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宇紧攥着那封密信,手背上青筋暴起,信中内容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本就沉重的心头。信是北方边境守将加急送来的,游牧部落竟联合了西方的一股神秘势力,正秘密筹备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意图一举踏平中原王朝的北方防线,重现往日的草原霸权。
“这可如何是好?”萧宇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如今朝堂上改革派与守旧派的争斗尚未彻底平息,民间虽对新政有了一定认可,但根基未稳。在这内忧未除之际,北方边境又将面临如此严峻的外患,稍有不慎,国家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萧宇深知,此时必须冷静下来,他强迫自己坐定,铺开地图,仔细分析局势。游牧部落的骑兵机动性强,擅长突袭,而西方神秘势力据说拥有先进的攻城器械和独特的战术。但他们也并非无懈可击,游牧部落内部各部落之间矛盾重重,西方势力虽装备精良,但长途跋涉而来,后勤补给必定困难。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萧宇心中渐渐有了对策。次日清晨,他匆匆入宫,向新皇面陈此事。新皇听后,脸色煞白,双手微微颤抖:“萧爱卿,此乃灭顶之灾啊,朕该如何是好?”
萧宇跪地,坚定地说道:“陛下莫慌,臣已有应对之策。首先,我们需立刻增派粮草和军备至北方边境,加强防线的防御力量。同时,选拔军中精锐,组建一支机动部队,随时准备应对敌军的突袭。”
新皇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再者,”萧宇接着道,“我们要利用游牧部落内部的矛盾,派人潜入,分化瓦解他们的联盟。西方势力远道而来,我们可派人截断他们的补给线,让他们不战自乱。”
新皇沉思片刻,问道:“这些计策虽好,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国库是否能支撑?”
萧宇道:“陛下,臣建议暂时挪用部分新政推行的资金,先解燃眉之急。待击退敌军,再从长计议。同时,可号召各地富商捐款,共同抵御外敌。”
新皇权衡再三,最终同意了萧宇的建议。于是,萧宇开始马不停蹄地筹备各项事宜。他亲自挑选将领,调遣士兵,日夜监督粮草和军备的运输。同时,派出了最得力的密探,潜入游牧部落和西方势力内部,展开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密探传回消息,游牧部落和西方势力对内部管控极为严格,分化工作困难重重。而在国内,一些富商对捐款一事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个别富商暗中与敌军勾结,企图在战乱中大发国难财。
萧宇得知后,雷霆震怒。他亲自登门拜访那些富商,晓以大义:“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如今敌军压境,若国家灭亡,你们即便拥有万贯家财,又有何用?”在萧宇的劝说下,一些富商被打动,纷纷慷慨解囊。对于那些与敌军勾结的富商,萧宇毫不留情,将他们一网打尽,没收其财产充作军饷。
在边境,萧宇加强了情报侦查工作,在防线周围布置了大量的斥候,密切监视敌军的一举一动。同时,他还组织了军民联防,发动边境百姓参与到防御工作中来,让百姓们熟悉地形,协助军队传递情报、运送物资。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军的进攻越来越近。萧宇站在边境的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心中充满了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但为了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他绝不能退缩。
终于,敌军的先头部队出现在了视野中。只见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游牧部落的骑兵如潮水般涌来,西方势力的攻城器械在后面缓缓推进,气势汹汹。
萧宇立刻下令,全军进入战斗状态。城墙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弓箭手搭弓上弦,弩手准备就绪,投石车也装填好了巨石。当敌军靠近时,萧宇一声令下:“放!”一时间,箭雨如蝗,巨石纷飞,敌军纷纷倒下。但敌军攻势不减,他们凭借着骑兵的冲击力,迅速突破了外围防线,直逼城墙之下。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城墙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喊杀声震天。萧宇手持长枪,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抵抗。他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败退。但敌军人数众多,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城墙,防线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萧宇得到消息,密探成功分化了游牧部落的一个重要部落,该部落临阵倒戈,从背后袭击了敌军。同时,派去截断西方势力补给线的部队也传来捷报,他们成功烧毁了敌军的粮草辎重。
敌军得知后,顿时阵脚大乱。萧宇见状,抓住时机,下令机动部队出击。机动部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混战。在内外夹击之下,敌军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败逃窜。
萧宇乘胜追击,带领军队一路追杀,消灭了大量敌军。这场危机终于得以化解,北方边境再次恢复了安宁。
回到京城后,萧宇受到了新皇和百姓们的热烈欢迎。但萧宇没有丝毫懈怠,他知道,国家的发展之路依旧漫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他将继续辅佐新皇,完善新政,加强国防,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百姓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