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财政改革的稳步推进,国家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朝堂之上也难得地出现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百姓们的生活日益安稳,对朝廷的信心也在不断恢复。然而,这种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一直对中原的富庶垂涎三尺。他们见中原刚刚经历战乱和灾荒,以为有机可乘,便集结了大批军队,在边境频繁骚扰,甚至多次小规模入侵。边疆的守将接连传来急报,消息传到京城,整个朝堂为之震动。
早朝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皇帝满脸忧虑地坐在龙椅上,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诸位爱卿,突厥犯边,边疆告急,朕忧心忡忡。如今该如何应对,还望大家出谋划策。”
孙权站了出来,他虽然在之前的党争中失势,但此刻国家面临危机,他也不敢掉以轻心:“陛下,臣以为突厥来势汹汹,我军应先加强边境防御,坚守城池,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同时,派遣使者前往突厥,探其虚实,看看能否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萧宇听后,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说道:“宰相所言虽有一定道理,但突厥狼子野心,岂会轻易通过谈判罢兵?加强边境防御固然重要,但一味防守,只会让敌军更加嚣张。臣建议,一方面加强防御,另一方面,挑选精锐部队,主动出击,给突厥以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我朝的威严不可侵犯。”
两位大臣各执一词,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有的支持孙权的防守策略,认为当前国家刚刚经历动荡,需要休养生息,不宜轻易发动战争;有的则赞同萧宇的主动出击方案,觉得只有以强硬态度应对,才能彻底解决突厥的威胁。
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会让国家再次陷入困境。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任由突厥在边境肆虐,百姓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国家的尊严也将受损。
“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皇帝最终说道。退朝后,萧宇回到将军府,心情沉重。他知道,这次突厥犯边,是对国家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他的一次挑战。他找来谋士李风,商议对策。
“李风,此次突厥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你有什么想法?”萧宇问道。李风沉思片刻,说道:“将军,突厥擅长骑射,机动性强,在草原作战有很大优势。但我们也有我们的长处,我们的步兵阵法严谨,兵器精良,且熟悉中原地形。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突厥军队引入我们熟悉的地形,再利用地形优势和我们的兵力优势,一举将其击败。”
萧宇听后,眼前一亮:“此计甚好。不过,要实施这个计划,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我们要先摸清突厥军队的动向和实力,同时,加强边境军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另外,还要与边境的百姓合作,让他们协助我们传递情报。”
于是,萧宇立刻行动起来。他派遣了多名密探,深入突厥境内,收集情报。同时,亲自前往边境,视察军队的防御情况,并对军队进行了重新部署和训练。他还召集边境的百姓,向他们说明当前的形势,鼓励他们协助军队共同抵御外敌。百姓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一时间,边境军民团结一心,士气高涨。
然而,就在萧宇积极筹备应对突厥的同时,朝堂之上却再起波澜。孙权的一些党羽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见国家面临战争危机,便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再次扳倒萧宇。他们在朝堂上散布谣言,说萧宇主动出击的策略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是想通过战争来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财富。这些谣言越传越广,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也开始对萧宇产生了怀疑。
萧宇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愤怒。他知道,这是孙权等人的阴谋,他们企图在关键时刻扰乱军心,破坏他的计划。但他也明白,此刻不能意气用事,必须冷静应对。他决定再次进宫,向皇帝澄清事实。
在宫中,萧宇向皇帝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和战略意图,并表示自己绝对没有任何私心,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陛下,臣深知战争的风险,但突厥的威胁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那些谣言都是别有用心之人散布的,臣恳请陛下明察。”萧宇诚恳地说道。
皇帝看着萧宇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他相信萧宇的忠诚和能力,但朝堂上的谣言也让他感到担忧。“萧将军,朕相信你。但如今朝堂上人心惶惶,若不能平息这些谣言,恐怕会影响军心和民心。你可有什么办法?”皇帝问道。
萧宇思索片刻后说:“陛下,臣建议召开一次朝会,让支持和反对主动出击的大臣们进行一次公开辩论。在辩论中,我们可以详细阐述作战计划和利弊,让大臣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情况。同时,臣也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将领和谋士,共同参与讨论,为陛下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这样一来,既能平息谣言,又能让陛下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皇帝听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开朝会。在朝会上,支持和反对主动出击的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萧宇和他的支持者们详细阐述了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分析了突厥军队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我军的应对策略。他们还列举了历史上一些成功的战例,以证明主动出击的可行性。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认识到主动出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皇帝做出了决定:采纳萧宇的建议,主动出击,抵御突厥的入侵。他任命萧宇为前线总指挥,全权负责此次军事行动,并调拨了大量的物资和兵力,支持萧宇的作战计划。
萧宇领命后,立刻奔赴前线。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畏惧。他带领着军队,按照既定的计划,一步步地实施着对突厥的反击。在边境百姓的协助下,他们成功地将突厥军队引入了预设的战场。在这里,萧宇指挥着军队,利用地形优势,布下了严密的阵法,对突厥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突厥军队在突如其来的攻击下,顿时陷入了混乱。他们的骑兵优势在复杂的地形和严密的阵法面前无法发挥,而我军则凭借着精良的兵器和顽强的斗志,逐渐占据了上风。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突厥军队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败逃窜。萧宇见状,立刻下令追击,不给敌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萧宇的指挥下,我军乘胜追击,一路将突厥军队赶出了边境。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安全,也让朝堂上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萧宇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孙权等人的阴谋则彻底破产。
战后,萧宇班师回朝。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对他进行了隆重的嘉奖。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纷纷对萧宇表示敬佩和祝贺。而萧宇则深知,这只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和这个国家。但他相信,只要朝堂上下一心,君臣携手共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国家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