减。
随着这些成果的出现,朝堂上对炼器坊的质疑声逐渐减弱。守旧大臣们看到云树灯的努力和成果,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炼器之术确实对国家军事有巨大的帮助。而云树灯的炼器坊在萧宇和诸葛逸的支持与监管下,愈发蓬勃发展,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良的兵器,为保卫国家的安宁筑牢了坚实的后盾。但萧宇和诸葛逸知道,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依旧充满挑战,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应对未来的危机做好充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